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的名人名言警句

2023-11-05 00:54   geyange.com

为人处世名人名言大全

《忆秦娥》传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原创的词牌名,因为同名的词作《忆秦娥·箫声咽》而闻名于世。宋代李清照、贺铸、朱淑贞等填词大家,都曾经用《忆秦娥》进行填词创作,不过传播最广的、最受欢迎的填词,却出自一千多年以后,新中国领袖毛主席之手。

《忆秦娥》传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原创的词牌名,因为同名的词作《忆秦娥·箫声咽》而闻名于世。

宋代李清照、贺铸、朱淑贞等填词大家,都曾经用《忆秦娥》进行填词创作,不过传播最广的、最受欢迎的填词,却出自一千多年以后,新中国领袖毛主席之手。

有人说,这是因为该词牌的格律非常复杂,双调四十六字,还分成了“仄韵”与“平韵”这两种变形,所以后世之人一般都不敢挑战。

但是事实上,词牌中不但有很多四十六字的词牌,甚至还有很多百字以上的词牌,比如《念奴娇》。另外《摸鱼儿》双调,一百六十字;《梦游仙》双调,二百二十字等等。

词牌里面四十六字左右的双调的词多不胜数,可平仄通押的词,相对少一点,但也绝非数不出来。例如《更漏子》就是双调,四十六字,平仄通押。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忆秦娥》这个词牌“鲜有佳作”的现象呢?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它出的时间太早,到了宋朝,原曲已经失传。

宋词兴起之时,当时市面上已有不少流行曲子,于是大家纷纷去为“新曲”填词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李白原作的水平较高,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同时,可供填写的词牌又多不胜于数,于是后人就将它冷落了。直到毛主席在1935年用这个词牌创作出了《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这词牌才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毛主席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它和这一千二百年间问世的同名曲子词,到底又有何不同呢?想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依然得从毛主席的原作说起。

一、《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白话翻译:

西风猛烈地吹着,一群大雁飞掠广阔的天空,发出凄厉的鸣叫声。在这个霜降的早晨里,天空上还悬挂着一弯残月。

霜寒月冷的清晨,马蹄踩踏在山石上,发出碎乱杂沓的声音,军号声也显得低沉而悲壮。

不要说娄山关雄伟的山道,像铁打的一样坚固。如今我们就要大踏步从头将它翻越。

从头将它翻越,此时苍翠的山峦连绵起伏,像一片大海。西边的落日泛出殷红的血色。

在解读这首词前,我们还是先简单聊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1935年,当时红军从贵州遵义翻越娄山关,准备经泸州、宜宾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合。

但是红军在翻越娄山关以后,发现蒋介石早已经在长江边上布置了防线,于是红军决定转头东进,重回遵义。

在这个过程中,红军就必须二次翻过娄山关。毛泽席这首词就是在1935年2月,重返娄山关时写下的。

词中的“西风”、一般是指深秋季节的寒风,在词中隐喻国民党势力的相对强大,给红军的前进制造出比较大的困扰。

“大雁”在古代诗词中是有一个“思归”、“返乡”的意象,用到这里就是在暗示红军即将重返娄山关。因为渡江受阻,所以红军必须重回遵义,但是重返之路并非是坦途。

1935年1月经娄山关北上时是一路打过来的,现在重返遵义,还得真刀真枪地打回去。娄山关山高路危、易守难攻,而红军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人困马乏

想要再次度过娄山关,谈何容易呢?这个时候,红军的士气明显不如来时那么高涨了。所以清晨行军中,大家都没有讲话。

因为太安静,耳边就可以听到马蹄踩在石板路上发出的响声。就连一向最能让人振奋的军号声,听到耳朵里,也变得低沉了,像是呜咽。这里写军号响声,用到了“移情”的手法。

毛主席喜欢李贺的诗歌,李贺有一首《雁门太守行》,里面写一群战士在暗夜卷起红旗,泅渡河水的场面,李贺把它概括为:“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由于天气寒冷,风霜太重,所以鼓声听着都不太响了。这里的“霜重”是虚实相间的写法。“霜重”可能真是因为天气严寒,正在降霜。更有可能是指当时作战形势严峻,让战士心情凝重。

毛主席写军号声,用到了李贺写战鼓声类似的手法。不过军号的声音尖锐,所以不能写号声不响了,只能写它的声音由高亢嘹亮,转变成小声的低泣。“呜咽”,就是低声哭泣的意思。

“雄关”指的就是娄山关,“漫道”就是“不要说”、“别说”。词的上半阕在极力渲染了一种悲剧氛围之后,下半阕的开头,在情绪上忽然来了一个转折。

毛主席说,尽管战争的形势严峻,作战的条件恶劣,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士气消沉。不要在我们面前说什么娄山关是铜墙铁壁,前一次我们不就打过来了吗?

如今我们就要迈着大步子,再一次打回去!结果果如毛主席所料,红军重返娄山关,再度取得了胜利。

于是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又一次站在了胜利的山顶俯瞰苍山,只觉得山峦起伏如连绵不绝的波涛,西边日落的景象像血一样浓烈。

二、《忆秦娥》为何难出佳作?

毛主席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经他本人审定后在杂志上发表的词作之一,说明这首词是主席生前比较满意的一首词。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李白在大约一千二百多年以前首创了《忆秦娥》这个词牌,当时他写了一首《忆秦娥·箫声咽》。

这首词的内容,大概是写一个女子思念出征的爱人。主角是一个叫秦娥的女子,再加上写的是相思之情,主题也很常见,所以后来的词人填词时,也大多拿它来填婉约词,爱情词。

其中填得比较不俗的,有李清照的《忆秦娥·临高阁》。这首词写李清照南渡后登高楼思念亡夫的情形。虽然词中也有国家沦亡,江山易主的感叹,但是最终还是归于儿女情长。

贺铸写的《忆秦娥·晓朦胧》,是其中另一个比较好的作品。但是他写来写去,始终不脱“人面桃花”似的“艳遇”情结。

李白原版《忆秦娥·箫声咽》,看似写得委婉哀怨,事实上却不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词。因他词中有一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带出了历史的沧桑感。

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时说:“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意思就是说,千百年来写登临诗词的人看了李白这八个字,就该闭嘴了。

自李白以后,用《忆秦娥》填词者,的确没有一个人写出这种“登临意”。直到《忆秦娥·娄山关》问世,末尾两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写得既形象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虽然不能压倒李白词中历史的沧桑感,但是已经深得其词三昧。所以说自李白以后一千二百多年,在《忆秦娥》这个词牌的创作上,还是毛主席更高明。

结语

李白可能是唐代最早填词的作者之一,他有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被人称为“百代词祖”,开填词先河者。《忆秦娥·箫声咽》的创作时间大概就是在这之后,或同一时期。

古人填词都是有乐谱的,就相当于如今的人填歌词,谁还记得中国第一首用白话填的现代歌词是什么吗?李白的《忆秦娥》幸运地留下了歌词,不过曲子可能还没到宋代就失传了。

宋代人自己有自己的“流行歌曲”,于是词人们要填词,肯定首选有曲谱的来填,于是《忆秦娥》就遭到了冷落,千百年来,以它填词的人并不多。

不过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古代有一些大家都用它来填过词,只是他们的词作都不如后来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

这是因为毛主席的词作,继承了李白诗歌中那种浪漫主义色彩,并且长于想象与比喻,视野开阔,雄浑大气。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