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关于诚实的故事(破案了,关于“落樱神斧”华盛顿的故事)

2023-10-25 07:09   geyange.com

华盛顿关于诚实的故事

华盛顿家里没有樱桃树?校长怒了!课文真伪不可含糊其辞

《诚实的华盛顿》最大的意义就是教人诚实,可是,如果连文章作者自己都不诚实,读者又要如何面对这个故事推崇的价值观?

杨鑫宇

《诚实的华盛顿》、《爱迪生救妈妈》……说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不少人会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这些小学课文堪称经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让人从中学到许多可贵的品质。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感人而隽永的小故事,竟然可能是假的!有历史学家查证,华盛顿家里根本没有樱桃树,这个故事出自一位美国书商。爱迪生小时候,阑尾手术还没发明,小爱迪生不可能在妈妈的阑尾手术上展现聪明才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长大后,我们发现自己曾经被语文课本“欺骗”,自然会感到荒唐、尴尬,甚至有几分愠怒。

近日,一篇《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刷爆朋友圈。杭州外语实验小学“网红”校长张敏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存在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这些问题不是什么“新发现”,大多已在网络上被反复“吐槽”。

一些人并不认为“华盛顿有没有砍过树”这样的问题很重要。他们认为,教材文章是文学作品,既然是文学作品,就应当允许虚构。只要有教育意义,能引导孩子向善,就算编造一些没发生过的“真人假事”也没什么关系。

这种观点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是,很多人无法接受这种对史实的含糊态度,非要较一较“华盛顿有没有砍过树”的真。在较真的人看来,语文教材肩负着求真明理、育德育人的使命。孩子很难独立判断事实真伪,对教材内容只能“照单全收”,并以此为精神食粮,渐渐成长出独立、成熟的人格。因此,每一篇教材都应该经过严格挑选、细致编辑,尽可能完美无缺。虚假的故事哪怕有再大的教育意义,因为违背了基本事实,就会产生不良导向。

要判断哪边更有道理,并不困难。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初次发现这些曾经深信不疑的故事存在事实问题时,究竟是什么心情。

对我个人而言,那是一种恍然大悟的自责和无可奈何的幻灭。自责,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曾经如此无知和轻信;幻灭,则是道德标杆倒塌之后的必然结果——要知道,《诚实的华盛顿》最大的意义就是教人诚实,可是,如果连文章作者自己都不诚实,读者又要如何面对这个故事推崇的价值观?我当时的反应听起来似乎很不成熟,当时我本来也还没有成熟。当一个高中生发现自己上小学时屡屡被“骗”的时候,反应不可能有多么成熟。

我们要求语文教材求真务实,不是为了找出版社的茬,也不是要反对文学创作的虚构自由,而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方没有困惑与谎言的净土。

早在2009年,郭初阳、郭自强等语文名师就曾公开疾呼有关部门重视教材中的事实错误。遗憾的是,8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都已经长大,课本的问题仍然存在。今天再次呼吁,不仅是单纯的“旧账重提”,而是出于一种对真理的锲而不舍。这种现状一日不改变,这件事就值得一提再提。

编辑/王钟的

华盛顿家里没有樱桃树?校长怒了!课文真伪不可含糊其辞

《诚实的华盛顿》最大的意义就是教人诚实,可是,如果连文章作者自己都不诚实,读者又要如何面对这个故事推崇的价值观?

杨鑫宇

《诚实的华盛顿》、《爱迪生救妈妈》……说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不少人会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这些小学课文堪称经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让人从中学到许多可贵的品质。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感人而隽永的小故事,竟然可能是假的!有历史学家查证,华盛顿家里根本没有樱桃树,这个故事出自一位美国书商。爱迪生小时候,阑尾手术还没发明,小爱迪生不可能在妈妈的阑尾手术上展现聪明才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长大后,我们发现自己曾经被语文课本“欺骗”,自然会感到荒唐、尴尬,甚至有几分愠怒。

近日,一篇《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刷爆朋友圈。杭州外语实验小学“网红”校长张敏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存在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这些问题不是什么“新发现”,大多已在网络上被反复“吐槽”。

一些人并不认为“华盛顿有没有砍过树”这样的问题很重要。他们认为,教材文章是文学作品,既然是文学作品,就应当允许虚构。只要有教育意义,能引导孩子向善,就算编造一些没发生过的“真人假事”也没什么关系。

这种观点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是,很多人无法接受这种对史实的含糊态度,非要较一较“华盛顿有没有砍过树”的真。在较真的人看来,语文教材肩负着求真明理、育德育人的使命。孩子很难独立判断事实真伪,对教材内容只能“照单全收”,并以此为精神食粮,渐渐成长出独立、成熟的人格。因此,每一篇教材都应该经过严格挑选、细致编辑,尽可能完美无缺。虚假的故事哪怕有再大的教育意义,因为违背了基本事实,就会产生不良导向。

要判断哪边更有道理,并不困难。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初次发现这些曾经深信不疑的故事存在事实问题时,究竟是什么心情。

对我个人而言,那是一种恍然大悟的自责和无可奈何的幻灭。自责,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曾经如此无知和轻信;幻灭,则是道德标杆倒塌之后的必然结果——要知道,《诚实的华盛顿》最大的意义就是教人诚实,可是,如果连文章作者自己都不诚实,读者又要如何面对这个故事推崇的价值观?我当时的反应听起来似乎很不成熟,当时我本来也还没有成熟。当一个高中生发现自己上小学时屡屡被“骗”的时候,反应不可能有多么成熟。

我们要求语文教材求真务实,不是为了找出版社的茬,也不是要反对文学创作的虚构自由,而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方没有困惑与谎言的净土。

早在2009年,郭初阳、郭自强等语文名师就曾公开疾呼有关部门重视教材中的事实错误。遗憾的是,8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都已经长大,课本的问题仍然存在。今天再次呼吁,不仅是单纯的“旧账重提”,而是出于一种对真理的锲而不舍。这种现状一日不改变,这件事就值得一提再提。

编辑/王钟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