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步舞口号(曳步舞的详细介绍与技术剖析)
曳步舞,shuffle
是广场舞吗?是精神小伙吗?是街舞吗?
曳步舞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墨尔本rave派对。
rave文化,是一种白人聚会文化,直白一点就是“迪厅文化”,至于我们常听到的“曳步舞起源于地下舞场”,是因为rave文化是一种与社会主流相悖的文化,因而地下。
风格划分
曳步舞的风格是伴随舞蹈演变而出现的,风格之间是演变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曳步舞最原始的跳法是纯侧滑,也就是shuffle一词的意思,mas出现后,奔跑开始占主流。
1.侧滑为主的阶段
原始的oldschool跳法(可以理解为纯侧滑配合简单的手臂晃动)
AUS风格(把oldschool动作整体变大,手臂晃动更夸张,在侧滑的基础上出现更多奔跑)
rock风格(简略手部动作,把重点放在侧滑与奔跑的美观度,法国面具男是这个风格)
2.奔跑为主的阶段
mas(马来西亚)风格提出以奔跑为主要动作,出现“奔跑+”的曳步舞形式(mas由oldschool直接演变而来)
巴西舞者在跳mas时,会把动作做得更大更有力量,在视频后期也会做这样的处理,被国内称为“巴西mas”,该风格开创了曳步舞力量感的先河。(现在一些aus奔跑非常有力量也受巴西mas影响)
cali风(加利福尼亚),受巴西mas影响,但自由度更高(mas风格没有侧滑,cali不仅有侧滑,还存在各种身体开发、舞蹈技巧及思路,技术体系完全可以归类到第三阶段的曳步舞)
rus风(俄罗斯风),属于混合风格,吸收各种风格的优点后形成的跳法,动作干净有力量,T1m大师在这个范围里。
硬派风格(中国风),属于中国人模仿rus而形成的跳法,注重动作的力量感、爆发力。
3.舞蹈性阶段
此阶段已完全不存在风格之分,在国内的表现形式尤为显著。大家开始注重对音乐细节(特效、旋律、人声)的表达,注重全身的开发,注重整体的美感。跳舞不再局限于腿部动作。
曳步舞口号
我们以哪种动作为主而划分出了两组曳步舞风格类型,及侧滑型和奔跑型,侧滑与奔跑也就是曳步舞的两个基础动作。
奔跑(runningman)以腿部发力,重心腿的运动方式为后撤,也就是长距离拖动,此为奔跑。
侧滑(shuffle/T-step)以腿和脚腕发力,重心腿运动方式为脚掌与脚跟的扭动切换,小距离的扭动移动,此为侧滑。
2.动作特点
曳步舞基础的动作,都是以两个动作完成一个舞蹈动作(一抬一落),完成脚步的拖动、踢腿、踩踏动作。
重心腿,是双腿中负责脚步拖动摩擦的腿,即负责“曳步”的腿。
动作腿,是负责抬落,摆出动作的腿。
3.舞蹈性
当我们从舞蹈的客观角度出发,去看待曳步舞,我们会发现曳步舞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利用率,只用腿跳舞和用到全身跳舞,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手臂、头、肩、胸、胯,都要应用到。
比如动作的开发,剖析一个基础元素的核心特点,再以此延伸出此元素的同类型新动作。
舞蹈动作可以表达音乐,可以构建空间、变化速度、讲述故事,这是舞蹈强大的地方。
曳步舞口号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我们的哥哥姐姐们尝试在广场舞中融入了曳步舞动作,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广场曳步舞,然后大家就发现了曳步舞吸引人的地方,再然后全国的广场舞都变成了广场曳步舞,当然近几年有所衰落。
2.广曳的音乐
曳步舞属于锐舞文化,那么这么舞蹈的音乐自然就是电子音乐,即某些人嘴里说的“DJ音乐”,实际上放音乐的那个人叫DJ。而广曳采用更缓慢的吉特巴音乐。
究其原因,吉特巴音乐存在很多与中文歌进行混合在创作的曲目,符合中老年人审美,并且相对于电子音乐,吉特巴的bpm很低(节奏缓慢),所以广曳爱好者也就不需要刻苦练习基本功,而可以直接跟上音乐去跳舞。
3.广曳技术体系
出于锻炼身体的原因,广曳的技术性并不是很强,广曳的舞蹈方式为成品舞,他们更注重的也是动作数量的累计。比如一个人学会了多少个动作,学会了多少套舞。
同时广曳中可以明显看到加入了其他舞蹈种类的动作,原因也在于广曳的关注点在动作,没有进行更深的研究。而在专业曳步舞中,两种舞蹈的融合,不会有很强的拼接感。
总结
我没有任何总结,对曳步舞有兴趣,或对我的文章有任何疑问可以私信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