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保持乐观心态的名言(如何时刻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呢)

2023-09-02 00:15   geyange.com

时刻保持乐观心态的名言

一个秘诀:保持「忙碌」,因为闲着是没法快乐的。

有一个理论,可以说是现实论幸福的典范,它的名字叫作「福流」。

指的是人们在行动或创造时,那种全神贯注、乐在其中的心理现象。为我们在俗世中寻找幸福,指引了道路。这条道路简单来说就是两个词——折腾和乐趣。

福流理论告诉我们,现实的幸福要有方法、有巧力、有乐趣地折腾。必须达到心理能量上的「黄金分割点」:不折腾,闲得慌,空虚无聊;太折腾,累得慌,即便达到完美也难以抵消心理的倦怠和疲乏。唯有在福流中,能量投入回报率是最高、最省力的。

每当看到某些「教人幸福」的书籍或网站上展示着一张张灿烂无限的笑脸时,我的心中都会蹦出俩字:太假。

如果我们孜孜以求的幸福就是开怀大笑,那人生注定是个悲剧——除了傻子,谁能做到一直开怀大笑呢?再说,事事开心、样样顺遂的生活,不无聊么?

如果你赞同我,那么问题来了,现实的幸福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有没有一种幸福,不是像巴比伦花园一样悬在空中,而是可以扎根生活的土壤开花结果?

答案是肯定的。

在积极心理学中,关于幸福基本上存在两种论调:享乐论和现实论。享乐论的幸福就像是那张「展示幸福」的笑脸,关乎愉悦和满足感;而现实论的幸福则未必是笑容洋溢,它侧重于意义、成长和自我实现。如果说享乐论的幸福属于那些天生爱笑的外向者,或是某些得到奖赏的短暂瞬间,那么现实论的幸福则属于每一个人的每时每刻。

幸福在于折腾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回顾人生历程,你不可否认,开怀大笑、安逸闲适的时光终究短暂,大部分时候,我们不是在折腾,就是在去折腾的路上。

上学、工作、成家立业、养儿育女、柴米油盐、生老病死……没有一样不折腾。不仅如此,你还要抵挡生活中各种内忧外患的威胁和折磨。内有来自身心的欲望和需求,外有来自文化、社会的制约及自然环境的灾难,教人始终不得解放,随时可能陷入混乱。

似乎唯有安住在福流中,才是自在清明的,但福流中的人看起来同样是折腾不歇。他可能会持续从事某项活动,开创某个事业,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去应对级别不断升高的挑战。

而且,福流只会出现在一条狭窄的「通道」里(如图 1),挑战的难度须刚好是技能所能及的,明确的目标与即时反馈也不能少,必须调用所有意识向挑战进发。一旦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你就被排除在福流「通道」之外,陷入其他低效的状况里,要么百无聊赖,要么焦虑惶恐。

图 1 经典福流模型——福流通道

在折腾中「见猎心喜」

既然如此,福流之中,幸福究竟在哪里?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在福流里折腾的「弄潮儿」自己看来,折腾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乐趣。正因为挑战与技能相匹配,会产生一种「见猎心喜」的冲动,明确的目标与即时的反馈,让一切尽在掌握,高度的专注与娴熟的技能,使行动酣畅自如。在持续进行的行动中,他们获得巨大的乐趣,以至于浑然忘我,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更不知饥饿乏困。

这挑战的乐趣和物我两忘的境界,已然是最大的回报,别无他求,偏偏还收获了一系列有益的副产品——技能提升,成效卓越,信心爆棚,满心欢喜。

这就是福流的幸福,不是愉悦,而是乐趣。米哈伊在他的书中特别区分了愉悦和乐趣的差异:愉悦是被动地接受外界提供的感官享受,比如看电影、吃美食,而乐趣必定是主动出击的结果。任何有乐趣的事都少不了折腾——挑战、学习、成长。

换言之,待着、闲着是没法获得乐趣的。

这在孩子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就像是羽翼渐丰的幼鸟,向往在空中自由翱翔一样,尚在蹒跚学步的孩子,渴望能在地上无拘无束地奔跑。那股成长的力量势不可挡,哪怕东倒西歪,跌无数跟头都不在乎,依然兴冲冲地推开大人的手,继续尝试,屡败屡战。

就在这跌跌撞撞的乐趣中,他终于学会了走路。然后,他又连忙投入到其他乐趣当中,比如试着把积木搭得越来越高,或是把皮球一遍又一遍地投向篮筐,每一次有乐趣的经历都是满满的福流,也预示着最快速的成长。追求乐趣本就是人的天性,但现在许多成年人的价值观成了追求享清闲,其实是远离了人的天性,因此也很少能真正感受到幸福。

寻找折腾和幸福的「最大公约数」

福流理论告诉我们,现实的幸福不是不折腾,而是有方法、有巧力、有乐趣地折腾。必须达到心理能量上的「黄金分割点」:不折腾,闲得慌,空虚无聊;太折腾,累得慌,即便达到完美也难以抵消心理的倦怠和疲乏。唯有在福流中,能量投入回报率是最高、最省力的。

研究发现,「福流中的人」焦虑水平适中,大脑前额皮质(主要消耗心理能量的部分)活跃度较低,因此付出的脑力也会相对较少;而同时,福流体验中高度集中和有序的意识带来效率最大化,由此达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图 2)。

这种驾轻就熟、高效使用能量的经验,自然给人带来巨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由此可见,福流这个西方心理学理论,其实折射出我们东方传统道家的学说「无为而为」的大智慧。

图 2 福流、脑力与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如此现实、省力、高效且有获得感的幸福,究竟如何才能达到呢?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