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定律(经济学上的微观机制指什么)

2023-06-30 14:56   geyange.com

微观经济学定律

经济学的微观机制就是个体的理性选择。个体可以说单个的人,也可以是单个的企业。理性选择涉及以下原理:

一是机会成本原理。在充满稀缺性的世界里,用稀缺资源生产或消费某种物品都是有代价的,这正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原因。简而言之,世界上没有无须支付代价的选择与决策。

当我们把一种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时就必然会放弃另外一些物品的生产,这样,那些被我们所放弃的其他物品的生产所能产生的最大利益就是目前你所进行选择的机会成本

例如,人们对时间的选择与利用就存在机会成本的问题。今天你用你宝贵时间(24 小时)中的一个小时来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你就会少一个小时去看电视、读杂志、外出做家教、睡觉,或者学习其他经济学课程,假若在你放弃的这些选择中,做家教是你评价最高的选择,那么,现在你学习微观经济学的代价或成本就是为了得到所选择的行动而放弃的做家教所可能获取的收入。

在许多国家,各种正规教育并不向学生收费。但是,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这种向社会提供的正规教育并不是免费的。用于提供正规教育的稀缺资源(例如建筑物、设备和教师的技能),也可以用来提供更多的康复、娱乐、住房或者其他服务,正规教育的成本(或机会成本)是现在必须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因为把资源用于提供正规教育就不能用于生产其他东西。

二是最优化行为原理。在经济活动中,个人的选择是有目的的,他们努力要用其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利益。这就是最优化行为(optimalizing behavior)原理。最优化行为在经济学中又称为经济化行为(economizing behavior),指人们一旦认识到他们能获得的资源(收入、时间、才能等)有限,他们就将努力选择能最好地达到其个人目的的选择,而不会故意浪费自己有价值的资源。反过来,个人做出的选择也反映了个人的目标和偏好。

经济化行为是有目的的(理性的)决策的直接结果。经济化的个人将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达到目标。当在带来相同利益的事情中选择时,经济人将会选代价最小的那一个。

例如,你想请你的同学在外面的餐馆饱餐一顿,如果你们预期一顿川菜、粤菜或者西餐能带来同样的利益(包括大嚼时的快乐享受),那么最优化或经济化行为意味着你们会选择最便宜的,也许是川菜。同理,在成本相同的不同用途选择中,经济人会选择利益最大的。例如,如果上面那几种大餐价钱都一样,作为经济人的你就会选择最喜欢的,亦即给你带来最大利益的,比如粤菜。

三是边际原理。这个原理与最优化行为原理密切相关。对经济推理和最优化行为来说,人们所考虑的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为改变现状而做出的决定将会有什么影响。经济学家把这种决策过程及其决策原则称为“边际原理”(marginal principle)。

边际选择总是涉及对现状的净 增加或净减少有什么影响。事实上,通常用“增加的”(incremental)这个词来代替“边际的”。比如说,我们会问:“每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或增加的成本)是多少?”边际决策可以包括或大或小的变动。“多一单位”可以是一个工厂,或者是一枚别针,称为边际是因为涉及增加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在现有条件下,新建一个工厂的边际收益(例如增加的销售收益)有多大?建这个工厂的边际成本是多少?回答这些问题将能决定建这个新工厂是不是一个好的决策。

另外,分清平均和边际这两个概念是重要的。某厂商现在生产某种汽车的平均成本(总成本除以到现在为止生产的汽车量)是2万元,但多生产1辆汽车(或者1000辆车)的边际成本可能要少得多,比如说每辆车是5000元。

无论厂商生产 1000 辆、1万辆,还是 10万辆汽车,研究、测试、设计费用以及模型、重型设备和其他与生产要素相关的费用都会发生。这些费用显然会计入生产 1 辆汽车的平均成本。但是,由于厂商为生产现在的产量水平已经进行了这些活动,因此多生产一些汽车不会改变多少成本投入。这样,每增加1辆汽车的边际成本就会大大低于平均成本。应该扩大还是缩小生产呢?这种决策应该由该决策引起的总成本变动量的边际成本,而不是现在的平均成本决定。

四是边际报酬递减原理。边际报酬递减原理就是假定用两种或多种投入要素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在其他投入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将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连续下降的状况。当我们试图在现存的生产设备(一个工厂、一个仓库、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农场)条件下通过增加工人数量来提高产量时,就涉及边际报酬递减原理了。

当我们给设备多增加一个工人时,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就会变小,因为他在工作时所拥有的生产设备变少了:有更多的工人来共用机器、设备及工厂空间。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工人塞到工厂里,虽然总产量增加了,但却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要正确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随着某种投入要素的连续增加,边际产量变化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变为负数的全过程。递增是因为固定投入在可变投入很少时潜在效率未充分发挥出来。一旦固定投入潜在效率全部发挥出来了,边际产量就开始岀现递减。

但是,边际产量递增并不与报酬递减律相矛盾。因为这个规律的意义在于:当一种投入连续增加时,迟早会出现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而不是规定它一开始就递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适用于可变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如果投入要素比例是固定的,这个规律也不成立。

(3)报酬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若技术水平发生变化,这个规律就不存在。在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正是没有考虑到长期的技术进步,错误地预计了人口增加带来的后果。

五是外部性原理。外部性原理是指当某人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某种危害或利益,而此人又没有因为这一后果向其他人支付赔偿或得到报酬的情况。

外部性效应说明,某些决策的成本或收益将会涉及处于决策过程之外的人。让我们分别来考察外部性成本和外部性收益。先从外部性成本开始。请看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造纸企业向河里排放化学废物,影响了居住在造纸厂下游的人们的健康。产纸张的费用由这家企业决定,但生产纸张的一些成本却发生在居住于下游的人们身上。如果每吨纸产生的化学废物足以使水处理(使之更适于饮用)的成本增加10元,则每吨纸的外在成本为10元。但这家造纸企业是以自身的成本(例如,劳动力及原材料共花费 30 元)为基础来做岀生产决策,而忽略了 10元的外部性成本。

一些产品产生外部性收益而非外部性成本。

例如,假设一个农民想在河上修建一个河堤或小型的防涝水坝,水坝的成本为10万元。如果该农民从水坝所获得的收益仅为4万元,那么他就不会修建这个坝了。然而,其他农民却可从中受益。如果他们的收益加起来至少有6万元,则建坝对他们来说是明智的。为了做出正确决策,我们必须让所有的潜在受益者都加入到决策过程中来。例如,如果10个农民每人出资1万元作为修坝基金,那么坝就可以修建了。还有很多产品都能产生外部性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