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名言名句带作者 第一个字是正字的名句带正字的名言名句给孩子起名用

2023-10-16 02:46   geyange.com

竹子的名言名句带作者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公卿诗满壁,雅正日相亲。

公道来自公心,正派源自正气。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 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韵》《韵会》《正韵》之盛切,音政。

《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

《注》守一以止也。

《新书·道术篇》方直不曲谓之正。

《易·乾卦》刚健中正。

《公羊传·隐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备也,足也。

《易·乾·文言》各正性命。

《书·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尔雅·释诂》正,长也。

《郭注》谓官长。

《左传·隐六年》翼九宗五正。

《杜注》五正,五官之长。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

《礼·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

《郑注》正,於周鄕师之属,今汉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载也。

《周礼·夏官》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体。

《注》正谓朼载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为常。

又正人,寻常之人也。

《书·洪范》凡厥正人。

《朱子·语录》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

《周礼·天官》宰夫令羣吏,正岁会,正月要。

《注》正,犹定。 

又决也。《诗·大雅》维龟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

《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贼杀其亲则正之。

《注》正之者,执而治其罪。

《王霸记》曰:正,杀之也。 

又直也。

《易·坤·文言》直其正也。

《尔雅·释泉》滥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质也。

《论语》就有道而正焉。

《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

《注》谓质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为凭曰正。

《仪礼·士昏礼》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

《注》有正者,以托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

《论语》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

《诗·小雅》正月繁霜。

《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

《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

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正,音政。 

又预期也。

《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

《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不正反,战不正胜。 

又三正。

《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

《後汉·章帝纪》王者重三正,愼三微。

《注》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义有六正,谓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也。见《说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

《书·舜典》作七政。

《史记·律书》作七正。 

又八正,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

《史记·律书》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

又《大品经说》八正,曰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王屮·头陀寺文》凭五衍之轼,拯溺逝川。开八正之门,大庇交丧。 

又先正,先贤也。

《书·说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

《汲冢周书》内外賔服曰正。 

又与政通。

《诗·小雅》今兹之正。

《礼·月令》仲春班马正。皆与政同。 

又朝觐曰朝正。

《左传·文三年》昔诸侯朝正於王。

《杜注》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读平声。

《杜甫诗》不见朝正使。 

又姓。

《广韵》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汉有正锦,《後魏志》有正帛。又复姓,汉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经》在帝座东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广韵》之盈切。《集韵》《韵会》诸盈切《正韵》诸成切,音征。岁之首月也。

《春秋》春王正月。

《公羊·谷梁传注》音征。或如字。今多读征。又室之向明处曰正。

《诗·小雅》哙哙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

《周礼·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

《诗·齐风》终日射侯,不出正兮。

《毛传》二尺曰正。

《疏》正大於鹄,三分侯广,而正居一焉,其内皆方二尺。

又《仪礼·大射仪郑注》正者,正也。亦鸟名。齐鲁之闲名题肩为正。正,鸟之捷黠者,射之难中,以中为隽,故射取名焉。又与征通。

《周礼·夏官》诸子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马,以军法治之,弗正。

《疏》正,音征。谓赋税也。唐武后作。

考证:《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出不出反,战不正胜。

三个字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带“正”字的名句(诗词、警句等)越多越好

脚正不怕鞋歪;上梁不正下梁歪;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正是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带有‘正’字‘强’字的成语,或名句,或诗句

守正不阿枉己正人歪打正着堂堂正正

贤良方正心术不正言归正传严气正性

邪不压正一本正经正大光明正言厉色

正理平治正直无私正本清源正正之旗

正人君子正中下怀明公正气正气凛然

正襟危坐正正气气必也正名诚心正意

持正不阿黜邪崇正辞严气正词严义正

词言义正辞严义正辞严谊正辞严意正

避强击弱博闻强志逞强称能逞强好胜

发奋图强奋发图强富国强民国富民强

倔头强脑绿林强盗兵强马壮博闻强记

博闻强识差强人意锄强扶弱摧折豪强

恶醉强酒发愤图强繁荣富强扶弱抑强

富国强兵国富兵强济弱锄强坚强不屈

倔强倨傲精明强干精兵强将貌似强大

带正字和馨字的格言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 —— 伽利略

有几句名句想问一下意思和出处!

1. 〖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

2. 〖解释〗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出处〗陶渊明的《移居》

3. 〖解释〗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出处〗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4. 〖解释〗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

〖出处〗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5. 〖解释〗青山也不会把河水遮挡住,毕竟是要向东流去的

是指无论外界的影响怎么样,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

〖出处〗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 〖解释〗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出处〗李白的《行路难》

7. 〖解释〗三十年来风尘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轻微如尘土;带兵沙场南征北战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

〖出处〗岳飞《满江红》

8. 〖解释〗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出处〗孔子《论语》

9. 〖解释〗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出处〗白居易《暮江吟》

10.〖解释〗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出处〗秦观 《鹊桥仙》

11.〖解释〗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

〖出处〗龚自珍《己亥杂诗》

12.〖解释〗我劝玉皇大帝重新振作精神,不受阵规束缚降生各种人材。

〖出处〗龚自珍《己亥杂诗》

解释不知道要不要寓意,所以没有写。

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1000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也有人说成: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从中可见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从字义理解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呢?是简单的知识渊博型,还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业务素质,健全的人格的全面教师呢?我想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怎样才能做一名具有优良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好教师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不是职业,而是事业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阶段,文化发展空前繁杂,社会思潮泥沙俱下,如何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每一个人都需要面的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认清教师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也是我们的事业,要把教育事业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面对拜金主义盛行我们教师的价值观一定不要盲从,而是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种风气的错误性,以及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我们教师需要用过硬的素质来抵御这种风气。对把教育当事业的人,我怀有真诚的敬意。所谓“把教育当事业”,我理解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研究;第二,创新。有事业心的教师,面对教育的所有现象,都能够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打量与审视,并自觉地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是抽象的理论推导,而是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每一个教育行为进行分析、比较、质疑、琢磨、提炼等等。有事业心的老师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欲望,不愿意简单地重复自己,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学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也希望能够讲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经验的班主任,面对新的班集体,也努力追求带出新的个性与特色。如果说,把教育当饭碗,能够满足教师物质生活的需要;那么,把教育当事业,则还能给我们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收获。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教育者都把教育当事业,但是毫无疑问,一个把教育当事业的老师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二、教师不是演讲者,而是榜样

我们常说“无声教育”,就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模仿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将教师好的和不好的行为进行了学习。因此,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学生都会起示范与榜样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是学生的教师,学生是教师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交给教师,我们就有责任、责无旁贷去珍惜爱惜学生的时间。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问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发展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转变自己“讲课”为主的教学行为做起。

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弊病之一就在于教师灌输得太多,将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术语、概念灌输得多,感悟、体验被忽视。事实上,老师灌过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不等于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不等于学生会学,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改变“灌输者”的角色,尽量做到: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自己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授些什么呢?不是照搬教参,而是有自己研究的课文的心得体会、感悟和发现;必须有高于学生之处,能为学生开启心窗,要能讲得学生佩服你;必须是传授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所谓“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运用,换言之,就是教他以规律、方法,授之以“渔”;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必须传授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加涅说:“有组织的知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才能系统掌握。”教师在讲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记忆,以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网络。

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什么区别

1、《弟子规》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2、《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4、《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5、《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6、《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 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 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扩展资料:

影响: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弟子规》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