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关于孝的名言 你如何理解《论语》中孔子关于「孝」的观点

2023-07-01 06:30   geyange.com

孔子说关于孝的名言

曾子曰:慎终归远,民德厚矣。

现代人说的意思就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的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谆厚了。

从曾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来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对待父母死去的丧事是很简单的,只是叫几声没有反应,急了大喊大哭,惊动邻里亲戚朋友,(当时都是同姓的人家族成员住的邻里一起好互相帮助关心)纷纷赶来看看,年纪老者看看、摸摸推推,无反应,就叹一口气,死了,于是乎大家用木板打造成一口棺材,当然需要时间,三.五天做好,把死了的人抬到棺材内,钉好,几个年轻人问什么时候抬到荒山荒地去。有点家人想放一二天,主要是大家很累几天了,请客吃饭,休息一二天.。大家抬着棺材向、并且前面也是死的人埋在这里,挖个坑埋了。家人哭几声。各人各回各家。

曾子孝虑,父母死去不能这么简单,应该象祭祀一样恭敬自己的远代祖先,大家这样做了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原了。

当时祭祀活动是最大最高的仪式活动,如各部落祭祀太阳.雨水.雷.大自然中的某些东西、祖先、等。这就是宗教信仰的初起,使部落各人敬仰.敬慎、敬畏之心,使部落人员更好地团结起来一起共同齐心协力。

曾子认为孝顺的人,心性都不会差。心中有父母才是最大的孝道。

孔子曰;父在观其行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现代人的话就是:当他父亲活着的时候,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这就是孔子要比曾子仔细多了,父母活着的时候至少要对父母好,听从父母的教诲和父母好的正确原则和好的生活状态行为,而父母死去三年内还坚持孝父母的行为之道,可谓孝矣。

这就是说:起码守孝三年。尊从父母遗传下来的生前那些正确原则。从则面对曾子的建议说明不能父母死后只象祭祀活动一样,起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看看子女如何对待父母好坏,不要父母活着的时候对待粗暴,死后假装搞得很隆重,至少父母死后也要三年里对父母的遗言及生前那些好的原则坚持下去!

感悟出心中有父母,才能尽孝。同时也可以延申一个人的自律很重要,不会因外因的改变而所不同。

后学生问孔子很多孝的道理理论:

孟懿子问孝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现代人的话:

不要违背礼节。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感悟:

尽孝要趁早,而且尽孝的方式要从父母方面考虑,凡是不能自以为是的替他人决定他人需要的。 什么是孝道,父母健康,心情愉悦,家庭和睦,子女不给添乱就是孝。

孟武伯问孝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为其疾之忧。

现代人说:

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

感悟:

为人子女,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不让父母为其操心。同时也要时刻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

子游问孝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现代人说:

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能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感悟:

对待父母,不是子女能给予什么,而是要从父母角度看,他们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关心、在意、子女平安,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物质需要。老有所养不是孝的标准。真正的孝应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爱。

子夏问孝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现代语;

孔子说: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遇到事情,由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享受,难道这样就是孝么?

感悟:

面有心生,只有对父母有足够的敬爱之心,才能做到轻松融洽的与父母相处。同时也是告诫在与父母相处时,尽量不要拿负面情绪面对,这样也会让其担忧,如果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自身能够消化的话。有些时候遇到的人和事,需要与父母倾诉,这样也是让父母能够感受到自己被依赖,心理上也会得到一定的满足。

所以:曾子说的话对于死去父母应该祭祀一下,回忆父亲的形象,让自己检查一下对父母的尊重和今后怎么象父母一样做出选择好的榜样。

而孔子就比较仔细孝敬父母生前死后各方面都要注意怎么孝的道理。

我认为孔子对孝讲的道理比较鲜明通透,清晰透彻,透彻朋了。

当他父母活着的时候,要看他如何看待父母志行为:他父母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他父母活着的时候要对待好点,死后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具体行为,长期坚持父母生前那些正确好的原则,也是尽孝了。

后来孔子死后,弟子守墓三年,守丧三年期间,众弟子带来各自家乡的树苗种植,(唯一子贡又守三年。)造福一方的林园(孔林)流传几千年,

这就是孔子说的话,人死后守孝三年应该如何继承父母的好原则,造福一方。

当时孔子死后:根本就没有什么披麻戴孝.摇幡撒纸、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穿一身黑衣,什么纸衣、纸房、纸钱,几天守什么、十几天守什么、七七四十九守什么。等等一系列活动,这都是后来各朝各代皇帝、文人墨客笔下一层层把孝道加压,加厚加成封建迷信的很多西奇古怪的条条框框孝道文化。最后孝道变成什么阴道、阴间、阎王殿、阎王爷、牛头马面、十八层地狱、年轻没婚配死去应该配阴婚找个没有婚姻的人配阴婚?(我想:阎王爷肯定恕火冲天,天、人、鬼三界,活人怎么管起阴间的阴界阴法婚姻法规定!配阴婚还用着人界来拉郎配?牛头马面今夜三更把人界拉郎配的媒母抓回阴间入十八层地狱,双方活着的家庭灾难三年。)

看看孔子论孝道有这些后人塞进孝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吗?

再看孔子学生守孝前后对孔子的榜样。植树造林三年,造福一方:流传千年。表示哀悼孔子老师。收拾孔子的生前东西,放入一草舍,认真守孝三年再一次孔子生前写下的各种书籍研究研发领悟。写下不少心得。等等。

所以:学习儒家思想文化体系、包括孔子的孝道,一定要除去后人封建的思想糟粕文化⋯。就象后人把孝道文化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去变成“鬼道”孝道文化!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