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与写生对于创作的意义
为什么要临摹大师名画?
其实对于架上绘画尤其是以技法承载的具象绘画,临摹的意义是非常大的:首先帮你提高技巧,其次帮你培养审美。就像陈丹青所说:“当我画哈尔斯的时候,潜意识希望自己变成哈尔斯。”所以临摹也有重塑信心的作用。
梵高临摹米勒雷诺阿临摹马奈
临摹是中国传统,外国人也临摹吗?
学习中国画,临摹是必修的第一大课,中国自古就有临画、临帖的传统,临摹还分为拓临、对临、背临。是不是只有国画讲究临摹,西画不讲究呢?这个观点是大错特错的,西方美术史几千年来都是讲究临摹的,西方美术史其实就是一部临摹史。
提倡外出写生的做法是从印象派开始兴起的,首创的也是学院派,写生派在美术史中短短不足半个世纪,就被现代主义运动灭亡了。一个真实的笑话,有人让毕加索帮自己画一张肖像,毕加索回答,您寄一张照片过来吧,或者照片也不用。
事实记载,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都是临摹高手,鲁本斯的创作大部分由他工作坊的弟子们完成,而他自己经常临摹提香等大师作品来揣摩经验。
库尔贝,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躲在卢浮宫临摹了大量作品,最后说出了他的名言:“我像一个游泳健将一样跨过了古典主义的河流,而学院派画家溺死在河里了。”
德拉克洛瓦讲:“临摹可以使一个聪明的画家轻易地获得成功。”
安格尔曾劝弟子,多去卢浮宫临摹大师原作,他对学生们说:“我不是你们的老师,面前的这幅画才是你们的老师。”
类似的故事经典,不可胜计。
高更临摹马奈的名作《奥林匹亚》
从印象派开始,外出写生成了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也正是从印象派开始,传统临摹改变了,直到出现了毕加索式的临摹再创作,临摹似乎给无数的画家带来技巧,带来快感,带来激情,带来创作的灵感。
奇怪的是我们很多人偏偏只看到了这半个世纪的写生派,相信西方人都是写生,忽视临摹。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的做法。而美术教育界甚至认为临摹低级,写生才是高级的。
临摹和写生谁的意义更大?
毛主席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这句话其实是莎士比亚讲的。反过来可不可以这么讲:不以创作为目的的习作,都是瞎胡闹。
其实是有道理的,写生如果没有明确的创作方向,只是一味的练习基础,说到底还不如临摹,临摹还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技巧(这当然要仔细揣摩,而不是胡乱临摹),当然临摹也不是创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临摹和写生意义应该是一样的,最终都要为创作服务,服务了就有意义,不服务都是“瞎胡闹”,谁也不比谁高明。
应该怎么样临摹?
【直临】:相对的对一幅作品的制作过程了如指掌,直接把作品临成一模一样。针对人群,求知若渴的学生。
【译临】:感觉作品的意境,用相对直接的办法画出来,形似但制作过程不完全一致。针对人群,初出茅庐的画家。
【创临】:根据自己的感觉,以大师作品借题发挥,画成自我感觉的创作。针对人群,风格定位的大师。
所以在临摹之前,要想清楚我们要什么,思路清晰了,也容易获得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