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 人的一生 松下幸之助:热爱工作是幸福一生的秘密
松下幸之助,世界著名电器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他奠定了日本商业的精神,被誉为“经营之神”。他克服种种困境,带领企业渡过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和日本国内产业不景气等难关,将松下电器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商之一。
松下幸之助说过:“沉迷于工作,以至忘记时间,不知疲惫,甚至舍不得停下工作,只是工作本身就让人开心。这就是进入工作中的忘我境界,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如何才能让员工在工作时进入忘我境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变得很难,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却很常见。松下幸之助传授了让员工快乐工作的秘诀。
制造产品前要先培养人才
企业本来就是由人来经营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别说一台电视,就是一个灯泡也卖不出去。松下幸之助带领松下电器走到今天,一直是坚持 以人为本。
松下幸之助并不只是重视员工和利害相关方,他还一直在思考,一个实业家的使命是什么,打工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准备面对工作,人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活着,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人类存在于地球上的意义是什么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松下幸之助在培养公司员工上,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即 “制造产品之前,先培养人才”。
我告诉年轻员工,他们去客户那里如果被问起松下电器是做什么的,要说“松下电器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会生产电器”。
松下幸之助在经营过程中看到员工们的工作状态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也许是因为他觉得松下电器的员工虽然每天都做好了应该做的事,但是并没有在眼前的工作中达到忘我的投入状态。又或许是他看到了个别人工作的时候并不快乐。
因此,松下幸之助希望自己的员工们能够热衷于工作, 通过享受工作进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幸福。
自创业起来,特别是 1926 年之后,松下电器完全贯“制造产品之前,先培养人才”这一方针,带来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并在之后成为松下电器繁荣发展的基础。
商业是用来造福人类的
松下幸之助希望从商业中追求人类的幸福。
人类把获得幸福当作终极目标。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哲学家们并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以解释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人们模糊地将幸福想象成得到一切想要的东西。
在很早之前,人们便会通过各种行为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最开始只是单纯的物物交换,到最后完善货币制度和流通机构,并产生了“商业”的概念,意为通过提供物品或者服务来获得相应的报酬。人们通过商业行为向他人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并通过商业所获的报酬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此,重新梳理一下松下电器的企业活动和理念。松下电器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一直标榜的社会使命,实际上就是 通过研发并生产出的电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以合适的价格把商品投放到市场上以此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而为了给人们带来幸福,就要培养“有正确思维的人”来为人们的幸福服务。
对一些人来说,工作是沉重的负担,因此人们可能很难接受幸福和商业是相互关联的这一观点,但这两者的关系却紧密到难以言喻。
人们在工作时要有一种态度,即不仅要让自己幸福,而且要让他人幸福,从而感受到一种更大程度的幸福和快乐。只有当你希望带给别人幸福时,才会将热情投入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工作上,这时就会进入心流状态,同时也会在工作本身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只有这样,消费者在拿到松下电器的产品时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成为松下电器的支持者,他们的这份幸福最后也会传达给松下电器的员工们,如此一来幸福便翻倍了。
因此所谓“制造产品之前先培养人才”可以说是一个给整个社会带来幸福的哲学。
使员工走上自我实现之路
最高级的幸福就是完成自我实现。对此,契克森米哈赖利用亚伯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进行说明。
众所周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由 5 个层次构成,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即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安全需求即为获得安全状态的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即想从属于某个组织或被某个人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即需要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和尊敬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即发挥自己的潜力并进行创造性行为的需求,正因为人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力,才可获得最高级的幸福。
松下幸之助起初通过生产电器,为人类带来幸福,但实际上他所做的事绝不只有这些。首先,他希望员工不只是为了工资而工作,更是 为了一种巨大的使命感而工作。
松下幸之助在 1929 年制定了提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纲领和信条,在 1932 年制订了让世界消除贫的目标,同年还提出了“250 年计划”。他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公司的理念和使命,也展现了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构想。
为实现这样一个终极目标,松下电器的员工们的士气高涨,他们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发挥自己的潜力。所谓 社会贡献就是员工们的“自我实现”,同时在松下电器理念的引导下工作也升华至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充满了自我实现的快乐。
初期阶段,松下电器的理念只是单纯的“制造产品之前,先培养人才”,而到后来逐渐发展为“在生产之前,先用理念培养人才,通过充分发挥潜力来达到自我实现,在享受工作的同时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通过高品质的产品为社会造福”。
松下幸之助带领的员工水平各不相同,但也因此体会到了“自我实现”的幸福感。这是因为,在面对一个伟大的使命时,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并投入工作当中,这与契克森米哈赖所说的“将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基本一致。
接下来,再补充说明下契克森米哈赖对于幸福和商业的看法。
幸福和商业还有一个重要关系,即不可能只是一个人对生产和分配负责。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企业是规模不大的食品店或传统工艺店,还是拥有几千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员工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企业组织的员工们若能感到幸福,其生产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离职率自然也会降低。因此,每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所领导的组织可以繁荣,他们都应该去了解什么会使人幸福,同时也应尽可能地有效利用这一知识。
这一部分似乎在描述松下电器本身。在“制造产品之前先培养人才”这一信念下,通过赋予并重视培养一生要从事的事业的理念和目标,松下电器的员工们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每个人都体验到了自我实现的幸福。当然,通过充分发挥潜力,员工们的生产效率及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此外,契克森米哈赖还说道:“成功的企业并不只是创造利益,它也在完成对人类幸福有益的一项工作。”同时,松下电器、制造并销售产品的员工还有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他们都是朝着幸福之路前进才走到了今天,这便是契克森米哈赖口中“好的商业”的一个实践。
促进差异化和统一化的人才培养
契克森米哈赖说,人类创造幸福的潜力主要是通过“差异化”和“统一化”实现的。
人类的潜力通常会创造幸福,要完全发挥这种潜力,主要是看“差异化”和“统一化”是否可以同时存在。若能了解它们如何发挥作用,便能非常轻松地走上幸福之路。
第一是差异化。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存和幸福负责,通过行动来展现自己并乐在其中,相信自己并不断进步。 第二是统一化。换句话说,不管一个人有多么独一无二,都要融入他人还有周围的环境。
完全差异化和统一化的人,是复杂的个人,这些人会有最好的机会过上幸福、充满活力、有深刻意义的人生。
其实,人们在一生中,会潜意识地将“差异化和“统一化”结合在一起反复进行,在越发复杂的同时,人们也会成长。当然,复杂的程度,即人们会成长到什么程度,是因人而异的,但“差异化”和“统一化”都无疑是人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恶劣的因素导致企业运营困难,虽然这主要是对于负责人来说的,但这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任何时代都是通用的。对此,松下幸之助说过以下这段话。
若能意识到自己真正的使命并坚持下去,工作便不会有困难,就能够在快乐中顺利完成工作。
同样,如果意识到真正的使命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统一化),每个人都在为工作拼尽全力(差异化)便能进入心流状态快乐地工作,同时也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可以说工作会让人快乐。
除此之外,松下幸之助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人才的培养。
比如,“确定基本经营理念,并传达给员工”被视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的核心,基于这一理念的经营哲学必会促进员工之间精神的“统一化”,让整个公司团结一致,并让大家充满工作的使命感,社会变得多样化,进而使松下电器实现更大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方针,如“倾听员工的话”“信任员工并委派给他们任务”“人尽其才”等,都会促进每个员工“差异化”,也有利于培养他们每个人的实力。
“信赏必罚”这一方针说的是,对待全体员工时要公平,在他们值得夸赞的时候适当夸赞,在他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在这一方针下,才有可能培养员工“统一化”意识,即大家都处于同等的立场工作。
这样看来,“差异化”和“统一化”可以说是人类发 展过程中的普遍法则,这两者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入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过程。因此,在松下幸之助的指导下,员工能最大度她发挥潜力。
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想要“自我实现”这一作为人类来说最大的需求,每次进入心流状态,便会进一步“差异化”和“统化”。员工们感到幸福,就会快乐地投入工作中,在快乐的氛围下生产出的产品,也会带给人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