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名言(《抗倭名将俞大猷》:俞大猷年少时立下鸿鹄之志,修文习武成英才)

2023-12-27 11:59   geyange.com

俞大猷名言

俞大猷是我国明朝的抗倭大英雄。纵观其一生,转战南北、抗击倭寇、为国效命,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为人清正廉明、心系家国平民,戎马一生。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境界与人格魅力,值得万世景仰!

在明朝那段艰难岁月里,北有强虏,南有倭寇,百姓深受其害。俞大猷忧国忧民,胸怀远大志向,势要精忠报国。然而,报国之路可谓荆棘丛生,几经浮沉,甚至被捕入狱。

尽管如此,俞大猷不计前嫌,哪里需要他,他就勇猛地出现在抗战第一线!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位明朝的抗倭大英雄--俞大猷。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俞大猷的年幼生活以及修文习武的经历,为后续的精忠报国做铺垫。

01 出身背景以及胆量过人的传说

明弘治十六年六月十四日(1503年7月7日),俞大猷出生在泉州府晋江县河市镇濠格头村(今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溪山村赤石口自然村)。俞大猷的父亲俞原瓒是一名世袭的下级军官--百户。

对于俞大猷而言,出生于世袭军官家庭,父亲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虽然不是特别富裕阔绰,但是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母亲杨氏勤劳节俭、持家有方。这样的家庭环境就像是一处温馨的港湾,让俞大猷得以健康成长。

但是,年幼的俞大猷心里十分清楚,家里没有强大的资本与靠山,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去努力拼搏。因而,俞大猷便打心底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争气,日后要保家卫国、扭转乾坤。

小时候的俞大猷长得又黑又瘦,面对其他孩子的欺负,他并不害怕。相反,俞大猷胆量惊人,人称“俞大胆”。关于俞大猷的胆量方面,在河市镇一带有这么一个传说。

在一个炎炎夏日的中午,俞大猷和几个同窗好友来到私塾前面的一口古井前,用木桶捞起一桶桶井水来冲凉。突然,大家惊奇地发现捞起的桶里竟然有一条粗大的鳝鱼,足足有五六斤重。同学们便叫它“仙蛇”或“神鱼”,害怕得不行,说要放回去。只有胆量过人的俞大猷把它拿回家里,趁父母不在,把煮熟了的大鳝鱼全部吃入肚中,然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没想到这一睡竟睡了三天三夜,家里人急得不行。直到第三天过后,俞大猷才醒了过来。他睁开双眼看到父母,天真而俏皮地说道:“爸、妈,我吃了一条好大的鳝鱼,味道好香呀,真痛快!”

这一美丽的传说至今还在河市镇一带流传着,人们都说俞大猷吃的并不是鳝鱼,而是一条“神鱼”,因此长了“神力”,才如此力大无比、武功盖世。

在河市镇濠格头村生活了十来年,俞大猷便跟随母亲迁居泉州城内北门街。在泉州城郊北有座高山,名叫清源山,此处有块巨石,又高又陡。俞大猷便在这里练习胆子,每日早晚在此攀爬跳跃,风雨无阻。日积月累,俞大猷胆略大增,攀石跳跃,如履平地,为日后习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02 从小修文习武,为日后报效祖国奠定根基

俞大猷从小志向远大,立志日后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在明朝,向来重文轻武,父亲更希望俞大猷走科举入仕途之路。因而,从老家濠格头村迁来泉州城后,俞大猷在父母的安排下就读教育水平更好的私塾,从此勤奋苦学。

正德十二年(1517),时年俞大猷十五岁,参加童试,考中了秀才,真可谓年少得志。俞大猷一鼓作气,后来继续科考,参加乡试,很遗憾没有考中,因而与举人无缘,仕途之路止步于此。

为了谋求生计,有一段时间,俞大猷甚至回到老家濠格头村,设立私塾,给学生们授课。然而,具有雄心抱负的俞大猷,不囿于这篇狭小的天地。他认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须文武双全。

俞大猷自小便立志做一名经世济民的有用之才,在考中秀才之后,他便拜王宣、林福、赵本学为师。这三人都是泉州著名的学者,精通易学。在老师们的教诲下,俞大猷精于韬略,以“易”演兵,通晓上下古今之战术。

嘉靖元年(1522),俞大猷转而习武,先拜泉州永春人刘邦协为师,操练棍法;后拜南少林派名家李良钦为师,学习荆楚长剑。

不论是从文,还是习武,俞大猷都十分刻苦,每天早晚都在泉州城清源山顶练功,加上他悟性高,很快就能掌握师傅们所传授的技艺,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师傅李良钦对俞大猷更是赞赏有加:“公异日剑术,天下无敌者!”

嘉靖十三年(1534),俞大猷参加武科乡试,中了武举人。次年,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一路“披荆斩棘”,顺利考中武进士。继而,朝廷下旨,俞大猷由世袭泉州卫前所百户升任泉州卫前所正千户,守御金门。从此,俞大猷开始了精忠报国的辉煌人生路。

03 写在文末

古往今来,凡成大器者,无不胸怀远大志向,刻苦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止。俞大猷亦然,从小立下雄心壮志,拜师修文习武,日夜练习,风雨无阻。

皇天不负苦心人。俞大猷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盖世奇才,为后续的建功立业、精忠报国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