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柔内刚的比喻(内圆外方,外柔内刚)
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圆,太方带棱角,不懂得妥协,容易伤人;太圆没原则,容易失去底线,被别人伤。所以,处世要内圆外方,外柔内刚。且听我细细道来。(一)内圆外方《周易》上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用在处世上就是方圆之道,圆即圆滑灵活,包容宽和;方即刚正分明,明辨是非。方是为人之道,圆为处事之本,外圆内方是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侯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酒过三巡,魏王问百官:“你们说我是什么样的国君?”在座的官员纷纷溜须拍马,说他是“任君”。只有一位叫任座的大臣说:“您还够不上任君。你打下中山国后,没有把土地封给你的弟弟,而封给了你的儿子。不算贤明。”魏王一听,很生气,命人把他赶了出去。这时,另一个大臣翟璜说:“我听说,只有明君才会吸引直臣。刚才任座的话很直率,因此可知您是贤明的君主。”魏王一听很高兴,急忙又把任座请回来,拜为上卿人如果过于圆滑,就如群臣一样“只圆不方”,没有原则,会缺少操守;但如果过于刚正,像任座一般“只方不圆”,又容易生出祸端。人生的智慧和巧妙,就在于翟璜那样,将“内方”与“外圆”合而为一,既坚持原则, 又张弛有度,掌握分寸,左右逢源。北宋仁宗刚继位时年龄很小,朝政由刘太后辅佐。当时,王曾是副宰相,大权其实掌握在宰相丁谓的手里。他安排每月初一十五两天,皇上跟大臣见面议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太后身边的小太监雷允恭汇报给太后,由太后做主。丁谓这样的安排,实际上将是太后和大臣们完全分开,所有国事都是通过太监雷允恭传进传出,这样一来丁谓和雷允恭里应外合,就完全把持了朝政。王曾把这一切看得很明白,但他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从不硬碰硬,而是虚以委蛇,表现得很顺从。丁谓看他很老实,就对他放松了警惕。有一天,王曾请示丁谓,说自己想过继个儿子,希望得到太后的批准,还请丁谓跟他一起去面见太后。丁谓觉得这是小事,就让王曾独自进宫,王曾进宫后就把丁谓的所作所为全部告诉了刘太后。正好雷允恭在修宋真宗皇帝陵墓时出现了纰漏,导致陵墓进水,王曾趁机借题发挥,说丁谓和雷允恭合谋,想通过毁了宋真宗的陵墓风水篡权。这使刘太后勃然大怒,于是,丁谓被除掉了。王曾对付奸臣的办法真的很高明,先是表面顺从,表现的很圆滑,使丁谓放松警惕,等到王曾机会得手,则其刚强尽露,将丁谓一击致命。人处于天地之间,内心应有一份刚正,为天地撑起一片正义。但如果表现的过于直白,则容易伤害别人,为人所厌。因此要表面圆融,内心方正。如果一味的简单直白,就是“直男”,即使是一片善意,也未必让人喜欢。数千年来,中国人就是按照这样的思想为人处世。到了明朝,洪应明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总结,他在《菜根谭》里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世失机者,必执拗之人。”但凡能建大功立大业的人,都是虚圆机变之人;凡是惹是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执拗,以硬碰硬之人。上海青帮三大亨中,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张啸林勇猛刚毅,善打敢杀,最后却被暗杀。黄金荣过于方正,建国后扫大街,晚景凄凉。只有杜月笙,方圆有度,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香港度过余生,结局较好。《周易·泰卦》彖传讲:“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君子内心刚健,对外柔顺,内圆外方,内心虽然固守原则,对外却可以机动灵活。内心要循规蹈矩,待人要宽松灵活。(二)、外柔内刚 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有刚气。因为人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有刚气护身,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并给别人一种压力,统一每个人的思想,形成战斗力,有所成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无刚不立。”但同时,如果过于刚愎倔犟,勇猛孔武,在事功上虽然易于成就,却往往伤人伤己,伴有灾祸,使丰碑变成墓碑,所以自古英雄难享天年。 世界四大军事家,个个都战功卓著,杀人无数。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凯撒死于被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并非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谋杀。汉尼拔被迫自杀,拿破仑慢性中毒。四大军事家都过于强硬,最终却都不得善终。正如《陈希夷心相篇》中所说:“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处事太过刚强的人,做事虽能成功,但容易伤人,引来灾祸,很难保全自己;过于柔弱的人,做事不容易成功,但能一生平安。秦始皇沿用法家思想,采取严刑峻法,依靠武力统一全国,不可谓不刚强。但因为过于刚强,使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最终,秦始皇费尽千辛万苦建立的大秦帝国,仅仅存在了15年,就分崩离析,土崩瓦解。老子说:“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士兵逞强就会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孙传芳是北洋三大军阀中实力最强劲的一个军阀。他平时飞扬跋扈,刚硬残忍。奉浙战争期间,奉系第二军军长施从滨迎击孙传芳部,战败被俘。孙传芳将其斩首,并暴尸三日。 施从滨的女儿闻讯,痛苦万分,立志报仇。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不高,施剑翘把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然而施中诚却劝她打消复仇的念头,施剑翘因此与堂兄断绝关系。为了报仇,她不惜下嫁同乡施靖公,并未其生下两个孩子。然而十年过去了,施靖公迟迟没有行动。施剑翘大为失望,与丈夫断绝往来,遂决定自己报仇,开始习练枪法。 后来,她打听到孙传芳寓居天津,就假冒信佛居士,接近孙传芳,终于找到机会将其一枪毙命。国民政府感念她的孝心,将其羁押11个月,予以特赦。孙传芳将战俘斩首,可谓残忍,太过刚强。终究招致报复。刚与柔各有优势,刚强的东西冲击力大,但是自身过于凸显,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柔可人际和谐,一生平安,但难以统领全局,有所作为。只有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外柔内刚,才能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所以,谈判高手经常使用一个技巧——态度柔和说硬话,态度强硬说软话,在刚与柔之间,找到双方利益的契合点。
李劲松 原创
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圆,太方带棱角,不懂得妥协,容易伤人;太圆没原则,容易失去底线,被别人伤。所以,处世要内圆外方,外柔内刚。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内圆外方
《周易》上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用在处世上就是方圆之道,圆即圆滑灵活,包容宽和;方即刚正分明,明辨是非。方是为人之道,圆为处事之本,外圆内方是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魏文侯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酒过三巡,魏王问百官:“你们说我是什么样的国君?”在座的官员纷纷溜须拍马,说他是“任君”。
只有一位叫任座的大臣说:“您还够不上任君。你打下中山国后,没有把土地封给你的弟弟,而封给了你的儿子。不算贤明。”魏王一听,很生气,命人把他赶了出去。
这时,另一个大臣翟璜说:“我听说,只有明君才会吸引直臣。刚才任座的话很直率,因此可知您是贤明的君主。”魏王一听很高兴,急忙又把任座请回来,拜为上卿
人如果过于圆滑,就如群臣一样“只圆不方”,没有原则,会缺少操守;但如果过于刚正,像任座一般“只方不圆”,又容易生出祸端。人生的智慧和巧妙,就在于翟璜那样,将“内方”与“外圆”合而为一,既坚持原则, 又张弛有度,掌握分寸,左右逢源。
北宋仁宗刚继位时年龄很小,朝政由刘太后辅佐。当时,王曾是副宰相,大权其实掌握在宰相丁谓的手里。他安排每月初一十五两天,皇上跟大臣见面议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太后身边的小太监雷允恭汇报给太后,由太后做主。
丁谓这样的安排,实际上将是太后和大臣们完全分开,所有国事都是通过太监雷允恭传进传出,这样一来丁谓和雷允恭里应外合,就完全把持了朝政。王曾把这一切看得很明白,但他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从不硬碰硬,而是虚以委蛇,表现得很顺从。丁谓看他很老实,就对他放松了警惕。
有一天,王曾请示丁谓,说自己想过继个儿子,希望得到太后的批准,还请丁谓跟他一起去面见太后。丁谓觉得这是小事,就让王曾独自进宫,王曾进宫后就把丁谓的所作所为全部告诉了刘太后。正好雷允恭在修宋真宗皇帝陵墓时出现了纰漏,导致陵墓进水,王曾趁机借题发挥,说丁谓和雷允恭合谋,想通过毁了宋真宗的陵墓风水篡权。这使刘太后勃然大怒,于是,丁谓被除掉了。
王曾对付奸臣的办法真的很高明,先是表面顺从,表现的很圆滑,使丁谓放松警惕,等到王曾机会得手,则其刚强尽露,将丁谓一击致命。
人处于天地之间,内心应有一份刚正,为天地撑起一片正义。但如果表现的过于直白,则容易伤害别人,为人所厌。因此要表面圆融,内心方正。如果一味的简单直白,就是“直男”,即使是一片善意,也未必让人喜欢。
数千年来,中国人就是按照这样的思想为人处世。到了明朝,洪应明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总结,他在《菜根谭》里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世失机者,必执拗之人。”但凡能建大功立大业的人,都是虚圆机变之人;凡是惹是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执拗,以硬碰硬之人。
上海青帮三大亨中,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张啸林勇猛刚毅,善打敢杀,最后却被暗杀。黄金荣过于方正,建国后扫大街,晚景凄凉。只有杜月笙,方圆有度,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香港度过余生,结局较好。
《周易·泰卦》彖传讲:“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君子内心刚健,对外柔顺,内圆外方,内心虽然固守原则,对外却可以机动灵活。内心要循规蹈矩,待人要宽松灵活。
(二)、外柔内刚
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有刚气。因为人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有刚气护身,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并给别人一种压力,统一每个人的思想,形成战斗力,有所成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无刚不立。”但同时,如果过于刚愎倔犟,勇猛孔武,在事功上虽然易于成就,却往往伤人伤己,伴有灾祸,使丰碑变成墓碑,所以自古英雄难享天年。
世界四大军事家,个个都战功卓著,杀人无数。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凯撒死于被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并非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谋杀。汉尼拔被迫自杀,拿破仑慢性中毒。四大军事家都过于强硬,最终却都不得善终。
正如《陈希夷心相篇》中所说:“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处事太过刚强的人,做事虽能成功,但容易伤人,引来灾祸,很难保全自己;过于柔弱的人,做事不容易成功,但能一生平安。
秦始皇沿用法家思想,采取严刑峻法,依靠武力统一全国,不可谓不刚强。但因为过于刚强,使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最终,秦始皇费尽千辛万苦建立的大秦帝国,仅仅存在了15年,就分崩离析,土崩瓦解。
老子说:“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士兵逞强就会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孙传芳是北洋三大军阀中实力最强劲的一个军阀。他平时飞扬跋扈,刚硬残忍。奉浙战争期间,奉系第二军军长施从滨迎击孙传芳部,战败被俘。孙传芳将其斩首,并暴尸三日。
施从滨的女儿闻讯,痛苦万分,立志报仇。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不高,施剑翘把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然而施中诚却劝她打消复仇的念头,施剑翘因此与堂兄断绝关系。为了报仇,她不惜下嫁同乡施靖公,并未其生下两个孩子。然而十年过去了,施靖公迟迟没有行动。施剑翘大为失望,与丈夫断绝往来,遂决定自己报仇,开始习练枪法。
后来,她打听到孙传芳寓居天津,就假冒信佛居士,接近孙传芳,终于找到机会将其一枪毙命。国民政府感念她的孝心,将其羁押11个月,予以特赦。
孙传芳将战俘斩首,可谓残忍,太过刚强。终究招致报复。刚与柔各有优势,刚强的东西冲击力大,但是自身过于凸显,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柔可人际和谐,一生平安,但难以统领全局,有所作为。
只有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外柔内刚,才能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所以,谈判高手经常使用一个技巧——态度柔和说硬话,态度强硬说软话,在刚与柔之间,找到双方利益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