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的名言名句孔子(孔子论乐)

2023-08-01 14:50   geyange.com

乐学的名言名句孔子

孔子论乐

【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查看本频道留言】 【有错你来纠】 【论坛】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 张英基

在孔子时代,诗与乐都与礼有关。《礼记·仲尼燕居》载,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礼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所以孔子论《诗》常与乐相提并论。

乐本来与儒家的“乐教”有关,孔子很重视诗教、乐教、礼教,开门授徒,对音乐教育尤为用力。他认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以音乐为其学习的最终完结。但是,孔子决不限于论乐问题,而是由此深入论及人的情感体验、内心之乐等问题。《论语·阳货》曰:“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孔子用音乐表现其人生,经常以自己的音乐观表现其人格与性灵。

在远古时代,音乐、舞蹈与歌诗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原始的图腾活动,这些早期的巫术礼仪、原始歌舞也包含着人类其他艺术形式的萌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音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孔子诞生前,中国的乐舞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准,尤其是周代,集前代乐舞之精华,制有云门、大咸、大韶等六种乐舞。而“周礼尽在鲁”,相传孔子曾修订过《乐经》,后失传,这些条件孕育了孔子的音乐思想。

孔子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据《韩诗外传》、《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曾“击罄于卫”,“取瑟而歌”;曾“访乐于苌弘”、“学鼓琴于师襄子”,说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在未“得其曲”、“得其数”、“得其意”、“得其为人”之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婉言谢绝师襄子关于更换新曲目的建议,刻苦专一地练习,直到对乐曲的内容、乐曲的规律和形象都有深刻的理解为止,令师襄大为叹服。

孔子杏坛讲台讲学

孔子经过很长时间刻苦专一地学琴,练习,在不断加深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才“有所穆然深思”,“怡然高望而远志”,直到悟出“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的结论。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特别是“困于陈蔡”时,还“七日弦歌不衰”。

他对音乐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有着深刻的认识。例如:“在齐闻韶”后,他感慨于韶乐的表现力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听鲁国乐师“挚”的演奏,孔子说,“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孔子到武城,听到弦歌之声,向弟子发难“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由此可看出孔子对乐的熏陶和影响作用的肯定。在答颜渊“为邦”之问时,孔子言及“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是讲音乐的负面影响力。

孔子对于“乐”的欣赏,是从“仁”的基础出发的。一旦“乐舞”有违于礼、背离于仁时,便会成为孔子心目中丑陋的东西,例如当孔子知道季氏“八佾舞于庭” 时,怒不可遏:“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以及“恶郑声”的鲜明态度。对于既符合艺术标准,又无违于仁的《韶》乐,孔子赞其“尽善尽美”;而同样艺术成就很高,但显露杀伐之气的《武》乐,孔子则认为“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创建的儒家的音乐理论体系,充分肯定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尤其在政治生活的作用。孔子认为音乐可以鼓舞前方将士勇敢征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合人们温良礼让等。

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批评标准上,孔子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之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此“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把音乐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穷极人生的途径。

孔子六艺城:乐厅

孔子深谙音乐,曾有在齐问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传说。六艺古乐厅,是汲取宋、元、明、清“勾栏”的建筑艺术之长,结合现代建筑艺术规范设计建造的。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尽善尽美的古韶乐和极富传统韵味的戏曲及优雅的鲁国宫廷舞蹈和“六艺”乐舞。六艺多功能厅,占地1500平方米,运用三维空间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情景交融的场面。

孔子学说

在孔子思想体系中,仁与礼是两个最基本的范畴,把仁与礼相统一的最佳状态称之为“中庸’。孔子的学说体系以人道为重点,对后世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孔子的礼乐之道

孔子反复强调“礼、乐”的重要性,以为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礼、乐”。这里的礼,简而言之,就是大到君主小到子民之形体参与的一系列的形式化仪式活动,比如祭祀之礼等等;所谓乐,即是日常生活或仪式里所演奏的音乐。

首先在大的方面,如治国安邦,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固,必合乎礼、正乎乐。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这里是作为治国的一个基本要素来提出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