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和字的名言解释 浅谈古代的“名”和“字”的关系和区别
至于意义,往往有同义,反义,甚至推想几类。举几个人为例,周瑜,字公瑾,这里都是美玉,这就是同义。朱熹,字元晦,一明一暗,这就是反义。赵云,字子龙,从云到龙,这就是推想。
至于号,就比较随意了,意之所到,无所不能了!
名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称谓,一个代号而已。但对于古代人则大不一样,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当子女出生后,长辈要给子女取一个名,在一生中,只有这个名才是最正式的称谓。因此称大名,而在古代社会这个名要入官服的户籍簿,因此这个名又叫官名。字是在子女长大成人以后,由父母或长辈起的又一称呼,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子长到20岁(虚岁)要举行冠礼,即表明成年了;女子则在15岁(虚岁)举行冠礼或笄礼时,待加冠或插笄仪式结束后,还有给受冠者或受笄者一个新的称谓,这就是字了。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所以古代人便有父母或长辈起的两个不同的称谓。
由于名和字是古人人生中两个不同的阶段而起的称谓,所以他还有不同的寓意。名起于出生之时,标志着一个人的降临。字起于冠礼或笄礼时,代表着一个人进入成年。
那么古代“字”和“名”什么关系呢?
根据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的《春秋名字解诂》,一般是有5类情况:
一是“并列式”:同义互训,意义相同。即: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例如诸葛亮,字孔明。都是亮的意思;
二是“矛盾式”:反义相对,意义相反。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例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三是“扩充式”:连类推论,意义相顺。即:表字与名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且字为名作补充解释或修饰。例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
四是“延伸式”:据义指实,意义相延。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例如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的意思;
五是“辅助式”:辨物统类,意义相近。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例如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互为辅助。
另外,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例如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此外,有人认为称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袁世凯被称袁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