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育子女名言(曾国藩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023-12-26 00:10   geyange.com

曾国藩教育子女名言

纵观历史,为官也好,经商也罢,“富不过三代,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难以打破的魔咒。

曾国藩是一个传奇,他的家族同样传奇。曾国藩家训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曾氏后代子孙则没出一个“败家子”,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两百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绵延十代,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曾国藩的以下三大秘诀,尤其值得人重视和借鉴。

第一大秘诀是不睡懒觉

对于入睡越来越晚的现代人来说,早起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但曾国藩家族家风的一大特色,便是规定必须高度重视早起

翻开《曾文正公家书》,可以发现,就早起这件事,曾国藩对家人有颇多叮咛。在给四弟曾国潢的家书中,曾国藩说,祖父留下的八诀家训,“若不能尽行,但能行一早字,则家中子弟有所取舍,是厚望也”。

又说,“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则不厌其烦地询问:“尔在家常能起早否?诸弟妹早起否?”

早起为什么重要?

因为能不能做到和坚持早起,体现出一个人的心性和习惯——能否做到自我约束、是否具备恒心和毅力、是不是勤奋努力,而这些无论对于做人还是成事,都是最重要的根基。

第二大秘诀,少给孩子留财产

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为大官时便对家人表示:“不留银钱与后人。”

后来身为湘军统帅,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态度:“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无可恃,就是不留财产的真谛所在。

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凭靠,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这一点,才是留给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财产。

林则徐对此也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堪称千古良言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可见这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

对于这一点,我们现代人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解,个人感觉他所说的并不是不给孩子留下一点物质财富,而是要有节制的留下。就像许多富豪,他可能把大部分资产全部捐出,但绝对会留一些给子孙,来满足基本的物质保障。

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在当今社会,若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比如一套房一辆车,不用说奋斗多大的成绩了,就是花一辈子时间许多人也没能在一线城市买上一套房,也就不会有精力做有利于国家社会的事业了。可以说,做什么事都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才能给孩子传输真正有智慧有营养的文化品质。

曾国藩家规还有一大秘诀,就是高度重视对后代的职业选择。

善于逆向思维的他认为,决定家族成败的,是你怎么塑造子孙们的品德品质,而不是给他们留多少钱。这是他研究历代大家族兴衰所得出的结论,有着坚实的事实支撑。

曾国藩多次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他一生也没让长子曾纪泽去考科举。

不做大官做什么呢?

曾国藩说,“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从小让孩子有一个高远的胸怀,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希望他们成为绅士,而不是执着于事功层面的成功。

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是很远的。中国官员的孩子大都热衷从政,这个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坏了心术。你从小就混在这个圈子里,你品质不可能好,结果整个家族风气也都败坏了。

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精气神儿,决定一个家族成败的,是风气正不正。

湘乡曾氏后人虽然绝大多数都没有当官,但是都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去做科研,做实业,做一门扎扎实实的事业,而不是到官场上。他们的一生过得很有成就,也很充实。这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的社会里是很少见的。

曾国藩对于成功的标准,是指孩子能够不凭外物,不凭借外在的东西,自己能够在内心找到快乐和宁静。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家长应该有所启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