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的重要性名言(认知的重要性)
我之前在很多文章经常提到认知的重要性。要打破固有的认知、提高认知等等。那什么是认知?认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百科词条是这样解释: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一般说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联想、思考)等都是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使客观表现在主观中
往大了说: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生命是什么,人存活的意义,美国为什么和中国过不去?
小了说:男朋友交往两年了,这个人真的适合婚姻吗,高考志愿如何填写,去一个发达城市的二流大学还是去一个相对落后城市的一流大学。比特币涨了几百倍,现在买会不会套在高点上?
是的。认知无时不刻的在影响人生的走向,我们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无论大小都取决于个体对事情的认知从而做出的选择。小事失误还好说,一些重要的节点,如果出现错误的判断,那人生走向截然不同。
举个例子,我一个同事,就叫小A吧,国企普通职员,一直忙于各种公务员、事业编考试,为此还花了不少钱上各种培训班。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终于考上县里工信局,事业编。正当大家为他感到高兴时,小A放弃了。
我们都很纳闷,为啥辛苦考上的事业单位不去,非要留在一个普通企业。小A这样跟我说:
1 工信局是在县里,新人工资大概3000左右,现在的国企工资6000左右,差了一倍。
2 小A刚有了孩子,家住在城区,去县里上班距离四十多公里,通勤时间过长不方便照顾家庭。
3 小A本身就是县里考上来的,不甘心在回去。
原因1是小A比较在乎的,2、3有父母的意见在其中。
一年后,也就是今年,小A 所在的企业效益低迷,工资降到了4000。
第二个事情主角也是小A。小A在老城区工作,却在新开发的高铁新区买了一套期房。2018年买在房价最高点,大概是7000一平,今年售楼处对外销售价6000。。。
人的一生,关键的选择可能就那么几个。择业、买房都是普通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几件事。小A 为什么都做了错误的选择?归根结底,还是认知的落后。
一:择业
小A放弃事业编,很重要一点就是工资差距。他只看到眼前所在企业工资高,而忽略了市场经济和企业状况。实际当年小A所在企业已经颓势尽显,小A作为一名员工,没能引起足够重视,进而影响关键的选择,实在是失误。
事业单位有国家财政兜底,企业亏损是要喝西北风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如今体制下,长期稳定性必然优于不可确定的高收益,况且工信局还有职业属性加分。
目光短浅是一件很可悲的事,而看的远恰恰是认知能力的最好表达。
第二个原因是通勤时间过长,我大概算了下,小A去县里工作单程一个小时足够,途中一大段路是高速,实际时间还会更少。
其实很多大城市通勤一个小时很正常,两、三个小时的都很多。我认为这不完全是小A的顾虑,而是他父母的意志左右了他。
我们父辈的年代没有高速公路,私家车、城市轨道交通,几十公里在他们的眼中就是很远的距离。当听说自己的孩子要每天往返几十公里,他们内心首先是抗拒的、无法接受的。
但是如今社会发展,已经不可能像他们那个年代,骑个单车从家十几分钟到工厂。用过去的标准来看待现在的事物本身就认知的错误。
相信我,大多数的父母,认知是落后的、错误的。在认知上他们和你一样,甚至还不如你。他们懂的有些只能叫做生活经验。
第三个原因小A不愿意回县城工作。好不容易在上一级城市成家立业,谁也不想在回到起点。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小A ,这一点也很难接受。毕竟大城市相对更公平、机会更多,年轻人要尽可能留下来。看,这也是我认知的边际。
二 购房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新区,如果不是经济强劲的城市,大部分新区发展并不乐观。早些年开发的还可以,毕竟这十几年国内经济发展迅速掩盖了一些问题。但近5年开发的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前景堪忧。
我们这的高铁新区,距离老城区20多公里,除了一些新建楼盘,几乎都是空地。配套设施少的可怜。去个超市必须开车。别的不说,好的小学都在老城区,孩子上学就是个问题。
2018年老城区部分新楼盘9000左右,小A购买的新区楼盘7000左右,为什么放弃老城区的便利舍近求远去新区买房子,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1 价格,新老城区价格相差2000多,100平就是20多万,对普通家庭来说不多不少,但也很难完全不在乎的一个金额。
2 宣传,政府开发新城自然是不遗余力,毕竟还要靠着卖地过日子。什么未来的CBD、城市的副中心,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很多人会认为是个机会,特别是年轻人。
3 新房情结,当年如果在老城区买个二手房,7000是完全没有问题。二手房的便利性、实用性毋庸置疑,重点是买了就能住。小A2018年买的期房,到现在还没有交房。算上装修时间等,最少4年的空窗期。
这里多说两句,同等价格年轻人为什么选择远郊的期房而不选择老城区的二手房。
首先,新楼房规划、设计确实比部分老房合理,加上明亮的售楼处,精装修的样板间、毕恭毕敬的售楼小姐姐,无时不刻让你感觉到这才是上帝,这才是消费者应得到的服务。
二手房呢?看似不靠谱的中介,阴暗老旧的楼房,牛气哄哄的房东,怎么半点没有上帝的感觉。
年轻小白买远郊期房:
第一点因为贫穷,市中心新楼买不起,只好去郊区买。
第二点YY,因为只有幻想中的期房才是完美无缺的,现实中任何一套房子都可以挑出无数毛病。
第三点是颠覆,年轻人不甘心接受老一辈的价值,你当年几万块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现在翻个十倍卖给我?老子才不上当。
新房癌,尤其是眼高于顶的年轻人,往往很难意识到“回归居住功能”才是房子的本质,其他一切都只是在其基础上的锦上添花
房产扯得有点多,真要说的话几篇文章也不够。有兴趣可以看下之前文章:
现在买房合适吗?
这里还是聊聊认知,小A这两件事的选择,相信他肯定经过了深思熟虑,并非一拍脑袋做出的决定。但为什么最后结果这样,我想还是认知的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这两件事都做出相反的选择,小A现在会是什么情景?现实中小A这样的人是少数还是多数?发生在小A身上的事以后还会不会继续重复错误?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而这个答案这也是你认知的所得。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框框里,无论哪个阶层,都存在着认知的边界。但为什么有人每次都可以作出最优解,有人每次都选择失误?这其实都源自个体对万物的理解,也就是认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