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自重自爱自强 自知、自胜、自强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略。
解释:以道治国原则之七:辨证地认识自己,自知、自胜、知足。
自知、自胜、知足是“以道治国”的对内的要求。
竞争和无争是辨证的关系,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必然有竞争。竞争更根本的是自身实力的增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自私和无私也是辨证的。无私才能成就大私,大私才能更加无私,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我,如何能够无私于天下?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中国文明更强调自身的强大。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无私。
道德经提倡无争,提倡不和他人竞争,更加注重自明、自强,自身强大了,就能实现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目标。如果自己实力不大,能力不够,和强者竞争往往是死路一条,和弱者竞争也会损耗国力。
世界历史上,多数强大国家的覆灭重要的原因还是内部的因素,很多国家强大以后缺乏技术及制度创新、官僚阶层陷于安乐和享受、国家内部势力争夺权利等等而衰落,被后起国家超越。国家面积大、人口多,也导致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内部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对国力造成较大损耗。
很早以前,中国文明就达到了面积和人口的极限,内部问题是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长期处于保守状态,没有扩张的动力。朝代变更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内部,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争斗以及由此引起的农民起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是世界史上所罕见的。
对于个人而言,虽然机遇、社会历史状况比较重要,个人的学识、才华、品德、能力、修养等方面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个人能力不够、修养不到位,即使有机遇,也会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身居高位而道德修养不够,德不配位,就会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自己也往往难以善终。
老子去世两千五百年了,其思想发扬光大,“死而不亡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