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人性哲学的经典名言(读休谟的《人性论》,能悟出什么道理)

2023-12-17 20:52   geyange.com

休谟人性哲学的经典名言

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时,看到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质疑,一时惊为天人,尤其看到休谟对怀疑论不能自我调和的弊病的回应——“唯有不关心和不留意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点救药(Carelessness and in-attention alone can afford us any remedy)”,令人笑到流泪。为了致敬这句话,在大约2021年初开始阅读人性论,因为对一些经验论概念理解不足,加上部分译本问题,在读完第一卷知识篇后便搁置起来,今年6月份重新拾起阅读。

第一卷知识篇是在英国经验论的基础上,将人类知觉分为直接印象和脑中生成的观念,然后将观念进行分类,发现存在两类观念(即休谟的叉子):数字、几何等事实观念,以及类似关系、时空关系、因果关系观念,并将因果关系降格为人类对历史经验的归纳,是对类似关系、时空关系的误用(正好最近在听书金枝,书中认为古人的迷信巫术就是源自将因果关系与类似、接触关系混淆)。仔细思考,你会发现人们能观察到的只有A事件和B事件,并不能观察到两者的因果关系——但人们观察1000次A之后都会发生B,就产生了A→B的想法。

不过在人性论中,休谟似乎并不认为到这段论述有多么独特,也没有花费很大的篇幅进行展开,只是指出这一问题并说明,大家生活中也是沿用一种经验惯性在生活,事实认知与经验认知并存。当然休谟对几何、时空以及其他哲学体系也有攻击,不过其中一些已经可以被测度论等理论消解,唯有因果关系,仍是看不到解法。

第二卷情感篇是让人想要快进的一篇,前几节从骄傲、谦卑入手,论证了人们的情感源自“使当事人快乐或不快的元素*元素寓存的实体与当事人的关系远近好坏”,而后在恶/德、美/丑、名誉、爱/恨等情感中都重复论述了一遍……其中较为特殊的是妒忌,其中比较作用重复了两次,当‘我’与低微者比较时产生快感,但当‘我’与低微者的差距减小甚至变成相反时,快乐的降低(快乐曲线的导数?)便催生了不快,从而诞生了妒忌。而后休谟为他的终极目的,道德论述做了铺垫,否认机械决定论的同时,承认意志决定论,并认为情感是人类意志外的变数——让一个怀疑论者推导决定论是有点拧巴。

第三卷道德篇,考虑当时的启蒙背景,加上第二卷诡异的叙述和铺垫,这卷应该是休谟原本的终极目的,对人类社会起源进行探索,为道德寻求支撑。大概是洛克的影响较深,休谟在也选择了财产私有作为社会起源的切入点,驳斥了契约论流氓合同的缺点,承认暴力征服的存在的同时,明确说明人民有权反抗统治者,不过读这卷不如读洛克的政府论。唯一有新意的大概是休谟提出了“‘是’不能推导‘应当’”的道德哲学原则,并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是“正义”,即维持社会公益的道德约定。搞笑的是,政治主张这么反贼的休谟,在后来出行法国时还要删去新书中的怀疑论主张以免陷入政治风波。

通篇读完,只能说这本书当年受到冷落太正常了,后两卷阅读体验和阅读价值都不甚高,后来重新整理第一卷单独发行《人类理智研究》是明智之举。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