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世界观。从创世论而发展起来的业成说。
人类从对世界开始产生兴趣,开始对自我的命运产生疑惑。
就产生解释这个世界的需要,从东方到西方,都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创世论。西方说上帝创造了世界,印度说梵的一呼一吸就是宇宙的开始和结束。中国人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但这些神话传说都没有具体的解释世界是怎么来的怎么运转的。只是给出了一个世界源头,他便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法源,制定了人类精神世界所应遵守的轨则。
直到释迦牟尼佛的十二因缘的出现,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描述这个世界流转的理论。这个理论诠释了物质如何影响心灵,心灵如何影响物质,他们之间的作用是如何维系和继续。佛教第一次补充了人的前生后世。这样的话人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既不同于依赖父母的血脉说。也不同于依赖上帝的神说。释迦牟尼佛第一次提出了无我说。
在解释个体和大众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认为他们既不是分割的个体(父母血脉说),也不是一个共同的集体(神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如是的状态。
当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个体的时候,我们仔细去考察却方方面面受到别人的影响。当我们认为我们是一个集体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每个人都具有差异性。释迦牟尼佛认为认为我们是分割的个体或者认为是一个共同的集体都是来自于人的意识作用,这种意识作用产生的认识并不符合这个如是的状态。
佛陀则提出业说,共同的业有共同的呈现,特别的业有特别的呈现。所以这个世界以一种共同而又有差异的形式呈现。
佛陀的观点是:认识不正确(无明)就会造业(行)。然后决定了整个世界的形态和你在这个世界中的差异性表现。
这种业成说与神说的区别在哪里?
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神说的起源。神说起源于规律。比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说他为什么相信有一个主宰。因为这个世界太完美了。如果没有一个主宰者是不可能的。神说,主宰说起源于规律。更准确的说是起于自然规律。因为自然规律这种完美性非人力所能为,比如天体运行的强大动力,纵使把地球的每一寸表面都用核电站覆盖来提供能量,甚至都不足以维持一个小行星的运转。而如此宏大复杂的力量却相互配合,此起彼落构成了一个极具美感的世界。
但释迦牟尼佛通过观察认为。生命的命运在这个世界中各不相同。比如两只羊出去寻草。为什么一只羊出去总能寻找到水草丰茂的地方。一只羊却总是寻找到贫瘠的地方。如果是随机的,那么他们寻找到好地方的机率应该各为百分之五十。就好像有的人总能找到生意做,有的人找到的生意却总是坏的生意。赔钱的生意。
佛陀说其实在人们做事的过程中,人们的内心一直信赖着某个东西。这个信仰的东西决定了他的一步步的选择。这个内心所信赖的东西也就是他的业力所成。所以佛陀说虽然看起来,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偶然的,佛陀说每个人的命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是佛陀却说在这种必然性里却并不具备完全的一成不变的决定性。佛陀不是宿命论的拥趸。佛陀认为这种内心的选择来自于心。哪怕在相同的命运中,人却可以做不同的选择。如果人不做选择,那么他的行为就一直处在一种惯性之中。命运处在一种迷糊的继续中。如果一个人能够发心,知道命运是自己作的。那么人就改变了对命运的认识。从认为存在一个外在的命运到承认有一个内在的命运。当人不再承认有一个外在的命运的时候,他便仿佛达到自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