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经典名句及解释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赏析

2023-12-07 06:39   geyange.com

荀子经典名句及解释

1、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2、—《荀子·强国》

3、本,根本。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

4、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6、荀子的名人名言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劝学》  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劝学》  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劝学》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劝学》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劝学》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劝学》  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  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不苟》  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不苟》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不苟》  公升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盛。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不苟》  骄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不苟》  怏怏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譬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剸行也。——《不苟》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不苟》  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不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不苟》  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不苟》  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不苟》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不苟》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不苟》  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不苟》  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不苟》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以与及圣人之言。——《不苟》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部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非相》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非相》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非相》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非相》  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yi)。——《非相》  行辟而坚,饰非而好,玩奸而泽,言辩而逆,古之大禁也。知而无法,勇而无惮,察辩而操僻,淫大而用乏,好奸而与众,利足而迷,负石而坠,是天下之所弃也。——《非十二子》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仲尼》  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闻,必胜;知而好谦,必贤。——《仲尼》  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仲尼》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仲尼》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效》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儒效》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儒效》  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弃而乱世之所从服也。——《儒效》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儒效》  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儒效》  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儒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诗经》  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儒效》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儒效》  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儒效》  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儒效》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儒效》  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儒效》  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儒效》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王制》  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王制》  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王制》  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王制》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制》  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王制》  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王制》  王者者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王制》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王制》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  政事乱,冢宰之罪也;国家失俗,则辟公之过也;天下不一,诸侯俗反,则天王非其人也。——《王制》  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富国》  垂事养誉,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皆奸道也。——《富国》  国者,天下之制利用夜;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王霸》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王霸》  国无礼则不正。——《王霸》  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王霸》  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能察明,又务见幽;不能当一,又务正百,是悖者也。——《王霸》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王霸》  以小人尙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王霸》  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君道》  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业。——《君道》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君道》  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君道》  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是禹、桀之所同也。——《君道》  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君道》  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循乎道之人,污邪之贼也。——《君道》  明主有私人以金玉珠石,无私人以官职事业。——《君道》  主暗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君道》  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暗主则必危其所爱。——《君道》  卿相辅佐,人主之基仗也。——《君道》  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臣道》  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后也。——《臣道》  明君之所赏,an君之所罚也;an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臣道》  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臣道》  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臣道》  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臣道》  仁者必敬人。……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臣道》  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臣道》  君子安于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臣道》  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议兵》  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议兵》  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寙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议兵》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议兵》  凡百事之成夜必在敬之,其败也比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议兵》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议兵》  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议兵》  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议兵》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天论》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天论》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论》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买与礼义。——《天论》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天论》  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正论》  下亲上,则上安;下畏上,则上危。故主道莫恶乎难知,莫危乎使下畏己。传曰:恶之者众则危。——《正论》  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正论》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正论》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称功,罚不称罪,不详莫大焉。——《正论》  刑称罪责治,不称罪则乱。——《正论》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正论》  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礼论》  天下从之(礼)者治,不从之者乱;从之者an,不从之者危;从之者存,不从之者亡。——《礼论》  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礼论》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乐论》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乐论》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乐论》  凡人之患,蔽于义曲而暗于大理。——《解蔽》  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乐论》  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性恶》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性恶》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性恶》

7、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8、—《荀子·子道》

9、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1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11、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12、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13、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4、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5、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16、—《荀子·荣辱》

17、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18、—《荀子·解蔽》

19、—《荀子·劝学》

20、—《荀子·哀公》

21、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2、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23、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24、利少而义多,为之。

25、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26、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

27、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28、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29、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30、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31、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32、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33、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34、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35、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36、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37、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38、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39、—《荀子·修身》

40、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41、礼以顺人心为本。

42、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43、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44、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45、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46、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47、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4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49、—《荀子·非相》

5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51、生死俱善,人道毕矣。

52、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53、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54、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

55、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

56、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5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58、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59、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60、—《荀子·非十二子》

61、思索以通之。

62、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63、笃志而体,君子也。

64、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65、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66、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67、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