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关于勤奋的故事(业精于勤:唐代文豪韩愈的家风故事)

2023-09-10 19:50   geyange.com

韩愈关于勤奋的故事

业精于勤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文豪韩愈一篇名为《进学解》的文章。此文是他在担任国子学博士,即唐代中央大学教授时,对在国子学读书的学生们所作,表面上的目的,在于督促他们勤奋学习,实际上则在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虽然本意如此,但“业精于勤”这四个字,却是韩愈家风的真实写照。这一家风肇始于他的父亲,在他手中发扬光大,并传于后世子孙。

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到他父亲韩仲卿一代,家势开始衰落。韩仲卿官至六品级别的秘书郎,为官清廉,在韩愈三岁时就匆匆离世而去,没有留下多少家财,但留下了一股好学的家风。原本韩家历代先祖,都是以打打杀杀的武将居多,并没有多少文化方面的传承。韩仲卿却是一个例外,曾编纂《曹植文集》十卷,加上他所任秘书郎也是时常与图书打交道的官职,故而文化素养较高。其长子韩会在他影响下,成年后更是与几位当世杰出学者并立,有才名于天下,并因此得到官员推荐,踏上了仕途。

虽然韩愈三岁丧父,失去了一位优良的人生导师,但父亲所创好学家风却并未与他擦肩而过。俗话说长兄如父,韩会在父亲去世之后,便承担起了抚养弟弟韩愈的责任。从年龄上来看,韩会也确实堪称父辈了。韩愈三岁时,韩会已经四十多岁!在这位学识出众的年长大哥照顾下,韩愈的启蒙学习并未延误。

韩愈也颇有自知之明,他深知,像他这样的孤儿,若不发愤图强,好好读书,争取考一个功名,那么一旦大哥去世,失去庇护,就必然难有出头之日,更不要说振兴韩家了。故而他学习极为刻苦,七岁开始读《四书》《五经》,十三岁就能作文。不幸的是,就在他十三岁时,大哥韩会也去世了。从此,长嫂抚养他成长,韩愈则以更加刻苦的态度,继续他的学业。其间因为躲避叛乱的缘故,长嫂带着韩愈东奔西逃,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韩家好学之家风,终究在他的坚持下发扬光大。

十九岁时,韩愈开始了赴京赶考的征程。然而韩愈考了许多年,二十五岁才考上,还没有官做。按照唐代的人事选拔制度,考上科举,只是取得一个做官的起码资格,要真正做官,还要经过人事部门的复试,史称“铨选”。韩愈多次参加复试,都没有通过,只能长期以一个落榜生的身份游荡,加上长嫂去世,生活一度很窘迫。差不多十年之后,他才被人推荐去做了一个九品芝麻官。

之后虽然又有些曲折,但韩愈凭借自己越来越响亮的文名,逐渐在大唐官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他深知自己能有今天,绝非只是全靠别人的提拔赏识,更多的是在于自己的坚持,才最终有了回报。故而他很注重以此亲身体会来教导子孙,如他曾写下许多家训诗,用来教导子孙,其中所言多有他自己通过苦学而出人头地的经历。

那么韩愈的子孙后代又学得如何呢?

其子韩昶,是经常出现在韩愈家训诗中的对象。他读书也极为刻苦,虽然天资一般,但也在三十岁前考上科举,比他父亲还早几年踏上仕途,此后一路攀升,最终做到了四品别驾。

比较出色的另一个子孙,则是传说色彩浓重的韩湘。此人乃是韩愈的侄孙。韩愈幼年时与其父韩老成一同成长于大哥家,感情极深,后来长期分离,自己发达之后,正想再度团聚,却惊闻韩老成病亡。悲痛之际,韩愈便在一篇名为《祭十二郎文》的文章中,发誓要将韩老成的儿子韩湘教导成才,从此韩湘就和韩昶一起,在韩愈的教导下成长,自然也就接受了韩愈以读书求功名的理念。

与天资并不怎么样的韩昶不同,韩湘算得上是少年神童,甚至还要强过当年的韩愈不少,故而韩愈对其极为重视,倾力教导。但其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三十岁才考上,其在考试路上屡败屡战,即便在考上之后,也是怀着前途难测的忐忑心情。但他在韩愈的家教精神指引下,始终不放弃,最终靠真才实学,做到了大理寺丞。

转载请联系授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