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斯名言(莫尔《乌托邦》)

2023-09-15 15:11   geyange.com

莫尔斯名言

托马斯·莫尔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政治家、文学家、人文主义者,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

莫尔出生于律师家庭,自小对古典文学感兴趣,14天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及哲学,伸手学者前辈器重。两年后,受父亲影响,转而攻读法律,毕业从事律师工作,很快声名鹤起。先后担任过国会议员、司法官、王室顾问、大臣、下议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在宗教问题上与英王亨利八世意见不和,被其送上断头台。

莫尔生活的时代是人文主义方兴未艾、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也是英国君主专制制度最为强大的时期,也是原始资本积累最为残酷的时期。这些为莫尔创作《乌托邦》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乌托邦》的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乌托邦这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虚无之乡,即客观世界不存在的地方。在书中,乌托邦是浩瀚大海中一个岛国,有幸登临者首先是航海家和探险家。

此书的创作明显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借莫尔之口介绍了英国及周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其精神是批判性的。下卷,借拉斐尔·西斯拉德之口,全面介绍了他有幸登临的乌托邦这个岛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概况。

因此,《乌托邦》是一部政治学、经济学及社会学著作,同时也是一篇教育著作。特点是,将教育问题与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和研究,因此,书中反映的教育思想属于广泛的、开放性的教育社会范畴,是建立于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之上的。具体内容包括:

一、对私有制度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揭露与批判

矛盾的双方是推行战争的国王与人民。

推行战争的国王总是豢养一批扰乱社会秩序、危及国家安全的雇佣兵和伺候绅士的懒散随从,导致对人民的剥削有增无减。

人民选举统治者,是为了自己安居乐业,统治者的安全与光荣系于任命,残暴的统治只会危及统治者自身。

贫穷永远绅士产生动乱的根源,最倾向于革命的,正式那些对现行制度不满的人。

战争和和平取决于统治者。

莫尔还借乌托邦的主人公拉斐尔之口,认为以法律惩治犯罪是指标不治本,因为当时偷盗猖獗的原因有两点:首先是大批贵族不劳而获,残酷剥削佃农;其次是圈地运动,广大农民丧失了立足之本,并流离失所。

著名的“羊吃人”的论断也来自于此书。羊吃人的现象使得社会呈现出两极分化,一极是贫苦不堪,一极是奢侈无度。但政府只用严苛的刑法来对付那些失去 诚实劳动机会二沦为流浪汉和盗窃犯的穷人。

因此,在存有私有制的任何地方,绝对不会有正义和繁荣可言,因为在这种制度下,金钱成为万物的尺度,贫富分化不可避免。达到普遍幸福的唯一道路是一切平均享有。

二、乌托邦的地理及社会、政治、经济概况

乌托邦是一个南北长500英里,东西宽200英里的岛国,由54座城市及周边农场构成,有共同的语言、传统、风俗和法律。每座城市限定6000住户,每户有成年人10-16人,未成年人若干。每个城市划为均等的四个部分:市场、医院、公共食堂。城市街道宽敞,注重绿化和营造幽雅的生活环境。

这个国家中,最大的特点是实行财产公有、按需分配。所有产品都汇集到市场,家家户户去市场领取所需之物,不付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受数量限制,也从来无人多领,因为乌托邦物资充足,取之不尽。因为没有个人财产,个人生活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公民无需考虑个人利益,而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政府的各级官员由选取产生。城市是社会生产的直接组织者,也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的周围有农场,但是生产者来自城市,城市公民轮流到农场参加农业生产。家庭是乌托邦的基本经济单位,每个家庭从事一定的手工业生产,生产受国家官员监督,生产资料全部由国家供给,产品亦全部交给国家。

乌托邦的成员,除了极少数的政府官员、教士和钻研学术者以外,凡是年龄、体力适合于劳动的公民都要参加劳动。尚有少量奴隶,来自俘虏和罪犯,奴隶主要干脏活和重活。

乌托邦的人生活崇尚自然、简朴,从不着色的简朴自然的衣着到人生观皆是如此。丝绸被视为贱品,黄金更是可耻的标志。因为这些东西并无太大的实用性,崇尚他们的人只是由于太无知。

乌托邦人痛恨战争,战争是一种野兽的行径。乌托邦人也重视军事训练,目的有三:保护本国领土;援助友邦;解放在暴君统治下的民族。

三、乌托邦的文化教育概况

1.文化

伦理观:推崇乐天的伦理观。他们认为,构成人类幸福的是快乐,不过,并不是一切快乐都构成幸福,只有正当、高尚的快乐才能带来幸福。正当、高尚的快乐应该符合哲学的理性与宗教的原则,应该遵循自然的指示。按照自然的指示,人们应该过着舒适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以达到更愉快的生活。因此,乌托邦鼓励人们享受生活,只要在追求快乐时“未通过不正当手段,未丧失更为愉快的事物,未招致痛苦的后果。”

快乐也分为精神的快乐和肉体的快乐。肉体的快乐是感觉上的快乐和身体的安静、和谐。身体的健康是快乐之本。

精神的快乐主要来自德行的实践和高尚生活的自我意识,这是快乐中第一位的,最重要的。

宗教观:宗教信仰作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乌托邦人给予重视。但是乌托邦人并未形成统一的宗教。人民崇尚自然,崇拜祖先,信奉多神教,一神教皆可。

2.教育

普及教育。家长、教师和社会上有经验的学者、生产技术人员都有责任教育年青一代。不过,教士在儿童教育中担任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将关心儿童的品德和关心他们读书求知看的同样重要。

德育。乌托邦人重视德育,认为“一切财富中,美德占首位”。并要求德行、理性和自然统一。

智育。认为与美德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要比王国的全部宝藏还要珍贵、公民要勤勉向学,通过参加公共演讲会及学校探讨等“在不到三年的实践里,他们精通希腊文、毫不困难地阅读名家作品。”

乌托邦重视实用科学、注意观察、研究自然现象。

教劳结合。乌托邦,凡是年龄、体力适合于劳动的男女都要参加劳动。在公共需要不受损坏的范围内,所有公民应该除了从事体力劳动,还要尽可能充裕的实践用于精神上的自由及开拓,这才是人生的快乐。因此,在乌托邦,在一定意义上,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起来,实行教劳结合。

健康和审美教育。乌托邦人将健康看做是最大的快乐,视“美观、矫健、轻捷”作为来自大自然的特殊的令人愉快的礼品而高兴地加以珍视,并抨击禁欲主义者。重视身体的健康与锻炼,要求男女在固定的日子里刻苦地参加军训,以便强身健体,同时还有抵御外敌入侵。

乌托邦人在一天6小时劳动之后,进晚餐必须有音乐相随,一方面缓解劳动带来的疲劳,一方面获得听觉美的享受。不但注重音乐美的作业,而且还注意自然美的作用,酷爱自己的花园,因为,从中可以获得视觉美的享受,使人心情舒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