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大一新生的寄语一句话

2023-12-20 00:34   geyange.com

新生寄语名言

1、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空”。

记住,从你迈进大学门槛的那一刻起,请忘记自己的过去——忘记自己的高考成绩,忘记自己以前所取得的荣誉,忘记你在高中时所处的“地位”。

不管你是分数很高优先录取的,还是分数很低勉强踩线录取的,不管你高中时是一枝独秀力压群雄,还是磕磕盼盼侥幸中第,统统都不再重要了。

尤其是高考的分数,赶紧忘掉,从此不要再提。

从这一刻起,你和你身边的人,完全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以往的领先优势和落后差距,一笔勾销,全部清零。

如果你放不下过去,依然沉迷于既往的优秀,或者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找不到自信,那么,这个大学你很可能会很失败。后面发生的一连串变化,都把你惊得目瞪口呆,打得晕头转向。也许,你会彻底废掉。

2、请迅速“转型”,切换自己的学习模式。

大学的学习模式和高中有着巨大的差别。

请坚决抛弃在中学时代养成的被动学习的模式,改为主动学习模式。

在中学的时候,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老师牵着你的鼻子转,给你安排了学习计划,制定了学习方案,布置了作业和试卷,然后按照他设定的节奏来。最后,手把手带你考出了高分,进入了大学。

但是,到了大学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里的老师可没那个耐心和义务。除了辅导员,别的老师都不会管你,甚至都不会记得你是谁,也不愿意记住你是谁。

如果有老师关心你,哪怕是骂你,请一定要记住他(她)的名字,将来你会感激他(她)。现在的大学,有责任感骂人的老师越来越少了。

即使是负责管你的辅导员,也不是都有责任心,他们绝对不会像高中班主任那样关心你生活或学习的方方面面。

说白了,你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约束自己,控制自己。从生活到学习的每个方面,都要给自己做好安排,学会自律。

从被动管理到自我管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变。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如果你还活得像一个“巨婴”,只能说明你不适合这个社会。将来你要付出的代价,会让你刻骨铭心。

3、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我相信很多同学的高中老师都说过这么一句话——“高中苦一点,到了大学就可以使劲玩”。

请记住,这绝对是世界上最不负责任的话!

大学远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轻松。

这个地方很恐怖,属于典型的外松内紧,看上去轻松惬意、吃喝玩乐,实际上竞争非常激烈。僧多粥少是现状,竞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看穿表象的同学都在奋发努力,然后心里嘲笑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人。那些蒙在鼓里、搞不清楚状况的同学,等到了毕业的时候,发现一切都迟了。

中国的大学,属于典型的“严进宽出”,和国外的“宽进严出”截然不同。

所以,很多人误以为只要进了大学,就万事大吉,实际上,温水煮青蛙更加可怕。

再次鄙视当下不负责任的大学教育体制,很多所谓“大学”,只管招生收钱,时间一到,就把人往外踢,根本不管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学到东西。

4、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学习和成长的第一步。

作为大一新生,正式开始接触自己的专业。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不管是什么专业,工科、理科、文科,背后都是非常繁杂的知识,由很多的课程组成。

如果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盲目学习,就无法把握方向。到头来,学的是很多,也很累,但都不是重点,事倍功半。

很多大学和院系都会开设“专业导论”这门课,系统地介绍相关专业。这门课很重要,但是大部分学校都在瞎上。

作为专业新生,一定要搞清楚以下问题:

1 这个专业毕业后到底是做什么的?

2 这个专业行业发展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3 这个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4 这个专业有哪些细分领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

5 如果我要从事这些细分领域,我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6 学习这个专业,我到底要学哪些课程?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是为了培养哪方面的能力?这些课程的前置后置关系是怎样的?

上面的这些问题,就算你所在院系的教授,都不一定能解释清楚。

那么,怎样才能搞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一是问自己的学长,尤其是大四学长或研究生学长。二是努力认识已经在行业里的前辈,大胆地去咨询。三是利用网络,积极关注行业的门户网站、社区论坛和主流公众号,使劲潜水,耳濡目染。

说白了,当你踏进专业这一刻起,你就应该把自己当作业内人士,努力搞明白关于它的一切。

5、学习能力比知识本身重要,学习效率比学习时长重要。

大学的课程体系和高中完全不同。高中就那几门课,讲究打牢基础,逐步推进。而大学的话,课程数量很多,有时候一个学期一门课就结束了,讲究“短平快”,速战速决。

所以,学习的方式方法当然不一样,要懂得灵活变通。

对于大学课程,一定要分清楚主次。对于次要课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而是为了拿学分。小枣君一直坚持认为,目前大学课程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学的东西少,而是学的东西太多。学的越多,学生越蒙圈。

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更有名的是另外一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到了大学学习东西还不带脑子,就很可悲了。

6、质疑,是你最重要和最欠缺的能力。

一定要敢于质疑!

一定要敢于质疑!

一定要敢于质疑!

中国的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摧残,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质疑精神。很多中学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不要问为什么,记住就行了”。

简直就是扯淡,完全不负责任的表现。

没有任何人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任何书籍是绝对正确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千万不要做“脑残粉”。

还有一点请大家记住,不管你是什么层次的大学,你遇到的老师里面,一定会有烂人。这些烂人沽名钓誉,装逼摆谱,就是喜欢在学生(尤其女学生)面前吹牛自夸,占学生的便宜。

各位都是成年人了,一定要记住:不要随便相信任何人。大学里面的骗子和衣冠禽兽很多,社会上的更多。如果基本的辨识能力、质疑精神都不具备,你将来要交的学费,会很多。

一切都值得怀疑,而思考是最厉害的武器。

7、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取巧一定会有代价。

你今后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平时不认真,考试前突击一下,考试一样可以过。而也有很多人,平时看上去也在学习,到了考试的时候,还不如那些临时抱佛脚的。

这很司空见惯。

因为抱佛脚的已经摸清楚了大学考试的套路,就是做题。大学老师年年出题,哪有那么多新鲜题目,基本上都是往年试卷挑一挑,改一改,然后重点也都是那些,变化不大。抱佛脚的同学很清楚这一点,就是把往年试卷拿来刷,效率最高,很容易及格。

是不是就应该这样投机取巧呢?显然不是。

你可以骗过成绩单,可是骗不过自己的脑子。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应对每一个课程,包括重要的专业课程,那么,你这个大学基本上可以不用上了。这和买文凭没有什么区别。

脚踏实地,努力把真正应该学会的知识掌握好,这些知识将会伴随你终身。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运气就是这么好,殊不知,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8、情商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根本。

先做人,再做事,后做官。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比较世俗,但真的是很有道理。做人(情商)的优先级,确实大部分情况下高于做事(智商)。

现在很多大学生,情商实在低得可怕,连基本的为人处事都不会,处处遭人嫌弃。

校园作为一个小型社会,非常适合情商方面的锻炼,能够有助于学会如何与不同角色的人相处。

这也是为什么小枣君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原因。多和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相处,积累社交经验,将极大地帮助你磨炼适应能力。

等你工作之后,你就会发现,懂得和人相处的人,永远比懂得和机器相处的人更有前途和发展。

现今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按照培养“劳动力”的方式来的,也可以说是按照培养“韭菜”的方式来的。

很多安排给我们学习的内容,其实对我们来说没什么用,只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用”的机器。而真正对你日后咸鱼翻身有价值的内容,反而会藏着掖着不让你知道,更不会主动教你。例如经济学、心理学、哲学、法学。

说白了,现在教学体制强调“术”,而非思想。

当年我们被灌输“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后高中文理科分班,但凡是学得最烂的“学渣”(无意冒犯),都被扔到了文科班,仿佛像是流放和抛弃。

结果呢,我们这些杰出的“理科男”、“理科女”,全都成为了优秀的“打工者”,我们在为谁打工呢?恰好是那些搞金融、搞管理的。搞艺术搞法律的也很牛啊!

我们努力了十多年,结果把自己培养成了社会底层。

没有思想的人,没有宏大世界观的人,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不健全的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更别说逆袭。

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学生应该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应该和社会需求接轨,应该恶补非理工科知识,增加自己人文、社科等方面的素养和认知。

我不是反对钻研科学技术,恰好相反,我坚决拥护和支持“加强基础研究”,“弘扬工匠精神”,但是,真的不应该一窝蜂地搞“工程师文化”。

多元化社会需要多元化人才,应该多懂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多懂点文化、历史,多懂点艺术和审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东西更影响一个人的三观养成。

强壮的世界观,直接影响你的人生走向,也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