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的名言名句读书使人(如何做好培根说过的那段话,读史使人明智那一段)
跟你有同样经历的过来人,共勉。
一、我的目的与你不同。我从小有一个妄求无所不知的梦想,要完成这个梦想,我想过很多条路径,最后我发现,学历史就是一条捷径,从此,这个学习历史的“疾病”在我心里生根。
二、我从六岁开始看爸爸和哥姐的教材开始,从启蒙的上下五千年、近代六十年,到后来考试看的范文澜、张迄之等等,到后来深度研究看的全球通史、剑桥中国史、直到通读二十四史,几乎每一天都会和任意历史书打交道。
三、后来我准备考研了,放弃更容易的本专业,跨专业跨城市跨学校,第一次报考北师大,为了这个目标,少踢球、少上网,风雨无阻的用一年多的时间,抄下十几万字的笔记。nnd,我都快被自己感动了。然而,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没考上,单科成绩包括专业课,我都基本过了,但是总分差了一点,那年我报考的是北京师范大学。
四、这个悲伤的故事结束后,我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和女朋友开始北漂,但是我并不甘心,在她的支持下,我逃避工作,住着地下室、考我女友连麻辣烫都限量吃的微薄薪水又试了一次,对的,这是一个更加悲伤的故事,尽管我已经降低了标准,但我不行了,差的太多。我的冲击专业历史学习之路告一段落。
五、我至此开始了幸福的人生,工作、拼搏、买房、结婚、生子、再买房、再生子。历史,成为我心里那个梦想,对的,我的梦想就是那么简单又遥不可及。现在,经济宽裕了,我也经常买很多历史书,然而却很少能从头至尾的看完了。我下一步的计划是搞一个在职研究生学位,就是用钱买,终归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这里说分割线--—--—----——————
回到楼主的问题,“读史使人明智”,而你的问题是读书读不进去了?还是你并未明智?
如果是第一个问题,有几种情况;
1、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这一点上,通常会和你的生活环境有关,时间碎片啊、环境噪杂啊、心情杂乱啊,要回到正轨,离不开一个“逼”(不是女性朋友),是你要逼迫自己,也就是所说的自制力,在这一点上,没什么捷径可言,死磕而已。
2、书籍的选择上。历史是分很多种类的,科普的、专业的、考试的、古籍,甚至戏说的和高素质网文。就更别说历史地理、军事史、文明史、社会史等等更细分的种类。而这其中,你要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那个种类来读,才有最高效率的提高。
如果是第二个问题,也会有很多情况:
1、你要明什么“智”。这个“智”可以是方法论、谈资、阅历或者更深层次的修养、气质等等。这就涉及到你读书的方式,知识的获取靠累积与联想,方法论的形成靠思考与归纳,并且,吹牛逼(唠嗑)是非常好的整理自己知识体系的方法。
2、“智”不是凭空产生,他需要与你的经历、专业和环境等因素结合,才会产生。人生处处皆智慧,哪怕是网络小白文,也有其可学习的知识。用你从读史中得到的方法论去套用各种知识,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产出。
最为一个传统的失败者,作为一个三十多的过来人,也曾经想过那个奋笔疾书、志存高远的我是如何能够义无反顾的追求那个悲伤结局的。历史研究生,得到与不得到究竟对我有什么意义? 人的每个阶段,总会有不同的企图心,过早叫做野心和虚荣心;过晚叫妄执与不懂事。只有在那个时候,你希望的不恰恰是你所追求的么?不后悔!
最后一句,放下为什么,安心的、顺其自然的读下去,这就已经是一种智慧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
手机输入,排版不好,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