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钓誉的典故来源于

2023-07-25 21:47   geyange.com

沽名钓誉的典故

沽名钓誉的历史典故

沽名钓誉,汉语成语,沽:捞取,故意做作以谋取;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出自《管子・法法 》。

【成语】: 沽名钓誉

【拼音】: gū míng diào yù

【解释】: 沽:捞取,故意做作以谋取;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举例造句】: 我知道你只不过是沽名钓誉,却不倒长他的志气,灭我的.威风。 明・张凤翼《灌园记・齐王拒谏》

【拼音代码】: gmdy

【近义词】: 盗名窃誉、好大喜功

【反义词】:实至名归、名不虚传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猎取名誉[1]

【英文】: fish for compliments

【分析】沽名钓誉之计谋

名誉者:知名度和美誉度也。

名和誉不会不请自来。花钱做广告是沽名,谋取获奖为钓誉。

所谓沽名,即企业应想方设法扩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所谓钓誉,即企业充分重视、培养自己的美誉度。

沽名钓誉是一个过程,不能一劳永逸。任何名牌、名誉都要时时维护,犹如养花,不可一日不浇水。

沽名钓誉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史鱼,多次向卫灵公提建议,希望他重用贤人蘧伯玉,赶走小人弥子瑕。但卫灵公正和弥子瑕打得火热,对史鱼的话根本听不进去。

史鱼当了一辈子的官,既没有办法使卫灵公走正道,又没有本事让卫国发展得更好。他临死的时候对儿子说:“我生前没能说服国君,使他改正过失,这是令人遗憾的。我死后你们不要成殓。”卫灵公听到了史鱼的临终遗言,后悔得不得了。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叫田仲的人,他的哥哥是个大官,非常有钱。田仲明明可以借哥哥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但他一不去谋取官位,二不接受他哥哥在经济上的援助,闷头种田,自食其力。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荀子在《不苟》一文中,对史鱼和田仲两人的情况加以评论,说他们都是奸人,用欺骗的手段来盗取名声。

◎成语释义

表示用欺骗的手段盗取名誉。

◎故事出处

《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出处译文

对富贵的人一律傲视,对贫贱的人一味迁就,这并不是仁人的感情,这是奸邪的人用来在黑暗的社会里盗取名誉的做法,用心再险恶没有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