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时政 在东北实现人口翻番的梅河口密码

2023-12-04 22:29   geyange.com

梅河口时政

2021年梅河新区的设立,标志着当地迈入更高层级的发展阶段。东北不夜城用17天打造,知北村用66天竣工,海龙湖用14个月建成……这些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点位,让本地居民骄傲,也得到外地游客点赞

◇梅河口以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实现高效运转,提出“扑下身子”和“事不隔夜”两项硬要求,即必须把身子扑到企业、社区、田间地头,第一时间把准企业脉搏;对定下的事情要立说立行、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41岁的梅河口环卫工人于冰冰说,家乡路变宽了,花草树木密了,旅游景点多了,公厕收拾得勤了,大街小巷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了,连大连的亲戚都张罗在梅河口看房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翟伟 王昊飞 王帆 周万鹏

梅河口市海龙湖景色 梅河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十三五”开局之年,30万人。

“十三五”收官之年,42万人。

“十四五”收官目标,60万人。

这是吉林省梅河口市的一组人口数据,在东北人口外流的背景下,梅河口逆势成为实现城区常住人口持续净流入的城市之一。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梅河口,解析人口翻番背后的密码。“十三五”时期以来,梅河口笃定高质量发展的孜孜探索与实践主线,从县级小城发展为地级新区,用特有的“梅河速度”成为东北经济有力前行的窗口。

“新产业”吸引人

霓虹闪烁,人头攒动,东北不夜城开启又一晚的经济“夜态”。主街中轴多个舞台展演着《人参精灵》《长白墨客》等国潮主题节目,两侧氤氲着北京水爆肚、宁夏肚包肉、衢州辣鸭脖等各地小吃的香气,围着街区中央的篝火,游客手拉手围成圈,时舞时歌,欢声笑语。

逛吃不夜城、泛舟海龙湖、“寻旧”知北村、嬉雪五奎山……短短几年,梅河口从一个“无景可逛”的城市变成“处处网红”的去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以传统能源产业为支柱的梅河口,感受到产能过剩、动能乏力、生态恶化、人口外流等窘境。一个内需不足的东北县城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扩大有效投资,吸引资金、项目、人才等积极因素向域内集聚。

“把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梅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梅河口市委书记王爱明说,“十三五”以来,梅河口向“新”而为,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近年来,梅河口以新兴产,以产兴城,创新驱动实现融合,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逐浪而高。

2021年梅河新区的设立,标志着当地迈入更高层级的发展阶段。东北不夜城用17天打造,知北村用66天竣工,海龙湖用14个月建成……这些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点位,让本地居民骄傲,也得到外地游客点赞。

打破传统要素藩篱,激发产业创新和聚合活力。“十三五”以来,梅河口逐步确立了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四大主导产业,旅游业、装备制造业、建筑及其配套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以及“N”个特色产业,形成“4+3+N”现代产业体系,进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以“优势项目”为王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梅河口已建成规上医药工业企业17户,医药品种452个,医药健康产业突破百亿级规模,成为全省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重要支点。当地还在建设皓月肉牛产业融合示范园;泸州老窖、菊乃香清酒产品陆续上市,形成酒类产业集群;开辟至蒙古国果仁运输铁路专用线,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90%;农产品冷链及现代化智慧物流园快速推进,打造东北物流“大心脏”;开展培育壮大经营主体3年行动,2022年新增经营主体1.6万户……

2022年,梅河口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9∶46∶45,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63个,总投资69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9个。

好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兴业,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位于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的新梅城10万吨精酿啤酒项目工厂,皮尔森、德式白啤、IPA等品种琳琅满目,这里还酿造了咖啡、榛子等口味的啤酒。

为了迎接消夏旺季,全自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负责品控的,是国家首批公派赴德留学生、中国终身酿酒大师战胜。“梅河口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吸附效应。”已成为荣誉市民的战胜说。

“十三五”以来,当地城区人口持续实现净流入,不仅是对东丰、柳河、磐石等周边县域居民的就近吸引,也有对长春、吉林市乃至全国各地关联产业链人才的远程吸引,完善扩大的产业链条让域外投资者、创业者萌生“来梅河口试一试”的念头。

对外来兴业者而言,到梅河口不仅因为看好未来,更被这座城市果敢创新的精神感染。4年前,客商张孝军来到梅河口山城镇从事饮用水生产,目前已促成企业与今麦郎、王老吉开展合作,预计今年产值超前3年总和。老家在四川的他说:“留在梅河口,全力打造新品牌。”

“好环境”留住人

“刚建厂时没有员工宿舍。为了帮我们留住刚招来的大学生,政府免费提供了3年公寓。”四环医药集团吉林惠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海燕说,集团于2011年进驻梅河口,企业数量从1户壮大到10户,这背后与梅河口持续擦亮营商环境名片密不可分。

小名片藏着大服务,小细节撬动大发展。精细服务、精诚扶持、精心培育,是梅河口擦亮营商环境名片的要义。近年来,梅河口坚持实行市级领导“双包保”责任制,四套班子领导打破分工、齐抓共管,同时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驻企助理员,成为桥梁和纽带。

“天天围着项目转,事事帮着企业办”是进驻企业对政府普遍的赞誉。在招商引资中,梅河口以真情、真诚、真帮为要打造“好环境”。当地设立“中小微企业服务直通车”,采取有力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和用地用能成本,提升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2022年,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35万元,新增经营主体1.6万户。

高效率赢得高效益,快节奏换来快发展。为减少企业跑腿成本、等候时间,梅河口以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实现高效运转,提出“扑下身子”和“事不隔夜”两项硬要求,即必须把身子扑到企业、社区、田间地头,第一时间把准企业脉搏;对定下的事情要立说立行、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好服务”让外埠企业以实际行动,投下对梅河口经济发展的“信心票”。如今,四环医药、步长制药、鲁南制药、天衡药业等全国知名药企,江楠集团、传化物流、皓月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已在这片水沛光足的环境中聚合成林。

“梅河口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城市干净,物价不高,人很实在,出租车司机不绕路。关键是教育医疗条件在提升,安家也放心。”34岁的市民周军来到梅河口已10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化。

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是衡量城市吸附效应的重要指标。在医疗方面,梅河口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开展合作,该院实现对市中心医院的托管,已累计出诊2万余人次。在教育方面,当地累计投入3000万元引进近百名教育专家,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引进千余名优秀毕业人才,全市高考本科升学率、一本升学率均创新高。

为优化环境、广聚英才,梅河口近年来每年列支2亿元人才资金,确保不同人才享受到30万至100万元不等的待遇,今年还计划新建小户型、低租金人才公寓1000套,为引进大学生解决住房问题;以融合作保证,将周转住房选在同一小区,在生活和事业上给予关心,让外来人才融入当地文化。

“家乡虽然是小城市,但环境的持续变化尤其是引才育才的政策,让我看到了发挥特长的希望。”去年毕业于上海建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付冠雄作为乡镇选调生,现任山城镇保兴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大生态”涵养人

6月,位于山城镇的兴安湖文旅度假村,清风徐徐、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水下鱼虾嬉戏,游人漫步湖畔。这里辐射周边3县10镇30万人口,兼具赋能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就业之效。“这里昔日是一座废弃水库,如今已是水清岸绿景美的夏日美景之地。”兴安湖文旅度假村项目开发负责人姜树新说。

筑生态之基,建宜居城乡。“十三五”以来,梅河口将清新空气、有机食品、宜居环境、美丽乡村作为打磨重点,统筹推进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使主城区与西部鸡冠山、磨盘湖、兴安湖和东部五奎山,组成“城乡皆风景,一路高颜值”的自然景观带,并依托山水资源延伸发展链条。

在吉乐乡吉宏村,487亩的鲜食玉米示范基地黑色覆膜排成行,与大田玉米多达3个月的种收时差,使这些玉米上市后还能腾出土地种一茬甘蓝等有机蔬菜。“结合民宿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让游客更多,也让农民更富。下一步,我们还要抢占南方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吉乐乡党委书记裴向东说。

生态立市,发展所需;城乡一体,发展所向。梅河口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梅河口近年来相继制定了《梅河口市决胜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梅河口市关于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梅河口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等文件,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坚持“大生态、大环境”理念,让生态环境之美、和谐幸福之感遍布每个角落。为打造生态宜居地,梅河口累计投资30亿元建设海龙湖、山水等8个主题公园和36个城市花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7%;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35公里“三纵三横”河湖连通城市生态水系;在全省率先实施环卫体制改革,城乡环境卫生实行市场化运作,机械化清扫率升至90%。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坚定了梅河口打造样板地的信心,也坚定了外来人口安家置业的决心。

“90年代外地亲戚到梅河口,住1天就喊着走。现在他们来串门,住1个月还住不够。”41岁的梅河口环卫工人于冰冰说,家乡路变宽了,花草树木密了,旅游景点多了,公厕收拾得勤了,大街小巷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了,连大连的亲戚都张罗在梅河口看房了。

2021年,梅河口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当地还先后获得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营商环境、绿色发展、治理能力、投资竞争力、县域发展潜力等8个“全国百强县市”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王爱明表示,“十四五”时期,当地将按照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规划定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力争实现“6868”目标——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翻一番,分别达600亿元和80亿元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达6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梅河口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绘就,干事创业的平台已搭成。吉林东南部,一座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城市正在崛起。

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翻一番;

城区面积扩大一倍;

城区人口从30万增长到42万,成为东北地区屈指可数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

……

从试点到示范,从排头到样板,从争优到领跑,短短几年时间,我省东南部的小城梅河口实现华丽转身,创造了高质量发展的“梅河口模式”。与之相辉映,“梅河口现象”也频频“亮眼”: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蝉联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营商环境、绿色发展、治理能力六个“全国百强县市”;

获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中国最美全域旅游名城等荣誉称号;

……

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什么成功激活了发展的澎湃动力,又是什么迅速汇聚起振兴的旺盛人气?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梅城,探究这座城市的“发展密钥”。

产业集聚,梅河口实力从何而来?

一尘不染的现代化制药车间,洗、烘、灌、封一体的全自动生产线,从原料加工、提纯到制剂、包装,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井然有序。

在梅河口市高新区,矗立着16户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其中不乏四环制药、步长制药、鲁南制药、天衡药业等国内领先药企。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梅河口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全省医药产业比重20%左右。

除此之外,梅河口还成功引进中如建工、世基集团、红星美凯龙、国投集团、泸州老窖、浙江传化物流、一汽富维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泰国正大集团、新加坡三达膜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发展。

近年来,梅河口深入贯彻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强筋健骨,形成了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全域旅游、装备制造业、建筑及其配套产业的“4+3”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个东北县级城市,靠什么吸引众多企业纷至沓来?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多次随同市领导到各地招商的梅河口市高新区招商部部长郭向军道破“天机”,“梅河口把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紧紧抓在手上,作为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坚持全员招商、以商招商、精准选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郭向军说。

走出去、请进来,更要留得住。梅河口牢固树立“父母心”营商理念,以政府服务转变提升为突破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各种发展要素汇聚的“强磁场”。

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是步长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副总经理赵东梅2018年从山东来到梅河口,五年间,她切身感受到企业发展过程中享受到的“保姆式”服务。

“这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营商环境特别好。市里成立由包保市级领导、包保部门、审批职能部门、项目服务秘书、项目中心多级联动的包保工作专班,一企一策、全过程跟踪服务企业。每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各部门通力合作帮我们快速有效解决,这也坚定了我们持续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步长集团进驻梅河口以来,累计投资超80亿元,拥有3户医药生产企业、两家医药销售公司,共计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纳税36亿元。

走进梅河口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工作人员仍在井然有序地工作。“我是从辉南开车过来办营业执照的,正赶上中午,没想到这里午休时间也办公,对老百姓来说太方便了。”正在办理业务的张先生说。

据梅河新区政数局副局长张春玲介绍,自2018年末梅河口市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加速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3.7个工作日压减至8.4个工作日,审批提速64.6%;审批人员减少70%;材料减少50%以上,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政务服务做“加法”,行政审批做“减法”。这一“加”一“减”,提升了政府效能,为企业和群众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游客汇聚,梅河口魅力从何而来?

风和日丽,乘坐画舫游弋波光粼粼的海龙湖,如同置身江南水乡;华灯璀璨,信步东北不夜城,尽情享受盛世人间烟火;融入知北村,体验“时光倒流”,寻找逝去的青葱岁月;驻足啤酒小镇,呼朋唤友,畅饮狂欢……漫步在美丽的梅河口,每个游客都不禁感慨:这真是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

近年来,梅河口把文旅产业作为全市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下大力气激活旅游产业新引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获评“最美中国旅游城市”。短短几年,梅河口已成为东北乃至全国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梅河口旅游再度火爆“出圈”。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游客超140万人次,其中域外游客占比超60%,单日最高游客量超54万人次,旅游拉动消费超8亿元。

“梅河口旅游项目多、落地快,很多都是在与时间和机会赛跑中抢出来的:17天打造城市地标东北不夜城,66天创建艺术村落知北村,99天建成梅小野星光花海;18个月打造集农业灌溉、休闲旅游、城市备用水源为一体的4A级生态景区海龙湖公园……”梅城人用“梅河速度”,把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旅游文章做到极致。

发展文旅,梅河口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并在实践中创新提升,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模式。2021年建成的东北不夜城,汇集了古风古韵、关东风情、风味美食、璀璨烟花、行为艺术、景观打卡等诸多元素。2022年,东北不夜城又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包括东北不夜城主街区、月亮湾元宇宙集市、云南酒吧街、陕西美食街、爨街美食城提升区五大板块,占地近3万平方米、街区总长度1386米的文旅消费聚集区,全方位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在知北村一户农家小院,来自辽宁的旅游团。带着兴奋和新奇,30余名团友纷纷拿出手机留下美好记忆。“我们刚游览完梅河口的几个景点,这里非常干净漂亮,公园景点不收门票,服务细致周到,性价比很高。”该团导游表示,他们旅行社每天有四五班旅游大巴前来。

从供给端到消费端,从生产链到消费链,梅河口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增强消费的精准供给,拓展消费空间,激发消费活力;同时,牢牢抓住服务质量监管和优质服务促进不放松,把“游客为本、服务至诚”落实到每个环节,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人口流入,梅河口底气从何而来?

宽敞洁净的厂房内,十余名工人在机器前忙着给冷面塑封、包装。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这家由返乡农民创办的小微企业,通过开展线上业务,销量蒸蒸日上。

位于梅河口市小杨乡双龙村的梅河口市桥溪家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负责人范宝玉和父亲背井离乡,在青海从事工程行业八年多。得知近年来家乡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看到食品加工业的商机,于是决定回来发展。

让范宝玉父子下定决心返乡创业的,不仅仅有产业集聚带来的发展机遇,更有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和真诚服务。

公司起步时,范宝玉“两眼一抹黑”,对怎么办理营业执照、如何规划厂房布局等一窍不通。“多亏市场监管局和政数局给我们细致讲解,还实地培训指导。政府的服务既细致又周到。”经过三年发展,企业步入正轨,还带动周边村民30余人就业。

像范宝玉父子这样返乡创业的,在梅河口不在少数。

“90后”胥昊辰是来自云南的哈尼族小伙,在东北不夜城经营着一个特色工艺品摊位。2022年,一直钟情于东北文化的他在网上看到东北不夜城的招商信息,感觉条件待遇都不错,毅然拎着行李来到梅河口。

“这里很适合年轻人创业,能让我发挥所长、施展才干。进入旅游旺季,游客越来越多,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刚进的货品很快就售空了。”交谈中,胥昊辰掩饰不住对梅河口的喜爱,称这里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近年来,梅河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让更多人看到这里的发展潜力。城区人口持续流入,从几年前的30万到现在的42万,梅河口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60万。

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梅河口着力构建东北地区人才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设立人才发展基金,为创新人才引进提供全方位基础保障。针对高层次人才和域外客商,变等候为上门,通过定期访问企业家,全面解决吃、住、行及子女上学、就医等困难问题。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