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诫子书》相关的名言警句 诫子书文言文名句

2023-08-26 07:11   geyange.com

与《诫子书》相关的名言警句

1.与诫子书这篇文章相关的名言警句

第一句: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须学静也”

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第二句: “俭以养德”

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品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可以过自由的俭朴生活。

第三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第四句: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第五句: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要想提升自身价值,必先立大志,然后才是广博才学,学成大业。

第六句: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凡事拖延就不可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第七句: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第八句: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九句:“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2.与诫子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子女一生的老师,其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我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重要人物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很大影响力,其教育子女之道,便成为人们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模式。

历史名人诸葛亮教育子女俭以养德就留下了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

诸葛亮非常喜爱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了。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下对我的厚恩。”诸葛亮亲自履行着“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也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他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后来,诸葛瞻拜骑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将,后来又升迁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并兼任军师将军。

3.结合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中的名句谈谈树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是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4.与诫子书这篇文章相关的名言警句

第一句: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须学静也”

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第二句: “俭以养德”

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品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可以过自由的俭朴生活。

第三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第四句: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