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好诗十六期初级班对联第十四讲

2023-10-04 19:43   geyange.com

对联的反对是什么

​ 大家好!上一讲我们了解了工对和宽对,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正对和反对。

一、正对

正对就是从正面相对。上下联从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去写同一个主题,或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说明一个立意。上下联互补互衬,相辅相成。它们可能是一个场景,一个画面,一个故事或者一种情怀。

例如:

买断青山闲牧鹤

抛开俗事好忘机

出句是一种闲适归隐的状态,有着点豪气:要买断青山,自由自在的放鹤,言下之意,不许闲杂人等进来。对句从心境上对出句作了更深一步的诠释:每日与山作伴,没有俗务的干扰,只有鹤唳云飞,忘却人间的营营苟苟,自在而超然的生活。一实一虚,可谓相得益彰。

又如:清代陶澍《湖心亭联》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此联描写的是湖心亭周围的景致,上联以烟水来烘托,场面辽阔,留白有味。下联以点来映衬,通过对渔唱、人、小桥的动态刻画,把湖心亭的美妙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一点一面,一疏一密,一动一静,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正对和工对容易概念混淆,二者在格律意境等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它们的区别仅仅是,一个是从内容上来看,一个是从词类上来分。即:正对的上下联是从事物的两个侧面来表达一个主题。而工对则是从上下联的字类是否属于同一个门类(包括邻类对)来识别。

当然我们在实际应对中,一副对联只要符合六要素,尤其是词性平仄意境对好了,一般都可判为工稳。

正对工对很可能同时存在一幅对联中,相信更多的时候是和宽对在一起。如:

坡上青牛嚼落日…z

道旁白马啸西风【满船月明】

此联上下属并列关系,交代了某秋日的傍晚一个郊外的画面。除了出、对句色调有些不一致外,对仗工整,“坡、道”“青牛、白马”“落日、西风”都属同门类,又在是一个画面的两个视点,所以既是工对又是正对。

组成正对的上下联,通常有叠加和互补两种关系。

1、叠加关系。

叠加关系的正对,其特点是上下联说的是一件事,或者是一个东西。这种正对,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上下联作为映衬与被映衬而存在;另一种上下联作为某主题体现者而存在。下面分别叙述。

第一、上下联作为映衬与被映衬而存在的正对。请看联例:

如清邓廷桢《题弥封所联》  

姓氏不妨偕豹隐; 

光芒终许看龙腾。

弥封所:科举时代,为防止舞弊,考生试卷写姓名处。由弥封官反转折叠,用纸钉固,糊名弥封,上盖关防。至试官阅文取中,填写榜文时,始拆封验视姓名。

联意大致为:考试时不妨将姓名暂且隐藏于密封内。拆卷后终究会现出姓名来,从而中选,登上龙虎之榜。

又如吉林长白山高山亭联:

千峰拔地,

万笏朝天。

意为长白山千座山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如同成万片古代大臣手中的玉板拱对青天。

又如:

寒香片片从天下

玉色纷纷入水无 

此联用字干净洗练,上下联说的都是雪。

2、互补关系

互补关系的正对,就是从两个方面去说明同一处景点、一个人物、一件事情等等。这种对式非常多,我们平常对句所用的大部分就是这类。如:

春事翻开一页雨

莺声催醒满庭花

上联写雨,下雨写花。把春天的季节特点描写的生动活泼。

又如清代.高其配《题荣宝斋联》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上联写花,下联写叶。截取的是荣宝斋前春暖花开的一个片段,从草木繁盛的两面来表达此处恬静清幽的环境。

二、反对

反对是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两个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进行对比对照,从而加强说服力。 

它的优越性在于“理殊趣合”。方向不同,旨趣相合,相反相成。相对来说比正对更富于波澜。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曾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词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例如:王夫之.湘西草堂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清风:暗指清朝。明月:暗指明朝。联语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作清朝臣子的气节。“有意、无心”“难留我”“自照人”一反一正,恰是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忠贞气节。

又如岳阳楼联: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此联化用了杜甫《登岳阳楼》诗句“乾坤日夜浮”、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诗句“气蒸云梦泽”,同时暗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文意,表达了士大夫应当胸怀广阔,不斤斤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情怀。“何必”“方可”,从相反的两个方面来诠释了一个主题。 

在品读前人联作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反对上下对比很明显,有些联的正反两面表现的不明显,那么该如何来识别呢?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如何识别反对

1、从上下联的句意着眼,分辨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反。

例如唐.张藉《没蕃故人》诗句:

无人收废帐,

归马识残旗。

这一联的意思是:故人所在的军营全体阵亡,留下他们居住的帐篷在风中摇曳,而没有人来收拾,只有战场上幸存着,独自归来的马伴着连营上的残旗。这是一种何等悲凉悲壮的场面,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原诗的前半部分从应征戍守写到不幸全军覆没,友人死生不明。后半部分诗人想象战场衰败和希望友人生还。联中虽然没有使用反义词,但从句意上看,还是能清楚的体会到“人亡”与“马在”的强烈对比。

又如网络联:

眼界未曾输海阔 [了矣] 

人生却是恨秋凉 [听琴] 

此联由平生豪迈到叹息“天凉好个秋”,形成鲜明对比。

又如:

石因任性多棱角

水赖宽容达至柔

上联言石头因为太任性了才满身棱角,下联说流水因为心地最宽容方能达于至柔。“任性”“宽容”一石一水,一反一正,两个有代表性的物像进行对比,点名了做人的道理,要像水一样宽容,不要学石的任性,否则,你将到处碰壁,满身是包…。

2、有些反对可以从它涉及的明显对比中看出,例如:

自古未闻屎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

这是民国时期,有人感叹某城市内征收粪税而写的讽刺联。我们看,上联说从古到今都没有听说过“屎有税”,下联讲:但是今天却出现各种苛捐杂税,连粪都要收,只剩下“屁”不用交税了。用古今做对照,增强了表达效果。

又如纪昀.挽朱笥河联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

上联以不露声色的写实手法,使人以为彼此关系不密切,感情不深。其实作者是采取类似相声“系包袱”的手法,使人误入歧途。等到下句“抖包袱”时,就产生轰动效果。这是更高层次的反对。

3、有些反对带有反义词。

例如:莫友芝.无隐精舍联  

入座有情千古月; 

当窗无恙六朝山。 

“有”“无”词系反义,对比不难看出。

又如网络联:

鸟衔山色近 [空空道人] 

贝带海声遥 [大笨钟] 

“近”“遥”反义词。

4、有些反对对比鲜明,往往隐含一定的倾向性,它们或是偏重一方,或是两头并重:

(1)对比偏重一方的,如:

无不读书豪杰,

有打瞌睡神仙。

意味着不读书不行,打瞌睡还可以。

又如:

功夫无止境,

生命有穷期。

联意突出生命有限,必须珍重。

(2)对比是双方并重的,如:

世间有石皆奴仆,

天下无水可弟兄。

这样对比,使人觉得它所说的“石”和“水”都是天下第一的。

又如:

黄金非宝书为宝,

万事皆空善不空。

读过此联,会使人既重视读书,也乐于为善。

(3)有些对比倾向性未明朗,要联系它出现的语境才能确定,如:

老骥思千里,

鹪鹩足一枝。

提倡学习老骥,可把鹪鹩看作眼光短浅的反衬;鼓励效法鹪鹩,可把老骥视为好高骛远的反衬。

又如:

母鸭无鞋空洗脚,

公鸡有髻不梳头。

要赞扬不该做的也做,可以把母鸭树为正面,公鸡则屈居反面;如果欣赏公鸡的朴实自然,也不妨把母鸭的过分修饰放在反衬位置。

(二)如何区分反对和串对正对

另外,还有些对联看似反对,其实是流水对。这种对一般句首都有关联词或虚词,多表选择、递进、互补、转折等关系。比如以下几种情况:

1、有选择关系的疑似反对。

如近代医师程道周自题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此联常被人误判为反对。他们认为,这里的“人”与“我”是群体与个人、患者与医生的关系,存在着利益的对立;“人皆健”与“我独贫”是相反的结局,自然形成强烈对比。全联没有明显的反义词,却是典型的反对形式。

其实,本联的根本对立,不是“人皆健”与“我独贫”,而是:一方是“人皆健、我独贫”,另一方是“人不健、我不贫”。不过,撰联者风格很高。

望“人不健、我不贫”,却毅然选择了“人皆健、我独贫”。此联的反对关系只用来表达两项选择的内容,而决定整联性质的却是“但愿/何妨”所体现的选择关系。因此,它不是反对,应该是选择关系的串对。

2、有转折关系的疑似反对。

如:

纵有花开日【z】

再无年少时【巧克力】

纵然还会有花开的时候,但是逝去的青春却再也不会回来。人生苦短,青春不再,实在是件很无奈的事情。“纵有”

“再无”,转折关系,此联流水对无疑。

又 如网络联:

纵有满园诗果,

苦无一树联花。

“满园诗果”与“一树联花”比喻新颖,形象传神。此联表达了作者虽有满腹经纶,却被小小联句难倒的窘态,自我嘲讽,颇显幽默。联中虽然存在“有满园诗果”与“无一树联花”的对立,但“纵有”与“苦无”在这里有转折关系,与“虽有”与“却无”的含义是一致的,意味着作者在“满园”中寻找“一树”,含有明显的先后次序。所以,这一联是典型的转折串对,而不是反对。

3、有互补关系的疑似反对。

如:

篙划春水难移绿 [赛句] 

云洗苍天不染蓝 [而寒] 

此联大意是说:小船行走在春水上,却难以移走春水的绿色。白云飘在蓝天上,好似清洗着碧空,却并不染着天空的蓝色。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自然界中两个无法改变的美好,形象鲜明。

其实这联应该属于上下联并列的正对,看着很像反对。

又如杭州镇海楼联:

急水与天争入海,

乱云随日竞沉山。

“水、海”与“云、山”相对,这样的明显对比,也容易让人估计它是反对。当然还要分析句意。句意却是镇海楼面对的两种奇特景观。这边是急水与天争入海,那边是乱云随日竞沉山。两种景观,虽有鲜明的映衬,但并非互相对立的映衬,而是互相补充的映衬。因此它不属反对,而应该把它归入互补关系的正对。

不管怎么样,最后要强调的是,反对的上下联内容,虽然章法上是从相反的两方面来说明一个事物,但其反应的主题思想却必须是一致的。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感谢收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