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宫春日 名言(凉宫春日中阿虚的名言是不是被误用和滥用)

2023-10-12 12:05   geyange.com

凉宫春日 名言

这句话确实不严谨。不仅有歧义,还有点非此即彼。

但7这个梗是指将虚幻代入现实/分不清虚幻与现实的行为或心态吧,用梗者大多要表达的是“这就是虚构的,你还当真了?”,以此来讽刺一些无法把握虚拟与现实平衡点的人。

关键在于个人对真实感的定义不同。

一个作品是否可以脱离现实?

作者构筑一个架空的平行世界(another universe),这个世界观背景是可以脱离现实的

人物和故事发展必须遵循此世界观内在的逻辑和规则,并与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相吻合,不管怎么发挥想象力也不可以超越或脱离现实这个基础

脱离现实就是没有真实感吗?不是。不完全是。也可以说是。

前提可变所以答案也可变,请勿将两者混为一谈。

真实感是什么?

我的理解,真实感类似于(文学)真实性,依托于假定性。

文学的真实性

文学真实性指作家经过对一定的社会生活现象或假定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表现出人性的特征或内容,展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以及人生理想等。它是现象与本质、真相与假象、合情与合理的统一

文学的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在反映自然社会生活和表现思想情感方面所达到的正确、真诚、深刻的程度。

艺术的假定性

假定性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在戏剧中约定俗成的以假作真的表现方式。

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事、物。

对于文学艺术而言,生活真实是作为基础与源泉而存在的。

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按作家的美学理想对生活真实进行艺术概括和艺术的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的风貌和本质的形象与情景。

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又不同于生活真实,文学的真实性仅就艺术真实而言,而艺术真实建立在艺术的假定性上

就是我知道“那毕竟是虚构的,不是现实存在的”的前提下,我在作品中找的是在一个完整经得起推敲的世界观背景下人物性格行为及情节发展等细节逻辑的合理性表达的真情实感、其折射反映出来的现实,即假定的真实

换句话说,艺术真实是既主观又客观,既合情又合理,既假定又真实的存在。

作品有了这样的真实感,我们才会感觉角色是立体的,是活的。活在这个虚构世界里的。

我们说内地青春片不好看难道仅仅是因为“那不是我们的青春”?若真的贴近现实生活也许还是差评;来个冷门戏码也不保证不会大热。归根结底,是剧本不好。不符合事理和情感逻辑,才会没有真实感。

这句话中的“真实”指的的艺术真实还是生活真实?

分歧在这,是假定的、审美化的真实,还是实际的、现实社会的真实

也就是为什么明明知道作品是可以给到情感共鸣的,还是要抨击一些人把虚拟不正确代入现实。

因为作品里再现的真实是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在作品里寻找的真实是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

阿虚这句话是一个很好懂的道理,不可以分不清虚拟和现实,不要找这种真实。这里指的是生活真实。

银桑那一句也是很好懂的道理,作品要在假想上达到真实,才足以被理解和打动,就要找这种真实。这里指的是艺术真实。

所以,反驳来反驳去说的不是一回事。

在虚构的世界中寻找自己世界的真实的人脑袋究竟有没有问题?

虽然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密不可分,作品却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机械复制和简单模仿。

作者对客体社会生活认识感悟提炼加工后的主观理想的再造产物,与现实存在微妙分界

无论是小说、戏剧、美术,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是通过艺术假定性,反映生活再现真实。

艺术真实要达到的真实不是生活真实里部分的真实,是反映整体的审美化真实。与生活真实有非同一性,也不同于可验证的科学真实。不应该用生活真实来限制艺术真实。

当用生活真实来要求艺术真实,就产生以下几种情况:

1.寻求科学真实

2.把假的当成真的

3.不正确代入

为什么我们遇到魔法少女题材的作品不会质疑科学性,因为艺术假定性。

世界观背景设定多种多样,可以是科幻也可以是超自然、怪力乱神,因此很多时候探讨科学真实是多余的

对虚拟的美好的人事物产生憧憬和追求是无可厚非,但诸如某教徒跪地铁、为去某某山接某某大闹旅行社此类就是实力反例。

有人理解不了故事,不是作品真实感不足,而是没能认真汲取到虚构的世界作者想要传达的,一个劲执着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局部的真实。

例如作品中设定略婊但萌的角色,设定很萌完全不婊的角色,喜不喜欢完全是戳不戳萌点的问题,可部分观众就是明白不了那是剧情需要,统统代入现实,与自己的想法观念产生一点点偏差,一律归为三观不正、碧池...煞有介事地道德批判之。

看故事就看故事,看的是谎言里的真理、真情。不一定是可靠的,但是可信的。

比如苏菲的世界,虚拟的人物可以意识到自己在书里;比如metagame,虚拟的人物可以知道屏幕外有一个你。她们栩栩如生情真意切,然而,她们逃得出书本看得穿屏幕也破不了次元壁。我们会说“好真实啊”,但不会说“这就是真实的”。

即使她们无比接近真实。

把二维角色硬拎出书本屏幕跟现实一一对照挑毛病或者当做三次元存在的人看待,显然是不恰当的。

事实上,有时候一本正经地延伸到现实就变得无趣了,“暂停怀疑”才是必要的。否则破坏了自己的观看感受还影响他人。

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这角色后期崩了,性格完全不符合设定。”但不要总是问“为什么不用手机?”“他们的暑假为什么永远过不完?”“她为什么吃不胖?”...

偶尔吐槽小BUG是可爱的,专门去提个问题论证还说“有扯淡的地方当然要指出来”就ky了。

用一个虚拟人物说的台词来抨击现实中的人有没有逻辑问题?

没有逻辑问题。

e.g.我从阿虚身上找到的是正常共鸣,艺术真实,我拿这张图抨击的是从虚拟世界找生活真实的人。

立场没错,驳斥点也没错。

令我想到另一张广为流传的图。“你觉得批判事物让自己显得很酷,但并非如此,你很无聊,谈论你喜欢的事物,别对你讨厌的事物指手画脚。”

e.g.我用别人批判别人批判讨厌的事物的图来批判别人批判讨厌的事物。

第一眼“嗯,说得好”,再看“这是个悖论”。

那我们就不可以批判别人了吗?当然不是,把批判分为两种也许可以。不受喜恶偏袒影响的公正批判和主观偏见强烈无依据的恶性批判。

一个道理能在没有多加思考时让你认为是对的,那在某种程度上就可能是对的,只是有漏洞甚片面。

这个梗有没有被误用和滥用?

大概是被误用和滥用了,毕竟很多人根本没有思考过真实感是什么,但凡看到讨论作品真实性就发7。

无需太介怀,只要自己没有找错真实感就问心无愧,遇到找错的也别指望跟他们讲道理,比起理性感性能平衡好的人来不愿动脑/较真的人还是多得多得多。

文中关于真实性的部分内容有参考相关文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