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敬——认真理解一下康德墓志铭

2023-09-21 15:25   geyange.com

崇敬的名言

德国哲学家康德墓志铭

出自《实践理性批判》

原德文:

“Zwei Dinge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je ?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ftigt: Der bestirnte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翻译:

1.有两样东西,我越去不断思索,越觉得钦佩与敬畏。这两样东西便是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2.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3.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景仰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4.用两种事物填充情感,持续保鲜和不断地赞赏及崇敬,愈是经常和持续思索,愈益充盈:繁星苍穹在我之上,道义之法在我之心。(德国留学生•阿媛译)

5.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李泽厚 译)

6.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韩水法 译)

7.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法。(余光中 译)

8.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邓晓芒 译)

对于这句至理名言,已经引起,并且还会不出预料地继续引起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当然,我们应当排除那些肤浅地赞美与叹服,而去尝试着更深入地重新审视一下它的真正含义,或是进行当下的自己能够得到的进一步发现。审视的视角有许多,最初的“持久思索”,后来的“常新、日增、充盈”等。不过最为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星空与道德律”。简单来看,“持久思索”是源动力,“常新、日增、充盈”是过程表现,“星空与道德律”则是核心结论。

以上三者,或者说这句话的几大组成部分,想必是会在每个人的逻辑思维体系中占据着不同的分量。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跳出来清醒地意识到康德的这句话之所以能够广为传颂,除了语句本身的道理与魅力之外,更多的还是承托于他的广博思想。由此可见,对其墓志铭的最好理解方式当属耐心地将其思想进行梳理。怎奈才疏学浅,仅就目前的一点所思所想进行反思罗列,希望能够在行文中有新的收获。

先从原文的扩展部分开始,康德是这样接续的:“前面那个无数世界的景象仿佛取消了我作为一个动物性被造物的重要性…反之,后面这一景象则把我作为一个理智者的价值通过我的人格无限地提升了。在这种人格中,道德律向我展示了一种不全部依赖于动物性、甚至不全部依赖于整个感性世界的生活。故而,把我从毁灭中、从作为无限宇宙中的‘一点’中拯救出来的,恰恰是这个能使自己面对自己的‘看不见的自我’”。

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后,就可以避免浪费许多无用功。再由其加深一步,便会聚焦到康德的道德哲学层面,正如他从《判断力批判》到《纯粹理性批判》,再到《实践理性批判》。这句话尽管出自《实践理性批判》,但也有着总结之前两本的意味在其中。在我看来,康德的道德哲学不妨概括为“用理性不断地崇敬”。崇敬的谐音刚好是憧憬,这正应和了星空的无穷奥妙。毕竟,人要是一直低头研究道德也会很累,时不时地抬头仰望一下璀璨星宇;或许从星星的眨眼中获得灵感,对研究有所帮助。

星空似乎注定了是与浪漫、美丽、无尽地遐想联系在一起的。当然,除了情窦初开的情侣之外,还有许多科学家都是它的忠实粉丝,甚至忠实地近乎信徒。反过来,它也铸就了许多天文学、宇宙论的重大发现,对整个人类产生了无远弗届的影响。即使是在中国的古老文化中,到处都有对广泛意义上的“繁星苍穹”的运用,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中有着极好的寓意:刚强劲健、果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与此同时,高高在上的星空,俯视众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超脱世俗的趋向,甚而成为宗教信仰的主阵地。与之相对的,在康德的墓志铭中是心中的道德律。而我觉得其间还可以把承载万物的大地加入其中进行思考。如此一来,不仅不会把星空与道德律相隔开来,反而能够拉得更近。因为大地的坚实,因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问题就又聚焦到了道德中的厚实和顺等。

在人类的社会中,不同于天地那般,其理论的构建相当复杂。内心的道德律仅就字面来看,涉及到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多个大类学科。而其具体含义,则可理解为“在我心中,在任意两个或以上的人之间,出于双方的理性决定,其行为又未影响到他人的,即为道德,且他人无权干涉。”概括起来,道德律便是自身的浑圆、统一、洽和,途径不外乎恰当地处理内外关系。

两者结合,可以归结为崇敬,进而扩展为康德宏大的道德哲学体系。

如康德所说:“道德学根本就不是关于我们如何谋得幸福的学说,而是关于我们应当如何配当幸福的学说。只有在宗教参与之后,我们确实才有希望有一天以我们为配当幸福所做努力的程度分享幸福。”诚然,在匹配幸福的素质当中,崇敬必是其一。这也是康德道德哲学的第一个层次,即通俗道德哲学基础。他从寻常老百姓那里去发现和寻找道德的先天原理,如“不要骗人”、“不要自杀”、“发展才能”和“帮助别人”。

“不骗人、不自杀”,显然是一种消极的完全义务,每个人都该去做的。而“发展才能”和“帮助别人”则属于不完全的积极义务,需要一定的自律才能做到。后者有点像“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升级版;在有同理心的同时,要将其实践出来。这就引到了第二个层次的道德形而上学。概括地讲,普遍的道德律是以一种命令形式表达出来的:你必须要这样行动,即你的主观行为准则成为一条普遍的客观法则。

由于人的行为具有逻辑的一贯性,从而使其行为准则可以成为一条自然法则,即每个人的意志都是立法的意志。换言之,要以人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当作手段。最高的道德律,便可表达为人是自律的。让每个人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勇于用自己的理性走出被监护的状态。以此抵达道德哲学的第三个层次:寻求道德形而上学的前提,即自由意志。人在实践上是“自由的”,它是超越一切因果性之外的原因,同时也具有实践上的“实在性”。自由意志是一切道德之所以可能的前提,这就到达了实践理性批判的至高点。

总而言之,正如康德所说的人对内心道德律的敬畏,是来自于人对自身那种特有的能够无限的超越自己的理性力量的崇敬。回到他自身,康德用其一生来对这一问题做了很好的诠释。他终身没有离开过他出生的德国小镇——格尼斯堡,可是他心中的道德律却像一个阿基米德的杠杆支点,足以撬动整个世界。由此可见,无论是无限浪漫的星空,还是捉摸不透的道德律,只要能够借助崇敬的力量,定能抵达自由意志的广阔天地。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