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的名人名言 何为浩然正气
死字旗
请缨出征抗日的四川人王建堂,得到来自父亲王者成的嘱托,就是这样一面死字旗。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
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死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
国家兴亡,匹夫有分。
本欲服役,奈过年龄,
幸吾有子,自觉请缨。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很难想像,在近百年前这位白发老父是在怎样的心情下写了这面“死”字大旗,
但是可以肯定,老父在写出“死”字和“死时裹尸”的句子时,
老父的胸怀是何等的气度、何等的惨痛又是何等的悲壮。
这就是浩然正气。
24岁抗战女战士成本华,
1938年4月被日军抓获后,受尽各种折磨,当知道日军要杀害她时,毫不畏惧,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
日军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拍完后,日军便残忍的杀害了成本华。
这个笑容,
是虎狼之敌面前的不失威严,
展现了自强不屈的中国脊梁。
这也是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并不是愚直,而是坚定走向义的气魄。
义是知道要为群体谋利的道理。如果仁是一个起点,那么义就是一个终点或者目标,这个目标不仅对自己有益,而且对群体有益。人有了起点,确定了终点,剩下的就是从起点走到终点的过程,所以是仁(起点)、义(终点)、礼(礼生情、情生敬、敬生信,礼属于一种实现目标的实践过程)、智(反思、总结)。
起点、目标是明确的,但过程往往是曲折的、变化的。我们认定了一个美好且大利众人的终点,虽然我们知道这很难实现,途中要面临众多挑战,众多的敌人,但我们还是坚定不移地一点点走向目的地。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份坚定的气魄正是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愚直,不仅仅是现在,就算古代的读书人也有不少人会望文生义,产生这类理解,平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实际做事遇到困难,却百无一能。正如我所说,目标是明确的,过程是曲折、变化的,所以目标要坚定,而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懂得变通、运用手段,以实现义的目标。
正如教员所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谈及的是目标,目标要远大,战术谈及的是实际对付敌人,这就要谨慎,懂得变通、谋算。教员曾对孟子给予高度肯定,他读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曾说,“吾之意与孟子所言之大丈夫两章之意,大略相同”。他老人家一生不改其志,实践过程中却能进退有度,通权达变,比如长征初期,身处逆势高压之中,却能屈身守分,洞若观火,以待时机,终于在遵义会议上拿到领导权,并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孟子是一个把《易传》《易经》融汇贯通的人,浩然正气就在这张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