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臆断的名人名言 不要让主观臆断限制了你的思维
学习需要一定的理解力、领悟力。语言更多的是用来表达、交流、沟通用的。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学习如果只停留在文字上,那理解力直接就被限制住了。
太多事情无法用语言去准确形容,而每个人的理解又不尽相同。让大家描述天空的样子,大多数人会说蓝色,有白色的云。那这个蓝是怎样的蓝,蓝到何种程度,云又是怎样的白,白到何种程度,又有谁说的清呢?落日时的天空有时还会有紫色的霞光出现,又怎么理解它的变化呢?
当大家都知道这种变化的时候,就能够坦然接受,那不知道的知识盲区呢?本就是知识盲区,所知甚少,脑袋里又为何会出现相关想法、理解呢?这个理解又来自于哪里呢?
很多时候限制人学习、进步的就是自己的主观臆想。在你对哪件事了解不多的时候,就会为了弥补而进行一定的理解、分析。这种分析并无过多的依据,多是人自己揣测分析而来。
对于某些事,虽然没有足够的了解,但是内心有了一定的固有思维。在别人说与我们相对立的观点想法时,即使对方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我们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接受。其实这个不接受,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心里早已有了固定的想法答案,别人说的话在冲击这个想法时,人本能的反应就是不认同,无关乎对方说的对错。
而这种心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认知。对于某些事情会不自觉的带上墨镜,选择无视外界,只遵从内心。支撑这种认知的多是自己的偏执,而并非足够的理论依据。自认为的了解也都只是自己的揣测和分析。也就是主观意识,而非客观角度。
学无止境,学习本身并没有边界可言,更多时候是人自身附加的一些界限,这些界限就是人的偏激认知、主观臆断。
人在不了解空气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甚至都不知道空气的存在。那在不了解的时候它就不存在了吗?空气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人类对它的认知并不是它存在的那一刻开始,也不是人类出现的那一刻开始。而是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一点点归纳总结而来,这个过程依靠的也并不是人的主观臆断,而是客观事实。
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沟通表达用的,它没有生命,只是一种沟通工具。而思维是活跃的,不受语言、肢体限制的。
不要让思维被文字和自己的偏执限制住,它如同宇宙一般,浩瀚无际,一旦你给了它边界,它便被限制了范围。认知也被禁锢在了某个领域,认知本就应该循序渐进,是一个过程,从不应是结果。
不了解的事情不认同,我并不认为是错,但不了解就轻易的反驳,我觉得是认知上的匮乏。而造出这种匮乏的正是内心的狭隘与不接受。在对立观点冲击自己的时候,并不是虚心请教,而是自我武装。
文字是冰冷的,人的内心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不要让文字限制你的思维,思维本就在文字之上,是思维创造出的文字。所以在理解的时候要透过文字,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深意,而非浅表的文本。这个过程就是领悟的过程。“领”用脑,而“悟”用心。
认知是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来自于外界,而非自身。把心最大程度的打开,你能容纳的声音越多,你的学识也会越丰富。有固定答案的事与物太少,过于绝对是人最大的阻碍,会让人变得狭隘、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