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慈悲经典名句 苏东坡改佛经,只动5字,却见机智与慈悲

2023-10-07 19:34   geyange.com

佛经慈悲经典名句

明末释广宾编写的《杭州上天竺讲寺志》里,记载了一段苏东坡的轶事,原文如下:

东坡一日礼大士,见座前《普门品》,袖手展读云:“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东坡喟然叹曰:“佛自仁心,岂有免人之一难,而害人之一命乎?是亦去彼及此,与夫不爱人者何异也。我体佛之意,而改正之曰:‘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问辩才曰:“何如?”辩才笑而不答。

苏轼《治平帖》中的东坡先生像

故事情节很简单,说的是,苏东坡某天读《法华经》,见到经文中有一小段咒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诅咒别人,可是很恶毒的一件事,而被别人诅咒,也是古人所担心害怕的。那么,如果张三诅咒李四,怎么办呢?《法华经》提到,只要诚心念诵观音菩萨的名号,那么,加诸李四身上的诅咒就会反弹回张三的身上……

上天竺法喜寺内景

但是,苏东坡觉得,这样一来,张三就会因为瞋恨而遭报应,那菩萨的慈悲可不就失效了吗?于是,苏东坡就把这段咒语改了一下: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

如果一心念诵观音菩萨的名号,施诅咒的张三,和被施诅咒的李四,都会没事,最后皆大欢喜……

苏东坡改了这段咒语之后,跑去跟上天竺寺的住持辩才法师说,辩才法师则笑而不语,默然表示赞赏。

上天竺法喜寺照壁,上刻“观自在菩萨”

回过头来看这个故事,苏东坡改佛经里的咒语,只动了5个字,却让整段咒语的意境大为不同,这一小改动,足见苏东坡的机智与慈悲!

苏东坡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为全面的文人之一,其诗词书画,无不称绝,他留给我们的这些,堪称无价之宝。而他的率性达观,则又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因此,自宋代至今,人们总是喜欢把苏东坡“请”到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代言”。于是,就有了我们开头看到的那一段记载,苏轼改完观音咒,还专门向住持上天竺的辩才法师“汇报”!

大麦岭苏轼题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并不是只有杭州的《上天竺讲寺志》里有记载。而我们追根溯源,会发现这个故事最早的模样。

翻开记载苏东坡各种段子的《东坡志林》,“改观音咒”的故事赫然在列,其记载和《上天竺讲寺志》中的记载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在于“辩才笑而不答”这一故事的余韵。有了最后这一段余韵,苏东坡改观音咒的故事,便与杭州、与上天竺产生了联系。

石屋洞内的苏轼题刻

“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谁不爱呢?一首观音咒,只动5个字,却一下让我们见到了他的机智与慈悲,真名士也!

而另一方面,《法华经》里的一段观音咒(包括“咒诅诸毒药”这20字在内,共500多字),位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最后,其在最初鸠摩罗什翻译的版本中并没有出现,而是在隋朝大业年间,由笈多所译出并加入到《普门品》中。但有了这段观音咒,整个《普门品》的内容无疑更为完整。

与此相类,苏东坡改观音咒的故事,在最初的版本之上,以“辩才笑而不答”结束,虽然来自民间的创造,但无疑为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而又意味深长的尾啊!

三生石,因苏轼改编的《圆泽传》而成为一处热门景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