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与义是什么意思

2023-08-04 08:03   geyange.com

有关义和利的名言

【相对论·解剖校园“流行病”】

“为什么我看到的总是老实人吃亏?”“关于义与利的大道理,我都明白,但是如何才能在真正遇到事情时坚持住正确的‘义利观’?”大学不是真空里的象牙塔,它是社会的缩影,大学校园里个体发展路径的选择、集体的利益得失乃至社会公义的坚守,每每在叩问大学生们的义利观。本期,我们通过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讨论和一位毕业生就业后的经历讲述,共同探讨——

1月18日,来自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几名研究生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牧区踏雪开展寒假社会实践。蔡增乐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不讳谈利,以义为先

日前在上海财经大学的课堂上,围绕义与利,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

义与利的正确关系

鲁静(数学学院):不可否认,“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等极端功利主义思潮,对于我们思想尚处于“充浆期”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消极影响;对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形成了干扰;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侵蚀作用。所以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重镇,要防止极端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奉献精神、德行修养、时代使命的教育。

巨锦浩(数学学院):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如“为人民服务”扭曲为“为人民币服务”。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中的失范行为导致了义与利关系出现偏差。为了利益,有人可以不顾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道义,个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企业为了利益弄虚作假,集团为了利益进行贸易垄断。义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而被人们所遗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义与利”恰恰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经纬线,不应当片面地、单纯地把义与利的关系割裂开来,既没有脱离义引导下的利,也没有完全脱离利的抽象的义。中国传统文化在“义与利”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尤其是“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人无恒产则无恒心等思想,应深深地贯穿于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并释放出当代意义。

乐智华(数学学院):我们应该秉持义与利辩证统一的思想,以义作为谋事的准则,行事义字当先,以国家、民族之大义引领个人行为;当义与利的取舍出现矛盾时,必须以义为先,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舍小家为大家。孔子云:“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我们应该以“义”作为谋利的准则。谋利诚然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若是在谋利的同时侵犯了他人的利益,失去了尊严与人格,那不论于人于己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在合乎“义”的基础上兼顾利益而奋斗,才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的进步。

韩居真(数学学院):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坚持义利统一的观点;鼓励人们在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使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相得益彰;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义利观,还要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

确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正确义利观

李佳璇(会计学院):大学生对专业、留学和工作的选择除了涉及自己的利益之外,还有对未来的规划、人生目标的设定,这其中也包括关系自我的进取心,不能简单称之为功利,其间也体现着他们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也为社会作出贡献,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功利主义。

徐航(经济学院):大学不是孤立的,某种程度上他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大学阶段也是我们大学生正式步入社会之前形成成熟价值观和义利观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也会遇到同学和师长与义利观发生联系。其实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其合理的竞争行为既涉及个人的荣誉和利益,也涉及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的评价,进一步说,关涉能否真正对优秀的同学、老师的劳动和付出给予合理评价,以达到真正鼓励先进的作用,而不能简单地用非此即彼的义与利概念去简单加以判别。

赵伯瑞(数学学院):大学时期的义利观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有着深切的影响,大学时期正是树立正确“三观”的最佳时期,我们难免会面对各种利益诱惑,作为财大学生,要谨遵“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认真处理好义利关系;事务再繁忙,我们也应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在前进中不断确定方向,免走弯路。    

龚静远(统计与管理学院):父母是我们人生中分辨善恶义利的第一任老师。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要在秉承前辈优良道德传统的前提下,不断超越他们;在我们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因时而变,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原来的观念,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义利观。

(本文由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章忠民教授、学院党总支书记范宝舟教授整理)

先担道义,别的——不着急

作者:张登龙(南开大学2011级本科毕业生,从某国企公司辞职后选择去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一所中学支教)

“真的不留了吗?”“不留了!”这是2016年1月22日,我跟原来公司领导正式提出辞职时的简单对话,言辞简单,因为他从我无论如何劝都坚持不喝白酒这一点,就知道我是一个“挺有主意”的人。领导说,我这样的人有自己所坚持的东西,一旦有了自己的选择,就很难轻易被别人改变。

缘起

2015年4月底,我顺利通过了一家很有实力的国企的入职测试,在跟父母说起这个工作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激动,因为儿子有了一份稳定、前途光明的工作。在跟村里邻居介绍我的工作时,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解释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是多么厉害的国企。如他们所料,毕业之后在家待了十来天,我便按时进入了这家实力雄厚的国企工作。

不过几十天之后的11月,我告诉家人,“我要去支教”,这几个字甫从我嘴里说出,便遭到了他们的质疑,为什么?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工作?

这是因为那一年的9月,我偶然看到某支教组织的一条微博,上面有一张照片正是我大学时的好友,他毕业后去了云南支教,那张照片中的他神采奕奕,手里拿着一个弹簧秤,正在称一个笔袋的重量,下面的学生们抬着小脑袋望着他……看到照片的我很受触动。毕业时,我也曾想去西部支教,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但后来因为自己有未还的助学贷款等诸多压力,还是说服自己面对现实,选择了待遇优渥的国企。不过,这一次同学的照片又重新点燃了我内心的那颗火种。

挣扎与坚持

我本就是农村孩子,农村的美好我见过,农村的艰苦我也尝过,现在国家在大力扶贫,积极倡导教育扶贫,而支教正是教育扶贫的一条路。这条路可以让那些还在贫困中度日的孩子们多一些脱贫机会,可以让在困境中的农村焕发出活力,是一件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于是,我想,既然我已经找到了那样一份优越的工作,那我相信我还是有机会找到类似的工作,但是支教,如果不趁着年轻精力充沛时去做,等到将来有了家庭事业之后,恐怕就很难再放下手中的一切去做了。

刚开始遇到的阻力很大,主要是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不过后来,经过反复解释,虽然不“欣然”,他们还是接受了。当然,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我自己很忐忑,也曾想过这次会不会选错了。

要不要去支教?我问过自己很多次,最后,我还是下定决心,来到大山里。

这边的留守儿童很多,有很多孩子上到初三就会辍学去打工。这里有一些父母的想法较功利,在他们眼中,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现在上大学出来工作不好找,再加上读书又读得不好,还不如早点让孩子出去赚钱。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上大学的意义比找到一份好工作要丰富太多,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普遍成问题,学习成绩自然上不去,慢慢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一学期,我从学生兴趣入手,尽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我教八年级语文,这一学期,我陪孩子们读文章,陪他们演绎课文,让他们自己谱曲唱诗,感受诗词歌赋的韵律,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品味文字刻画出来的人生百态。我发现,这样做是有用的。期末家访中,有一个进步很大的学生告诉我,他发现越学越有意思,找到了学习的乐趣。看着他的笑脸,我想我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利”应是追求道义所带来的副产品

现在看来,我当时没有选错。

来到学校后,我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快乐。每当期末我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别提多高兴了——有的学生从说话战战兢兢到谈吐自如,有的学生攻克了自己的数学难题并加入了自己喜欢的体育训练队,有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不断钻研。同时,我发现自己在支教后,各方面也在进步、改变——承受压力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升了,我想这比拿到多么丰厚的工资都要宝贵。

我在去参加支教培训临别家乡之时,发过一条朋友圈,“铁肩担道义,不惧入云山”,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正是一条力担道义之路。现如今,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为利所诱,频频陷入利益漩涡甚至是诈骗陷阱,古诗文中常常出现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志趣甚至都成了一些人的“笑谈”。

在我看来,“利”应是追求道义所带来的副产品,我们只要潜心做事,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自然能够得到我们值得拥有的“利”,用这些“利”,可以维持我们的生活,可以充实自己,让我们更好地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使命。然而,现在很多人却本末倒置了,“利”字当先,“义”反倒置于脑后,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越来越空虚,生命仿佛都失去了意义。

好在社会还有很多后来者,那些还未步入社会做出选择的朋友们,那些涉世未深的同学们,你们如果想要去追求稳定高薪的工作,那么请先停下来,停几分钟,想一想,也许我们深入基层,扎根农村,才能担负起“为民请命,为民谋利”的大道义,也许在农村的山水田园间,反倒会得到最彻底的历练,获得最好的成长。牛奶面包都会有的,着什么急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