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忍文化

2023-09-25 02:54   geyange.com

关于忍和不忍的名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坚忍力的民族,隐忍谦让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儒家的内圣、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都具有“忍”的内涵。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所忍才能有所成。《尚书》中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无所争”;老子的“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以及佛教的“六度万行,忍为第一”等等讲的都是“忍”之道。

历史上的忍之典故

忍在传统意义上被看作是一种美德,意味着内心坚毅而决绝,即能忍人所不能忍,这是一种极高的修养和境界。翻看开尘封的历史,关于“忍”的典故不胜枚举。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养,励精图治,最终得以:“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成就一番霸业。忍对于勾践来说是一种生存之道;蔺相如几让廉颇,最终让廉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忍的是一种气度和大格局观。

楚汉之争时,项羽活捉刘邦父亲,隔河对峙,项羽用“烹杀刘邦之父”来威胁他,奈何刘邦却言:吾与若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反观项羽,兵败之后,逃至乌江,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乘船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奈何项羽却以无颜再回江东为由,拔剑自刎,饮恨败北,最终那一腔“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热血化作历史的一把冷汗,让诗人杜牧临乌江发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极力惋惜,留后人唏嘘不已。成王败寇,忍对于刘邦项羽来说更是一种权谋与韬略;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

韩信负剑受胯下之辱,最终被拜将封侯;张良圯上拾履,克制情绪,最终被传授《太公兵法》,之后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朝开国名臣。苏轼在《留侯论》中感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可见忍对于一个人的成才也是极为关键。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威满天下,禁烟运动的成功得益于林则徐所秉持的“制怒”。初到广东,看到洋人鸦片大行其道,贪官污吏与鸦片洋商沆瀣一气,只谋个人私利,不顾民生疾苦;林克制住了自己愤怒的情绪,也让当地的无良洋商、贪官污吏放松了警惕,他细心走访,调查取证,最终得以一网打尽,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在虎门集中销毁。“制怒”是一种忍,而这种忍对于林则徐来说更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智慧手段。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枝美国产的帕克钢笔,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回答道:“谈起这枝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枝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周恩来对于美国记者的故意刁难,并未表现出愤怒,而是带着极大的克制、忍耐,以巧妙的方式有力回击,彰显了大国总理智慧稳重的光辉形象。

禅宗圣地天柱山三祖寺有这样一段文字:“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忍”字。忍,从古至今贯穿着国人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行为方式。

是忍?还是懦弱?需要辩证看待

千百年来,人对于忍的底线把握不清,历史也总在忍耐的底线上兜圈子。

以一种退缩、回避、逃入,遁隐等方式对付生存的挑战,在一个忍言充耳、忍水灌顶的环境之下,使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造就懦弱的民族劣根性,奴性驱入潜意识,冷漠,麻木,懦弱,缺乏自信,精神萎靡,听凭命运的摆布,如此从个人到集体蔓延,乃至整个社会失去了前进的生命原动力。

“忍字头上一把刀,说明忍是意志坚定的表现,而不是丧失意志的懦弱表现。本来是具有崇高精神的修养状态,变成浑浑噩噩,逆来顺受;本是富有牺牲的精神状态,会变成充满心机的谋略,这已经超出了正常忍之范畴。”我们对忍的正面价值也是充分肯定的,修身养性,本是文明、理性的象征;策略也是成功的一种手段,问题只是出在忍的边界问题上,即度的把握上。

忍文化具有极强的迷惑性,稍不留心忍就会变性变质。正是由于这种病态的“忍让”造成社会的严重失衡,强势阶层的贪婪必定像利剑一样步步紧逼,可供弱势群体退让的空间越来越有限,而由此被挑起的欲望却无限膨胀,收步不住,直至触到底线,想起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王朝的更替轮回总是伴随着暴政对百姓忍让底线的挑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是忍无可忍,揭竿而起,掀开反抗的高潮,“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伴随着一场又一场革命,王朝交替,中国历史也在这螺旋式循环中曲折前行。

对于个人而言:在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更容易明白这一点:一个常被欺负的人,哪一天突然反抗,必定触犯众怒,遭至更大的打击。牺牲自我利益充当老好人的人,稍微有自私的举动,无疑会被认为很坏。人们对忍的期望值就像一个气球一样慢慢放大,直至破裂。

忍让不是懦弱,区别在于原则和底线。一味的忍让,委曲求全,并不能获得尊重,尊重的前提是遵守原则。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当触及底线,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无需再忍。

“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生当做人杰,死即为鬼雄”,中国不是只有忍,没有血性。

历史上有、有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与秦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有东汉开国功臣马援:“大丈夫本该死于疆场,就算马革裹尸,也是光荣的事!”; 南宋文天祥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豪言。豹子头林冲风雪山神庙:挑杀陆谦和差役,投奔梁山;谭嗣同:杀身成仁,以身殉道,流芳千古,永载史册。

闻一多于1946年7月,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最后一次演讲:“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这激情澎湃的演讲,是愤怒,是忍无可忍的结果,闻一多从肺腑之中所迸发出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正义的子弹,洞穿反动派阴暗的胸膛!

近代新中国,我们在国际社会中勇于承担大国责任,积极维护世界以及地区和平,求同存异,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不好战但并不惧战: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国曾先后经历过六次对外战争,即: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反击战、抗美援越战争、中苏珍宝岛之战、中越(南越)西沙之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不欺弱小,不畏强敌。 中国是礼仪之邦,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棍棒。忍耐不是软弱,礼貌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一切忍耐都建立在底线和原则之上。

谈忍、说忍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忍却很难,修身养性,提升自身精神境界这是一场终生的修行,忍是一种修为和美德,但要控其度、明底线方能为达到真正的“忍”之境界。

7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