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社会思想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的过渡『1』

2023-11-15 12:27   geyange.com

梁启超的社会思想

这本书是我在读梁启超传记系列书籍当中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之一,而且书中有很多思想也值得被记录下来,但是这本书可能我自己的一种记录方式,可能跟之前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可能更多的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理解去对这本书笔记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概括,而不是再像之前那样,就是完整的去详实的记录这个书中的一些精彩的笔记。

那么第一个想跟大家聊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把梁启超的这个研究分成了三个阶段,第1个阶段就是希望把西方的科学,自由民主,这些价值观念强有力的输入和启蒙中国的民众。

那么第2个阶段呢,他又觉得这些自由民主科学等价值观念诱发了很多问题,那恰恰中国因为没有这些观念,所以反倒没有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甚至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道德价值元素当中,去选取出来一些去填补一下。

而且更为重要的就是,在他看来西方不是因为西方化,所以现代化,所以取得了当下的这么多的一个杰出的成果,而是因为它现代化了,所以说取得了当下的成果。

那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并非需要西方化,而是需要现代化,但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现代化这些元素从哪里来的呢?不还是从西方来的么?

第三个阶段就说,把中国和西方进行一个对比的看待,用精神和物质的二元法进行一个分析,就认为西方更侧重于物质的追求,而东方人更强调这种精神的生活,那这种分析方法呢,其实到现在还依旧处在我们很多弘扬国学的这种思维模式里面。

第2个比较重要的点,跟大家简单说一下,就是这本书当中他描述梁启超更侧重于这个梁启超这个人跟社会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这个历史的一个互动的关系,就是社会环境给了他怎样的影响期望他变化成什么样子。

而他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使得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又变化成了什么样子,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的一个动态描述的一个过程。

其实在这个书的作者看来,就是梁启超先生本身的这个阶段性的变化当中,出现了很多言行不一自相矛盾的这样的一个话语,或者说思想怎么来理解这种现象,那么在他看来,这是基于他现实的需要。

也就是说我当下需要这种思想,我就马上利用这种思想来作为一种言论的武器,来进行思想的输出,至于这种思想跟我之前的矛盾,那也无所谓,只要我觉得当下这个契机之下需要这种思想,我就得把这个思想传播出去。

第3个比较重要的点,就作者发现这个梁启超先生就是在情感上是受到历史条件的一个规训,是很难去摆脱整个悠久的这个传统的这个文化对他的深远影响,但是呢,理智上的他又试图去摆脱这种影响,把西方的价值观念引进到国内。

现实的冲击让他又不得不正视西方强大的力量,那如何在这二者之间实现一个平衡,或者说怎么去摆清楚这二者的位置,那就成了梁启超先生这个一些思想著作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第4个比较重要的点,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概念叫做个人的同一性,所谓的个人同一性呢,就是在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不管啥变,化思想言行上的变化,但是它实质有一个可能精神内核的元素不会变,那对于梁启超先生来说,这个不变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呢?

如果说用我们经常说的话,那就是救亡图存,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改变当下中国的现状,能够去推动中国的这个现代化,能够使得中国人富强以及这个国家能够跟其他国家处在一个同等国际地位上。

那么无论这种思想是什么思想,可能梁启超都会去进行一个系统的考察,甚至是为此而背书,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那个思想没有被接受呢?

那说明在他心目当中不是什么思想他都愿意进行一个改造,那至于这个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其实在很多书里面也并没有详谈,这个问题,可以在之后的书里面简单的提一提。

第5个比较重要的点,这个其实就是在讲梁启超的这个成长历程,这是梁启超的传记,都肯定会写的,所以说有很多重复的,就最后就不会再说了。

这里大概说一下,他的家世渊源这里面也提到了,就是他祖父其实也是秀才有文化的,然后从小就教导他读四书五经春秋这些,然后他自己也有天赋,9岁就到这个广州的学海堂进修了。

这个后来考试也考得挺不错,考上了举人,这一考上去,那主考官觉得他这个人水平不错啊,就把自己的女儿就嫁给了他,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亲了,之后会试就落榜了,落榜之后,在回去的路途中,有一本书对他的启迪很大,什么书呢?就是《瀛郵志略》。

这本书现在来看,其实就有点类似关于就是上个世纪19世纪40年代的世界地图册,当时的世界地图是那个时候,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是特别前沿的,放眼看世界,那这本书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听同学介绍,就到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去学习了这一段经历,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他自己说自己的学问是基础啊,在这里就夯实了。

那康有为呢,就是在这个里面教授了有什么读书,养心,待人等7门课程,而且就是也有这个佛家的、西方的一些课程内容,此后就跟着康有为到北京闹这个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去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创办强学会,办报最开始办的叫这个中外记闻,然后又变成时务报,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就是梁启超实际上就开始正式的向国内输出西方的这种民主宪政的思想,西方的教育课程体系。

包括西方的工业实业等方面的一些知识等等,或者说是西方的这个知识体系,知识脉络、知识系统开始慢慢的被梁启超透过报纸引进国内。

第6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提到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就梁启超试图把西方文化当中的技术、结构、价值、精神状态引进到另外一种语言文本的思想系统当中,他的老师是康有为,其实也是在做的。

这个是比方说把西方的自然,人文社科当中的一些进步的观念,用我们传统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去诠释,比方说西方世界里面讲到的这种妇女解放、公共教育,公共养老等等,这些都被纳入到大同世界的这种范畴里面。

后来这一脉思想被梁启超引申发展为所谓的三世说,三世说就是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这样的三段论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中国的这个历史的发展脉络,并且以此去推究其他世界各国的发展脉络,比如在他看来,只有到了太平世,民主才真正得到了实现。

第7个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谈到西方的议会制度与民主的这种问题,对比中国,他认为这古代虽然没有这个议会制度,但是有民主的思想在,而这一脉思想呢,他是从孟子的这个思想,还有易经尚书等里面符合要求的思想里面去论证的,比方说孟子认为王上要听大臣,听群众的意见等。

第8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说梁启超流亡到日本的时候,跟他老师康有为出现了观念上的矛盾,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写了一篇文章反对满清,原来他跟他老师是一块支持他的,而且他跟这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那一派也有了密切的联络。

他甚至试图想要把以他老师为代表的和孙中山为代表的这两块结合在一起去变革,推动中国社会,但很显然失败了,而且他自己深陷在这两种矛盾当中,但最后还是选择了他老师保皇这边。

第九个比较重要的点,梁启超在流亡日本的期间,其实也去了美国去考察学习,在那个过程当中他深入的去体验到了就是美国的这个社会,政治文化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之前一直在书本上去宣扬的那些所谓的民主宪政的这些思想,在现实政治当中的落实是什么样的情况。

但是其实这次考察对他的影响来说是蛮大的,就是以前来鼓吹宣扬的那些理念,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落实的时候问题层叠不穷,就是比方说这种贫富差距分化,比方说这种所谓的钧果注意兴起,以及这种选举过程当中的不合理等,在某种程度上破灭了之前他对西方先进文明的一种想象。

第10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1902年到911年,也就是这个梁启超在流亡海外的那段时间里面,他创建的新民丛报,这上面写的一系列的相关的文章,比方要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思想人物以及用新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等等这些文章,使得他享誉海内外。

对于国内而言的话,你像胡适就说:

“他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指着一个未知的世界叫我们自己去探寻” “新民说诸篇给我们开辞了一个新世界,使我彻底相信中国之外还有很高等的民族,很高等的文化,《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也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并且梁启超的著作是胡适在中国哲学领城进行探索的起点。

未完待续……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