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金句2023
/20:45
摘自《人民网评: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对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强调“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些重要指示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说到底为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一方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要立足新的形势和需要,从现实条件出发,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点,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 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 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将文化创新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就能够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润心。
★ 【举例】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发展特色苗绣产业,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又能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国诗词大会》《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传统文化节目叫好又叫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非遗技艺传承人借助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让传统技艺大放异彩。
摘自《人民日报今日谈: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老人给孩子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同在一个城市的亲友相约赏月,聊聊经历与收获。
★ 又是一年中秋时,家人闲坐的温馨,亲友相聚的欢喜,给人带来内心的温暖,让人体味团圆的味道。
★ 花好月圆人团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对于中国人而言,团圆是中秋的节日内涵。
★ 一轮明月,是团聚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家庭、亲人的朴素情感;中秋佳节,也是文化的纽带,激发人们对团圆、和睦的情感共鸣。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团圆不仅是面对面的相聚相守,也是同一轮明月下的“天涯共此时”。
★ 因为坚守岗位、忙于事业等原因,不少人无法在节日与亲友团聚,但不论再远,一声问候、一句祝福,总能穿越万水千山,传递思念与牵挂。正如一句话所言,“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摘自《人民日报今日谈: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 中秋将至,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日活动,人们在参与中感受节日的丰富内涵、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传统节日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是中国人生活情感的共同表达。
★ 一个个节日习俗,犹如一种纽带,联结着传统与现代、过去和现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激活着人们的共同记忆,引发精神共鸣。
★ 让节日习俗走近更多人,既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 从别出心裁的中秋灯光秀,到月饼文化线上体验馆,再到中秋主题音乐会,不断创新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也让节日文化得到了更好呈现。
★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青睐,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能让历史文脉绵延相传,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自《人民日报:当运动盛会遇上传统佳节》
★ 时近中秋,月朗风清。全国体育健儿齐聚三秦大地,古都西安焕发青春活力。当全运会遇上传统佳节,赛场内外,热闹的氛围别样浓烈。
★ 咏诗、赏月、吃月饼……对于陕西群众,今年的中秋民俗可能还少不了“看全运”。
抱一抱父母,说一说思念,回家的幸福和获胜的喜悦,对于运动员同样宝贵。
★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是中国体育健儿的整体风采,无私奉献、为国争光,也是中国体育的鲜明底色。
★ 全运会走过62年历程,一代代中国运动员从这里汲取营养走向世界。就像月有阴晴圆缺,赛场也有胜败起伏,但运动生涯的每一步,都要勇于挑战,超越自我。
★ 温柔的话语,触达观众内心,就像这轮明月也将成为十四运会的独家记忆,照耀中国体育健儿的前路,温暖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