叔本华人生哲学名言(叔本华《人生的智慧》金句整理)
1.诚然,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生存的全部方式而言,在他自身所拥有的或已失去的东西显然才是最重要的。在此就直接有了他的内在快乐或不快乐,它们主要是他的感受、意愿和思想结果;而所有外在之物对他的快乐或不快的影响则只是间接的。
2.简而言之,每个人囿于自己的意识,正如囿于自己这身臭皮囊一样,并且只能在其中自力更生。
3.尽管在人的一生中,世间的一切千变万化,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一首曲子,虽然变奏接连不断,但主旋律却保持不变。没有任何人能够摆脱自己的个性。
4.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能力尤其决定了他领悟高级快乐的能力。
5.因为最高级、最丰富多彩并最为长久的乐趣,无疑是精神上的乐趣。
6.如此看来,在一个人那里,他本身就比他所拥有的全部身外之物更为重要。他的自身是在他孤独时须臾不离的东西,是别人无从给予、也无从夺走的东西,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别人对他的评议。
7.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尔不凡、出类拔萃的精神人格所带来的乐趣,那么,对于他来说,芸芸众生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不足挂齿,甚至俨然成为一种烦恼和累赘。
8.对于我们的幸福生活而言,那使我们成为自我的人格,绝对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
9.生而为人,我们的愿望必须与我们的性格相符合,我们的成长必须与之相称,除此之外的事情一律避免。由此,我们必须选择最适合自身性格的职业和生活方式。
10.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培养自身才能,比一心赚钱更为明智。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一说法错误地理解为:我们应该忽略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安宁。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亦即过多的盈余,对我们的幸福却鲜有帮助。
11.人的自我所具备的素质,对他的幸福来说才是最根本的。
12.当一个人的个性不健全的时候,所有的享受就像美酒入苦口。因此,除了严重不幸之外,一个人是幸福还是艰辛,不取决于他生活中所遇到的或得到的东西,而在于他如何应付它们,以及感受它们的方式和强度。一个人的自我以及自我所拥有的东西,简而言之,一个人的人格及其价值,是唯一直接影响他的幸福与财富的东西。而所有其他东西都是间接的,其效用也会被瓦解掉,但人格的作用永远不会这样。
13.为此,我们当然就要严禁声色犬马之娱,降服暴躁不安的情绪,不要太绞尽脑汁地思考,每天至少在室外进行两个小时的快速运动,勤洗冷水澡,饮食有度。没有日常的适度运动,人就无法保持健康。
14.我们的幸福是如何依赖于我们的乐观情绪,我们的情绪又是如何依赖于我们的健康状况,这些可以通过比较以下现象看出来:同一外部环境或事件,对我们健康强壮之时的影响,与对我们在因生病而苦恼之时的影响,两者截然不同。使我们幸福或不幸的,不是客观的现实事物,而是我们看待他们的方式。这正如爱比克泰德所言:“不是事物,而是对事物的看法影响人。”但是,一般来说,我们的幸福十中有九是由于健康的缘故。有了健康,所有事物都是享乐之源;反之,没有健康,纵使可乐的外部福分,乃至其他主观福分——精神、心灵、性情的禀赋——都因疾病而黯然失色、毫无生气。
15.人们之所以产生对社交、消遣、玩乐的追求,产生形形色色一掷千金的奢侈,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幸,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内心空虚。使我们免于这种不幸的,不是别的,正是内在财富,精神的财富,这种财富越是卓越,无聊就越是没有藏身之地。
16.因为一个人自身所拥有的东西越多,他对外在之物的要求就越少,就越不会太在意其他事情。
17.蠢材背着自己的可怜个性这个不可推卸的重担,日夜呻吟;而天才纵使栖身于最荒凉的环境之中,也能使之生气勃勃。故而塞涅卡说得极为精妙:“所有愚人都因厌烦自己而饱受折磨。”这正如耶稣的名言:“愚人生不如死。”我们发现,大体而言,一个人的交际有多么庸俗,他的精神就有多么贫乏与平庸。因为人生在世,无非是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平庸。
18.庸俗之人仅仅考虑如何消磨时间,而怀才在身之人则考虑如何利用时间。
19.简而言之,一个国家很少需要进口,或者根本无须进口,这就是最幸运的国家;人也如此,一个人自有其足够的内在财富,就很少需要外部的帮助,或者能够自立更生。
20.人们不能对他人与自身之外的东西有太多期待。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每个人最终只能依靠自己。
21.我们不满足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追求越来越多,把期望值不断往上推;与此同时,阻挠我们追求财富的其他因素却始终不变。
22.我们在他人眼中的样子,就是别人对我们的生存的看法。但由于我们本性中的一个特殊弱点,它被我们无一例外地重视。其实,我们只需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别人的看法本身对我们的幸福无关紧要。
23.砸烂他的枷锁,并且通过对福分的价值进行恰当的思考和正确的评价,尽可能克制对他人意见的过度感受,不论这种感受是因别人恭维而来,还是因为受别人打击而产生——这两者紧系于同一条线上:按照我们的观点,这样做才是有益的。否则,人们就成为他人的议论与感受的奴隶。
24.毋宁说,时代只会重视那些毕生为俗事操劳的人;这些人服务于刹那的无常,因此也就属于这个时代,与这个时代生死与共。与此相应,通常的艺术史和文学史会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人类精神的最非凡的成就不受人待见。这种情况会持续很久,直到更伟大的精神得到了它们,并获益匪浅,对之钦佩有加。这样一来,这些成就凭借如此得来的威望,久享盛誉。
25.归根结底,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此:每个人其实只能理解并重视与他生命气质相同的东西。
26.假若英雄和天才的人生价值存在于名声之中,也就是说,存在于别人的称赞中,那么,他们的人生就很悲惨了。倒不如说,每个生命都因自身而去生活、去存在,因此也主要在自身中,为了自身而存在。
27.因为最好的东西就是每个人的本性,它必然对他本人是最重要的。至于他反映在别人头脑中的东西和别人的评价对他的影响,只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对他而言只是次要的利益。因此,理应获得名声而未得的人,他拥有远比此更重要的东西,而这足以告慰他未能拥有其他的遗憾。
28.人生智慧的最高原则,在我看来,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随口说过的一句话,它翻译成德文就是:“不是寻欢作乐,仅仅是免于痛苦跟随理性的人之后。”或者译为:“理性的人追求的是免于痛苦,而非寻欢作乐。”
29.生活的目的当然不是去享受,而是去忍受它,去解决它。
30.一个人既没有痛苦,又不感到无聊,那么他终究享受到了俗世的幸福:因为其他东西无非是梦幻泡影。
31.人生一世,其迷误颠倒,莫过于此:把血泪场变成风月场,并且,像很多人那样,不是尽可能去免于痛苦,而是以享乐与欢愉作为目标。
32.因为所有的享乐无非幻觉,为此等镜花水月之事而愁肠百结,是狭隘乃至可笑的。
33.最好的东西就是世界已经提供给我们的东西,那是一个没有痛苦的、安宁的、尚可忍受的生存;并且,为了对这种生存安之若素,我们要限制我们对它的要求。
34.为了避免招致太多不幸,我们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奢求太多幸福。
35.因为一个人自己本身感受到的烦心事越微不足道,那么这个人就越幸福。毕竟,能够感受到无足轻重的琐事,也属于幸福的一种状态;在不幸中,我们完全觉察不到这些小事。
36.我们的愿望尤其如此。我们所得到的东西,与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截然不同,甚至更好。
37.优秀而高尚的人,会立刻领悟命运的教导,并且会顺从天命,心怀感恩。他们明白,人生在世不可能寻得幸福,只能领受教诲。结果,他们习惯并满足于用希望去点亮智慧之灯,最终与彼得拉克一道,说:除了学习,我感觉不到任何别的幸福。
38.为了过一种审慎的生活,并且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我们必须经常反省,总结我们所经历、所从事的事情,以及我们对它们的感受;还要把我们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现在的看法,以及以前的计划和追求与最终的结果和满意,进行互相比较。这是每个人对从经验中读取的告诫的复习。
39.谁如果整天被俗事或享乐缠身,没有时间去审视过去的事情,他的人生就始终是刚刚才起步,生活缺乏审慎的思考,性情如同混乱的世界,思想杂乱无章。
40.谁无法消受孤独,谁就无福消受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自面对自己时,他才会自由。
41.因为在孤独的自我中,一个悲惨的人会感觉到他的悲惨,一个精神强大的人会感觉到他的精神之强大,总而言之,体会到他自身的本性。
42.除了健康之外,心灵的深刻满足和感受的完全安宁是俗世中的至高福分,它们只能在孤独中寻觅,并且唯有在最深的心灵回归中成为一个持久的状态。如果人们自己的自我强大且丰富,那么人们就享受到在这个贫乏世界上所能找到的最幸福的状态。
43.年轻人的主要课程应该是学会忍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和心灵安宁的一个源泉。
44.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只依靠自己并且能够完完全全做自己的人,这种人就是最优秀的。
45.一个人秉承某些道义在身,如果他在必要的情况下,为了维护、拓展自己的自由,并因此尽量少满足于与他人来往(因为他毕竟不可避免地与他人有关系),那么他就限制自己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46.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社交比喻成一堆火。聪明人晓得在取暖时,与火保持一段恰当的距离,而不会像傻子一样把手伸到火里去烤,在烤伤自己之后,落荒逃进寒冷的孤独中,抱怨火焰太灼人。
47.谁如果没法轻易宽宥自己,那么他就应该用宿命论的观点来跨过这个坎,相信所有已发生的事情,都是必然会发生的,因此是不可避免的。
48.在野蛮人那里,是人吃人;在文明人那里,则是人骗人,我们称之为世道。
49.正如市面上流通的是货币而非白银,同样,在这个世界上通行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情,而是外在的表演和装得尽可能自然的尊重和友善的表情。
50.“既不去爱,也不去恨。”这句话道穿了一半的世俗智慧;“既不多嘴,也不多耳”则说破了另一半。既要奉行前面那个法门,紧跟着还要谨遵后面那条戒律,人生在世,当然就不称意了。
51.这个赠予者是谁呢?他就是意外。他通晓帝王之术,会让我们明明白白懂得,在他的恩惠与怜悯面前,我们所有劳作都是软弱无力、无足挂齿的。
52.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说:人生如戏,命运坐庄。我在此要给出一个比喻,它恰如其分地表达我此时的意思。人生如棋,我们通盘考虑,但是处处受制于下棋的对手;在人生这个大棋盘上,这个对手始终是命运,棋势的走向,完全取决于他的喜好。
53.年年月月,时时日日,看上去都始终有理由去存在,亘古不变。其实,没有一物得以永恒,唯有无常是常态。
54.通常情况下,饱经风霜的人会知道,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磨难大大小小、千千万万,因此,他将现在所发生的不幸,视为诸多磨难中微乎其微的一个。这就是恬淡寡欲的心境,与此相应,我们万万不可忘记人类的处境,而应该始终牢牢记住,每个人的这一辈子,往往就是一个既悲惨又可怜的命运,会遭受无数风风雨雨。
55.要想重温这一事实,我们只需环顾周围:不管我们身在何处,都可以目睹到,人们一辈子跌打滚爬,历经千辛万苦,只为了自己不被那多灾多难、困苦不堪的生活所抛弃。于是,我们就要少欲知足,学会顺天从命,接受所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和状况,时时刻刻警惕不幸的来临,以便避让它们,或者把它们承担起来。
56.当飞来横祸落到我们身上时,我们借以冷静应对的最佳方法,莫过于信奉这样一个真理:“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不管它们有多大,还是有多小,都是必然发生的。”
57.那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我们的小灾小难,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使我们保持身心得到锻炼的事情;这样,我们即使身在幸福中,也不至于完全丧失承受大灾大难的能力。在人际往来、别人的轻微阻挠和流言蜚语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平常的烦恼和小小的摩擦,我们应该像仗剑在身的西格弗里德一样,完全不为之感慨,更不必对此耿耿于怀,不让它们靠近我们半步,把它们像在路上的石子一样,一脚踢开,绝不会对此斤斤计较。
58.一个人一旦面临浓云密布,或者只是见到在地平线上出现了阴云,就垂头丧气,哀叹连连,那么他就是一个懦弱的人。倒不如像我们的箴言所说:不要逃避灾难,而要奋勇迎击它。
59.纵使整个世界倾塌成碎片,我们也要无所畏惧。整个生命,别提它的福分,用不着我们如此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为此,我们要顽强地生活,并且,以无畏的胸膛,抵抗命运的打击。
60.人只有变老了,才会对生活有一个完整而妥当的态度。因为对于人生的整体和它的自然进程,他不只像其他人那样,只知道入世的生活,他还鸟瞰出世的人生。然后,他借此完全领悟到生活的虚无所在;而其他众生始终还认虚为实,误以为他们所执着的真实终将来临。
61.所有这些变化的主要好处,就是它们带来了精神的安宁,而精神的安宁就是我们享受幸福的重要因素,甚至它其实就是得到幸福的条件和根本。
62.我们领悟到,世间的辉煌、奢华、荣耀,无非虚无与空乏;我们也领悟到,在我们所梦想的事物和所渴望的享乐背后,所暗含的意义微乎其微;我们最终渐渐领悟到,我们的整个生存,无非是贫乏和空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