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培训感言 陕西日报铜川矿务局新闻培训班感言

2023-10-17 01:18   geyange.com

新闻培训感言

在这骄阳似火的八月,我有幸参加了铜川矿业公司举办的《陕西日报》铜川矿务局通讯员骨干培训班。培训班上老师们的激情授课方式,深深地感动了我。

杨前进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他从事记者职业多年,经验丰富,是一位获得多项中国新闻奖的资深记者。他从新闻的概念谈起,娓娓道来,悉心教诲,不厌其烦。通过自己的一次次实例,讲采访的过程。他在采访时那种执着的精神,不时引起大家的敬佩、羡慕、景仰和感叹,不大的会议室不时传出大家的一阵阵掌声。袁秋乡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老师,初次见她有种“仙风道骨”的风范,她口若悬河的口才、生动的举例,为我们讲解了写新闻要从点—线—面的步骤进行,她的当场构思、当场行文、当场成稿,她那敏捷的思维,厚重的积累,丰富的技巧令我们叹为观止。袁秋乡老师的博学多才,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七十六岁高龄的葛新德老师是《陕西日报》的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为我们讲解了“靠文化摄影”的理念,通过一幅幅鲜活的摄影图片,为我们讲解了“新闻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有时我们“没有发现新闻的眼睛”,我们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真正拍出好的作品。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方越老师的激扬文字,这次亲眼见到方越老师,原来他也有七十多岁了。他所讲解的“把评论当诗写”、“写作的过程是把水变成酒”的精彩论断,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亲身的采访写作经历,讲解了做为一个记者应有的高素养。徐宝平老师讲解了煤化集团网写作的要求,通过如何选题、如何写稿、如何精炼标题的讲解,使我们懂得了投稿的技巧。韩庚老师是我们这次授课老师中最活跃的老师,他幽默的演讲,形象的比喻(把消息的倒金字塔中的“导语”比喻成韩庚的“头”),我相信通过他的比喻,所有的同学都会很清楚地知道怎样写好“导语”。通过让同学上台演小品,讲解了写人物语言时如何定位?拉进了台上与台下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得大家轻轻松松就获取了知识,寓教于乐,乐得其中。

通过几天的学习,使我明白做通讯员工作是废心、劳神的工作,但也是最锻炼人的工作。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写好新闻稿件、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刻苦精神和奉献精神,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较强的写作能力。短短四天的培训过程,我聆听了前辈们的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加坚信,只有做到了吃苦耐劳、戒骄戒躁、不急功近利、不追求虚名,用心、用脑工作就能真正干出一番成绩。

(作者单位:三里洞社区管理中心)

余昌华: 火热的季节 沸腾的校园

---参加陕西日报铜川矿务局新闻骨干培训班有感

炎热的八月

伴着“桑拿”的考验

带着憧憬与期望

我走进了美丽的校园

茂密挺拔的翠竹

英姿飒爽的站在两边

哗哗哗的竹叶声

是欢迎我参加通讯员培训班

这是我想往的地方

这是我做梦的摇篮

我是新闻写作的门外汉

热爱文学是我难舍的心愿

离开学校二十多年

如今又走进了培训班

走进教室的第一天

看到一张张陌生的脸

忐忑不安的心跳

让我心里发慌 脸红耳畔

有趣的自我介绍

一下子把我们的距离缩短

对号入座后才发现

他们的大名早已铭刻心间

请来的记者都有名

陕西的大报他们办

讲课生动又贴切

各个水平不一般

杨老师博学多才面面观

袁老师慷慨陈词时时现

葛老师见多识广很善谈

方老师引经据典谈笑间

徐老师挥洒自如舞键盘

韩老师幽默含蓄台上“窜”

学员中藏龙也卧虎

大名时常见报端

煤矿工人粗壮汉

文笔细腻不简单

报道消息时常有

散文小说也不凡

自古都有女豪杰

矿山女子不输男

东区地杰多才女

北区人灵女人贤

市区才女也不少

百里矿山美名传

一一言表诉不尽

千言万语说不完

多少欢乐与开心

相聚时刻总嫌短

太多兄弟和姐妹

太多回忆与思念

收获知识与友谊

祈盼下期再相见

(作者系史家河社区管理中心)

曾小艳:感 悟 新 闻

我有幸参加了陕西日报、铜川矿务局在局职工中专举办的学期5天的新闻宣传骨干培训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老师们分别是有经验的高级记者、编辑、新闻评论员。他们用生动、真实的事实为我们讲解着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新闻理论知识。

参加这次培训班有120多名的学员,分别来自全局各个单位的工会和宣传岗位。开班仪式上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志文和宣传部部长李德强对培训班的开班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要求我们要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可见矿务局党政和各级领导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是报道。”杨前进老师把新闻这一概念作了诠释。从他的一字一句中我感受到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用严谨、求实的态度。

“新闻首先是一个点,接着是一条线,最后是一个面。新闻要七分采、二分想、一分写。”袁秋香老师用她那干练和富有诗意的语言给我们讲怎样去采访、去写新闻。

葛新德老师虽年事已高,但他思想睿智、幽默风趣,他给我们讲述了新闻摄影只能是报道当时发生的事,新闻摄影要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说服力。“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想出来的、写文章要有悟性、多读多写、写作就是把水变成酒、把评论当诗写••••••”

方越老师是著名的评论专家,他那富有哲理的话语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个学员,让我们对新闻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韩庚老师将新闻消息的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用倒金字塔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他那诙谐、生动的讲解赢得了学员的阵阵掌声。

最基本、最应该掌握的是煤化集团的网站主管徐宝平老师给我们讲的集团网站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投稿时应注意的事项。

“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可以当编辑” 高敬毅老师的这句话又一次给了我对新闻的写作折的信心和勇气。

我是一名工会干事,酷于对文学的爱好,工作之余我喜欢写一些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对于新闻写作只是偶尔写写。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不仅仅学到了新闻写作知识、新闻采访和拍摄技巧,还学到了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的精神,正是他们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使我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将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迈开新的步伐。

(作者单位:铁运公司工会)

李 燕:珍 惜

去年的金秋的十月,我参加了局通讯员培训班。今年8月我依然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来到了王家河干校,再次参加了《陕西日报》铜川矿务局通讯员培训班,我会珍惜这次机会。

当我回到这曾经学习过的地方,让我又一次重温了培训班里的点点滴滴。在前一天我就听说有去年曾经为我们讲过课的韩庚老师,他风趣的讲课,让我记忆犹新。今年请来的袁秋乡老师,听说她的课讲的既生动又细微,我很是期待。

这次通讯员培训班的学员都是来自矿务局的各个单位,还有从陕北远道而来的学员,从她(他)们热情洋溢的表情中,让我看到了学员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一天的期待之后,我终于盼到了袁秋乡老师,她的课讲的悦耳、亲切、激越,犹如那叮咚的山泉、潺潺的小溪、奔泻的江流,为我们讲出了新时期如何搞好通讯写作的诀窍,让我们对新闻的采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她讲的“要学会讲故事,故事是最能打动读者”的话,深刻在我的脑海。虽说我听过韩庚老师的讲课,但这次他的课题是引导我们《如何向媒体投稿》,运用课件,图文并茂、为学员做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课后细细回味韩老师的讲课,依然是那么的精彩,他那幽默的言语博得了学员们阵阵掌声。杨前进老师、葛新德老师、方越老师等,他们的讲课同样是绘声绘色,用言语丈量了新闻的价值,让我们陶醉其中。

短短的五天时间,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分别时我们用舞姿编织友谊,用歌声勾画美好的未来。如今静下心来想: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我们只有背着满满的知识行囊,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去努力的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只有拿起手中的笔,在各自的岗位上描绘美好的蓝图,为我们的矿山交上满意的答卷。

我会珍惜这次学习获得的知识。我会珍惜这次学习获得的友谊。

(作者单位:下石节矿纪委监察科)

余昌华:感 悟

2010年8月2日至6日,我有幸参加了铜川煤业集团公司举办的“陕西日报铜川矿务局新闻宣传骨干培训班”。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由于涉入通讯员队伍时间短,经验不足,早就对新闻培训学习有着迫切的要求,所以很珍惜这次机会。经过四天的强化学习与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有了更深、更系统的认识,对自己新闻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了进一步的帮助,受益匪浅。我就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活动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首先,新闻写作是一门系统的、专业的、讲究方法的学科。《陕西日报》高级记者杨前进在新闻课上用浅显的道理给我们讲解了一个深刻的内涵,把写新闻的枯燥与乏味一下子丢进了垃圾箱,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事例中掌握了新闻的写法和技巧。他说写新闻报道,也可将新闻故事化,叙说事实,以背景求可续,以角度求变化,以细节求感染,以普通人的遭遇求共鸣,不可以带自己的感情色彩,尽可能用最简洁的话把事情讲清楚,这样才可以感动读者。他教育学员写新闻就是要用心做人,用心生活,用心工作。

其次,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所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陕西日报高级记者袁秋乡老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写作是由点射出,由线延伸,再到面扩展,无论写事写人,口子不要开得太大,在实际写作中,一定要明白目前面临什么,重点宣传什么,结合公司实际来写。做宣传一定要对症下药,结合实际讲真话,实事求是才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

第三,新闻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文化艺术。《陕西日报》摄影记者葛新德老师,用优美生动的图片向我们传授了新闻摄影的技巧,并且教导我们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善于思考的脑子和嗅到新闻线索灵敏的鼻子。他说,要想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即便可以写,写出来的东西既没有时代特色,也不贴近生活。写新闻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平时多读书多读报纸,加强自身文化底蕴和政治思想修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以读者的视线、敏锐的观察力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向新闻报道撰写的好的通讯员学习,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

第四,新闻写作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创作。其实学会写文章,是让人终身受益的事,正如方越老师所说:“写作就是把水变成美酒;把评论当诗写。”抓住写作的起、承、转、合的特点,经过反复的社会实践,这样才能写出好新闻。他说,写新闻就像做一碗汤,同样的辅料,同样的做法,牛肉丸子汤和肚丝汤却吃出了不同的风味。如何突出这碗汤的特点,牛肉丸子与肚丝才是重点。他的这套“牛肉丸子与肚丝”的经典理论,已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仿佛一语惊醒梦中人,似乎悟到了一些写作的灵感。

第五,新闻写作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韩庚老师就通讯员如何进行新闻报道进行了面对面地授课、交流与沟通。他在新闻写作技巧讲座中,从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他的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对于新闻体裁,导语是个关键,正如韩老师那个比方:“导语就是头,是新闻的核心,就是把故事沿着一条上升的轨道射向故事的高潮。”一个好的导语就是一篇好的开头,写的好才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才有兴趣让他们继续看下去。学习新闻写作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学会的,需要我们自己留心身边的新闻,认真学习,细心观察,还要学习技巧,日积月累,才可以做一个成功的新闻工作者,将更好更事实的报道展现给大家。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体会最深、感触最多的是创作离不开生活。要做好新闻写作这项工作,就必须要用心观察生活,收集身边的每个小细节,每个发光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专业知识和写作能力。在与老师、学员交流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磨练自己,要用最诚挚的真情实感写文章,及时反映群众内心最真实的心声。

(作者单位:史家河社区管理中心)

田小云:新闻要“新”

2010年8月3至6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日报铜川矿务局新闻宣传骨干培训班。

据悉,这次培训班是铜川矿务局建局55年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高质量的新闻培训班,这在铜川矿务局建局史上尚属首次。在这里,首先要感谢铜川矿务局和陕西日报联合举办的这次活动,同时也要感谢矿党政给我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我是一名档案工作者,新闻写作只是我的一个爱好,平时只是喜欢写一些小的新闻报道。

初来乍到,作为一个刚刚步入新闻行业的一名新人来说,我十分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因为它将是我职业生涯的另一个新的起点,我将时刻秉承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的职责,为矿业公司、为矿党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闻要“新”,这是我们的授课老师陕西日报高级记者杨前进老师给我们在课堂上讲到的,这也是我们这些初入茅庐的新人必须掌握的,如何突出一个“新”字,杨老师给我们讲到,“什么是新闻?新闻就是最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如果不“新”,那就不是什么削弱新闻效果,而是新闻能不能存在的问题了,新闻不新,就不称其为新闻了。所以,人们把新鲜性看作是新闻的根本属性。尤其是网络新闻要力求“快”、“新”、“真”。“快”,就是要发挥网络媒体的独特优势,提升传播速度,“新”,就是要第一时间发布党和政府的政策,第一时间反馈老百姓的声音,“真”,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善于剖析新闻本质,快捷、准确、真实、客观、全面地报道和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杨老师的一番讲解,让我明白了新闻要如何突出“新”、“真”,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新闻写作中必须掌握的要点,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才能展示自己,超越自己。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写文章仅仅只是爱好演变成了一份光荣的职责,让我对新闻宣传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于我的写作技巧也有所提高。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一定用心去感受和感知周围的一切事物,并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写作知识,为新闻宣传工作尽自己的一份薄力。

李胜会:“小品”亮相新闻培训班

在8月5日《陕西日报》第68期通讯员培训班上,小品《买肉归来》竟然亮相在讲台上。临时饰演“夫妻”的两名学员诙谐的动作,幽默的语言,让台下的学员哈哈大笑。

小品的导演暨授课老师——陕西工人报副总编韩庚向大家讲到:“新闻作品的内容来自生活,语言朴实,不要‘八股文’”…… 从《媒体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写好新闻语言,到写作中应注意的事项,韩庚副总编旁征博引,解疑释惑,将严肃的新闻与闲适生活气息相结合,拉近了作者与新闻的距离。

为了直观的把握新闻语言的写作,韩庚副总编请两位学员(男女各一)上台饰演小品《买肉归来》。简要介绍了剧情:大肉涨价了。丈夫买肉回来,两口子对这事的看法和生活态度。“夫妻”二人直白的对话,扭捏的动作,学员们一会儿鼓掌,一会儿哄堂大笑。在谢幕的掌声中,韩庚老师借机讲到:“通过观看《小品》,我们可以把它写成消息、新闻特写、现场短新闻等等,无论怎么写,剧中两口子的真实对话写出来更能打动观众,不要合理想象和任意添加形容词,更不要把新闻语言写成类似于八股文一类的等等。大家说,哪样的效果观众、读者喜欢呢?” 学员们豁然开朗,掌声阵阵……

(作者单位:金华山矿党委宣传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