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气节的名言名句(气节名言)

2023-12-27 17:07   geyange.com

有关气节的名言名句

气节名言

1.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书・陶潜传》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晋书・陶潜传》

2.奋不顾身,临时守节。

宋・苏轼《乞擢用刘季孙状》。临时:到关键时刻。节:节操。这两句大意是:奋勇拼搏,不考虑个人安危,到了关键时刻,能够坚守自己的节操。可用于赞扬勇于对敌斗争,能够坚持气节的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乞擢用刘季孙状》

3.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

唐・邵谒《金谷园怀古》。这两句大意是:竹子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改变它坚实的骨节;花儿即使飘落到地上,也依然保留着残余的芳香。用青竹至死而竹节不变,落红坠地面余香犹存,喻志士仁人至死不渝的高尚气节。借物性喻人理,以咏物抒怀古之情,这一写作方法现在仍可借用。

唐代诗人 邵谒 《金谷园怀古》

4.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正气歌》。时穷:指时世艰危。节:刚毅忠贞的气节。见:同“现”,表露,显现。丹青:本为不易泯灭的红色、青色颜料,通常借指绘画,此处借指史册。这两句大意是:时局艰难的时候不屈的气节就表现出来,一一记在史册上,垂名后世。《正气歌》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关押在元人狱中的作品,表现了作者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这两句歌颂古往今来临危不惧、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的刚正气节,“时穷节乃见”与鲍照的“时危见臣节”,韩愈的“士穷乃见节义”一脉相承,都是表现艰难时世对人的考验。

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正气歌》

5.壮士难易节,贞松不改柯。唐代诗人 李咸用

6.不易穷变节,不易贱易志。汉代文学家 桓宽

7.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汉代文学家 桓宽

8.生、死、穷、达,不易其操。北宋文学家 苏轼

9.菊花到死犹堪惜,秋叶虽红不耐观。

宋・戴复古《怀徐渊子》。堪:值得。秋叶:枫叶。这两句大意是:傲霜的菊花直到枯萎还受到人们的珍惜,枫叶尽管在秋风中染红,到底经不起人们仔细观赏。诗人认为:菊花色彩素淡,不畏风霜;枫叶虽一片火红,但未免太单调,因而人们多偏爱菊花。在社会生活中,那些有气节,有情操,有高尚品德的人,永远受到人们的尊重;而有些名噪一时的人物,终将如过眼烟云一般转瞬即逝。以此二句来赞美菊花,十分恰切;亦可取其引申义,赞美有气节的志士。

南宋诗人 戴复古 《怀徐渊子》

10.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求成功与名利的人,一时之间荣华富贵,可是,是否能长久呢?而有气节的人,能为了某种信念坚持到底的人,才是流芳千古的大事。

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

11.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明末清初・顾炎武《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衰恻,依韵奉和》。遗民:前朝遗留下来的百姓,此处为作者自指。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因以指代国家。这两句大意是:人间还有前朝的遗民存在,其民族气节不能因国家沦亡而随着丧失。诗句表现了顾炎武誓不事清,坚守民族气节的高尚节操。顾炎武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清廷修《明史》时,曾有人以书信招炎武,炎武答曰:“愿以一死谢公”。《亭林文集》卷三《与叶庵书》也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止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凛然正气,永世长存。此两句诗可借以抒发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衰恻,依韵奉和》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自嘲》

13.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怯(qie窃)死:胆小怕死。苟免:苟且免除死亡。毁节:毁坏名节。这两句大意是:勇将不因怕死而苟且求免,壮士决不毁节而偷生人间。“怯死”和“毁节”是人生最大的耻辱,不仅为勇将士、壮士所唾弃,也为任何一个珍惜自己名誉品格的人所不取;而如果真能在生死考验面前做到“不怯死以苟免”,“不毁节而求生”,也就可以称得上“勇将”、“壮士”。可化用以自勉勉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14.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宋・梅尧臣《古意》光:光亮。刚:刚强。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坚贞刚直的气节。

北宋诗人 梅尧臣 《古意》

15.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宋・汪莘《水调歌头》[志可洞金石]。穷:处境穷困潦倒,指仕途坎坷,人生失意。达:指仕途通达,功名遂心。直节:劲直的气节。殊途:不同的人生道路,这里指前一句所说的“穷达生死”。这几句大意是:铁可以断,玉可以碎,海洋可以干枯,可是,不论是困厄还是显达,也不论是生是死,劲直的节操却始终贯穿在不同的遭遇中。这是作者与人论及立志时写的词,这几句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道路,但不管在任何处境下,劲直的节操决不能改变。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表现了为保持“直节”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反映了一种刚直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这种见识,这种品格,至今仍应效法,原词也可化用。

南宋诗人 汪莘 《水调歌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