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瞎子阿炳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2023-12-29 22:56   geyange.com

阿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瞎子阿炳喝大酒抽大烟逛窑子,恶习全沾,为何仍能比肩贝多芬?

如果说到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阿炳算一个。多年前,一首《二泉映月》火遍了大江南北,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它与许多的世界名曲一起被刻入了激光唱片,送进了外太空,成为了除数学符号外,最有可能与外星生物交流的希望。说他比肩世界级音乐家贝多芬,丝毫没有夸张。

这首曲子是我国传统乐器二胡演奏的,因此提起二胡,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阿炳。阿炳的一生起伏不定,年轻的时候做过道士,曾经还是音乐协会的会长,却因误交损友染上了恶习,喝大酒、抽大烟、逛窑子全都沾,在穷困潦倒之后沦落到了街头。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个穷困潦倒的无人在意的落魄之徒成为一个殿堂级别的人物呢?

关于阿炳的相貌,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盲人,不过比较可惜的是,阿炳只在世界上留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阿炳满脸沧桑、身材消瘦,乍一看都不像什么好人,给人一种比较邪恶的感觉,有点像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靠弹琴杀人的两个杀手。

有点邪恶的脸其实是饱经风霜的,这也正如他的人生一样,是充满曲折的。阿炳能够有后来的成就,与他饱经风霜的人生经历离不开关系。

阿炳原名华彦钧,于1893年出生于无锡,刚出生的阿炳并不是有眼疾的,相反,他有着一双明目。

阿炳的父亲名叫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的掌门道士,然而在当地万众敬仰的他做了一件违背世俗的事,他沾染上了红尘,与一位寡妇发生了不为人知的关系,从而生下了阿炳,这本就是世俗所不容的,阿炳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过上压抑的一生。

一直照顾阿炳的母亲因为受不了族人的羞辱自杀离世,阿炳在婶母身边过了几年,就被送回到了父亲的身边。不过不是以儿子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学徒的身份。

雷尊殿的道士都不是一般的道士,他们大多都精通音律,能够识字诵经。而华清和身为道长,更是有着“铁手琵琶”的美称。

那个时候的阿炳刚刚来到道观,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仅没有受到冷落,还得到了道长的格外关注,倾囊相授,不过对他的要求也很严格。

学笛子的时候,阿炳就站在风口上练习,手腕还挂着秤砣和铁圈,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腕力;学习击鼓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拍打石头,没日没夜地练习;拉二胡的时候更是在师傅的要求下练得琴弦上痕迹斑斑,手指布满老茧,就这样不停地练习,连用的琴弦都比一般的弦要粗。

由于世俗的原因,华清和不能与自己的儿子相认,不过他对这个儿子是充满了愧疚,他恨自己不能给阿炳一个完整的家,只能竭尽全力把他教好,让他长大之后能够安身立命。

阿炳也确实聪明伶俐,十多年的时间里,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和不断努力成为了拉二胡的一把好手,再加上长相俊秀,因此人见人爱。在整个无锡,无人不知道阿炳的名字,一提起阿炳,很多人都会想起这个聪明的少年。阿炳的前途,此时看起来一片光明。

可是华清和在染病去世前没忍住,把阿炳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告诉了两人的父子关系。阿炳做梦都没有想到照顾自己多年的师傅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时间阿炳难以接受。在华清和苍老的容颜面前,阿炳什么也做不了,只好答应接他的班,做了雷尊殿的道长。

阿炳的性格天生就不受拘束,不喜欢清规戒律的他在失去了管教之后就失去了分寸,加上忽然之间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一下子接受不了,便想找一些渠道发泄一下。

很快阿炳结交上了一些狐朋狗友,同时也染上了很多的恶习:喝大酒、抽大烟、逛窑子,消耗完了自己身上的金钱,也损耗了自己的身体,最终导致身患重疾,双目失明。

就在阿炳双目失明的那段时间里,祸不单行,阿炳的表弟趁机反过来攻击阿炳,一点一点地掏空了他的掌权。这下自己做不了道士,也干不了体力活,只能流落街头。

如果说从前的阿炳还有几分体面,那么现在的阿炳简直可怜得不成样子,他只能坐在无锡的河边凄凉地拉着曲子,发出无尽的感叹。

所幸他的手艺还在,尽管世态炎凉,人生不如意。此时的阿炳早已经没有年少时的锐气了,他沉默寡言,面对着那些来讥笑他的人,他只默默不语,沉默地把琴拉完。也正是因为双目失明,让阿炳有了更多的时间沉浸在音乐里。

阿炳走街串巷,去过很多茶楼、烟馆、旅馆,收集自己的所闻,整理编成押韵的诗词和段子唱出来,边走边唱,吸引了很多路人的注意力,与以往凄凉的曲子不同的是它多了几分活力,多了几分新鲜感。

此时的阿炳心里是朴素的,也是感激的,这一次他感激这个世界让已经变成盲人的他再一次感到了重生。

年近40的时候,阿炳娶了妻,是江苏江阴的一个寡妇,名叫董催弟,有五个孩子,是族人派过来照顾阿炳的,可是时间长了之后,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就在一起过日子了。董催弟平时搀扶着他出去卖艺的时候,就在一旁替他吆喝。

卖艺的时间越久,阿炳的技艺也就越来越炉火纯青,他不仅能够模仿动物的声音,甚至还能在观众给他赏钱的时候拉出一声无锡音调的“谢谢”,博观众的喜欢。

阿炳虽然是为了谋生,不过从来不是为了钱财来拉提琴的,在他看来,自己只要能够养活自己和妻子就足够了。

过了不久之后,日军侵占了无锡,阿炳只能转换场地,远走到通远路和北塘一带卖艺。已经成为盲人的阿炳没有办法逃跑,只能待在无锡,当地的日军听说他的音乐才能,便让他来拉琴助兴,他虽然心有不悦,可又不得不从。

阿炳一生的转折点,就是《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其实这首曲子之所以能够流传开来还得说起一个人——黎松寿,他是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的学生。

有一天天气冷,黎松寿没有出去,一个人呆在家里,拉起一些曲子来。这个时候,脑海里突然想起了一些音调,于是就开始演奏起了在无锡家乡阿炳交给自己的一些曲子。

碰巧这首《二泉映月》被来看望他的曹安教授听到了,在听演奏音乐时,曹安一个人在门外静静等待,一直到曲子结束之后才进入了房间,问黎松寿这首曲子的名字。

曲子本来就是阿炳即兴演奏的,所以当被问到名字的时候,阿炳思忖片刻,直言:“就叫《二泉映月》吧!”就这样,这首曲子就这样问世了。

不过遗憾的是,后来曹安和黎松涛找到了阿炳,请他再给这首《二泉映月》录音。然而,在给这首曲子录音的时候阿炳已经身患肺病,再加上已经很久没有练琴了,怎么也找不回当时的感觉了,录下来的也没有当年的味道了。

录音之后,几个录音的教授想请他回去任教,可是阿炳断然拒绝了,回去过上了和以往一样清贫的生活。

后来,阿炳于57岁时离开了人世,妻子董崔弟是在他死后一个月走的。最终,夫妻二人被葬在了无锡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

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最后却以悲剧收场!他的一生有多凄惨?因风流被感染梅毒,又因烟瘾而导致病患折磨!

年轻时候的他沉迷于赌博,抽鸦片,流连于青楼妓院。后又因为染上花柳病导致双眼失明。他的晚年生活极为悲惨,四处飘荡,居无定所,最后对人生彻底绝望的他,在病魔缠身中犹如枯叶般逝去……

他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的贝多芬”的音乐天才瞎子阿炳。

他有着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却又有着命运多诡的凄惨故事。

他一生创作改编的歌曲多达600多首。可惜的是,最终存留下来的却只有六首,这是阿炳的遗憾,也是音乐界的损失!

如果不是眼瞎或英年早逝,他或成为中国的贝多芬!他那传奇又苦难的一生,充满了荆棘,留下的音乐作品广为传颂!一首《二泉映月》成为了流传至今的旷世之作。

他这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眼睛又是如何瞎的?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他的父亲华清河,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在当地颇有声望。母亲秦氏因经常去道观烧香请愿,一来二去和这个道士产生了感情。一年后便生下了阿炳。

因为不光彩的身孕,母亲在经历了家族人的唾弃和逼迫后,同时也为了保全阿炳父亲的名声,母亲秦氏便选择了结束生命。

从此后,4岁的阿炳就被寄养在同族的婶婶处。直到8岁的那年,他的父亲华清河才以收徒为名把阿炳接到了道观,从此父子二人以师徒相称,相依为命!但其父子关系,对阿炳却一直是个秘密。

也或许是从小缺少家庭的关爱,这个身材瘦小的阿炳从年幼时就成了问题少年,自尊心极强且蛮不讲理,由于天性不羁,不受清静寡欲的束缚,他的父亲不得不对他严加管教,将他送入了私孺去识文诵经。

他的音乐造诣,源于他的父亲华清河,也是他音乐上的摆渡人。

有趣的是,他的道士父亲是个非常擅长乐器的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父亲的传授和熏陶下,阿炳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而且在音乐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天赋。

不仅如此,他还能自己创作曲目。16岁时,阿炳的音乐造诣已是方圆百里人人皆知,当地人见到雷尊殿里这个白白净净,才艺俱佳的小道士都会亲切的称他为小天师。凭借着他的才艺也受到人们的尊重

21岁那年,他弹奏琵琶和拉二胡的技艺已经相当精湛!但这样的荣耀并没有持续太久!

1918年,也就是阿炳20岁那年,父亲华清河因严重的肺病即将离世,临死前他才含着泪将他自己就是阿炳亲生父亲的真相告诉了阿炳,并要求阿炳继承雷尊殿的主持。

然而,这个一直在师傅严格管教和宠爱下长大的小天师却一时无法接受这种重创,开始叛逆滋生。

其实那个时候雷尊殿的收入也算不错,能继承到这么大一笔家业,在谁看来,阿炳都是幸运的。

也或许是身份的巨变,让他在金钱中迷失了自我。自从父亲去世后,没有了约束的阿炳便被一群混混朋友们拉着到处吃喝玩乐,无心再去遵守道观里那些清规戒律,开始频繁出入于烟花柳巷之所。还学会了抽大烟,整日里不是泡茶馆、烟馆,就是逛妓院,浑浑噩噩度日。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将父亲为他留下的家底全部败光了。穷困之际,他甚至后来把雷尊殿的法器都拿去变卖了,最后被道长赶出了雷尊殿。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想到了自己还有一身本事,于是便抱着胡头琴开始了漫长的卖艺生涯。

从此以后阿炳就在街头巷尾,茶馆酒馆里吹拉弹唱,赚点小钱勉强度日。

然而,旧社会卖艺人的收入并不高,有时候一日三餐也朝不保夕!并且在长期的卖艺生活中,阿炳曾经染上的疾病开始复发。

直到有一天,他感觉浑身无力,身上起了大片大片的红疹和脓包,他才感到了害怕。而在那个年代,梅毒是见不得人的不治之症,因为无钱医治,最后导致他在35岁这年双眼彻底失明!

或许是因为生活所迫,也或许是精神上的垮塌使然,瞎了之后的阿炳便把音乐当成了他全部的精神支柱,更加专注于音乐创作。他的二胡声,琵琶声里多了哀怨和浓厚的民间气息。这也成了他的创作特点和作为一个失明乞丐的生活经历所带来的困苦与挣扎!

有人曾说,阿炳如果没有瞎,他后期的音乐造诣可能会超过贝多芬!

曾经几何,他的演奏吸引了许多路人的驻足欣赏,也为那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氛围。

这位盲人民间艺人,以精湛的二胡演奏技艺而广受关注。在无锡街头,他那破衣褴褛的身影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但是这些并没有缓解他在生活上的窘境,那时候虽然喜欢听他拉奏的人很多,但买单的却很少。可他只是埋头拉着琴,似乎只有热爱的音乐响起时,才能让他暂时忘记那些不堪的过往和清贫的当下。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的旷世之作《二泉映月》问世了。

但由于双目失明加生活上的潦倒,那个时候的阿炳变得干瘦而丑陋,没人知道躲在破毡帽下的那个阴暗的脸上,又透着怎样的艰难和沧桑?

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经常一个人在河边拉奏,似乎只有草丛里的昆虫和水中的月亮,才能听懂它的悲鸣。

生活的艰辛让阿炳一度在饥寒交迫中苟延残喘。

直到39岁那年,阿炳在别人的撮合下认识了寡妇董彩梯。从此以后,无锡古城的街头巷尾,总会看见一位身上满是补丁的女子,搀扶着阿炳,背着二胡和琵琶缓缓的走过。

就是这个同样苦命的女人一直陪伴到他去世,也正是有了董彩妮的照顾,阿炳的生命才得以延长。

后来为了生计,他除了拉琴,每天还去茶馆,酒馆这些地方,把听来的新闻趣事编成各种押韵的小调来说唱。

这让他吸引到不少百姓的目光,甚至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此刻,他对音乐的热爱也愈发浓烈,他的说唱丰富多彩,恰到形象,直击百姓心田,曾经被登上了《无锡报》和《新戏日报》。

但因为阿炳的说唱,都是以实事为蓝本。在作品中常为老百姓打抱不平,1948年,因为一首自编自演的说唱,被地方官员以破坏金融政策为由,禁止他在街头卖艺并强行送去了戒毒所两个月!

此后的阿炳心灰意冷,加上疾病缠身,他的身体如同秋天的树叶,在风中摇摇欲坠。他认为一切都是天命,是老天不允许他再弹奏了!就此,他再也没有拿起任何乐器。

直到解放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阿炳的忘年好友黎松兽无意间演奏了《二泉映月》,凄美委婉的旋律一下子就感染了明月大师楚施竹和杨阴流。

两位大师一致认为,如此天成之作,怎可以被埋没?必须让它传世才对!于是在经过一番询问了解后,二人商议决定:马上去找作者把它录制下来。于1950年,两位大师便一同带着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阿炳。

在他们的邀请下,阿炳在老伴的搀扶下,身背琵琶,手持二胡,穿戴整齐,再次拿起了他阔别已久的胡头琴。

当那首旋律时而高亢有力,时而婉转低吟的琴声响起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带入到乐曲中不能自拔。等一曲结束后,众人个个热泪盈眶……

随后他们又录制了《听松》、《春寒风曲》、《琵琶曲》、《龙船》、《昭君出塞》、《大浪淘沙》共六首乐曲。

然而谁也没想到,1950年12月4日,被病痛折磨已久的阿炳去世了。此时恰巧老伴回乡参加土改,等她回来时,阿炳的脚后跟都被老鼠啃没了!

1978年,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访问中国,在听完音乐系姜建华演奏的二泉映月后,立刻跪地泣不成声,他说这样完美的音乐是要跪着听的!他甚至觉得自己都不配指挥如此完美的音乐。

回首阿炳的一生,4岁丧母,35岁失明,47岁《二泉映月》问世,58岁病逝,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坎坷!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即使成名,也是在他生命的终结之日!如同很多艺术家一样,生前饱受苦难,逝后才声名大噪。

阿炳的故事是一幅残酷而真实的写照。他的琴艺是真实存在的,但他的生活却是充满矛盾和挣扎的。

他的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旧社会无情现实的写照。在那个物质贫乏、社会阶级固化的年代,即使是一个天才,也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命运的捉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