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文思想:崇儒重教,以文治国

2023-06-25 21:09   geyange.com

唐太宗践行民本思想的措施

唐朝建立以后,统治者一方面吸取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另一方面继承并发展隋朝尊崇儒学的社会教化政策,同时,又扶植佛道二教,从中吸收有益于统治的教化思想。唐朝建构了以儒学为中心,以佛道为辅助的社会人文教化思想。

唐高祖李渊下诏推行“兴化崇儒”的教化政策。唐太宗果断提出“以文治国”的大政方针,决心用儒家的经典思想来作为施德治、行仁政、倡教化的指导思想,以净化社会风气,使社会民风纯厚、民心纯正。儒家经典学说自汉武帝之后,再次被统治者定为官方和社会人文教化的重要指导思想。

唐玄宗统治时期,在社会人文教化中,强调“以孝治天下”的主张。开元十年(722年),他亲自为《孝经》作注,颁行天下,作为国子学和地方官学的教本。天宝二年(743年),唐玄宗再注《孝经》,为《孝经》作序,令天下人收藏。唐玄宗不但重视《孝经》,以《孝经》作为统治天下的精神支柱,而且以《孝经》作为教化民众的根本。儒家倡导“百善孝为先”。唐朝统治者尊崇儒家的人文教化思想,强调以“孝”来教化民众,认为天下民众只有在家内先做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才能在外做到对朋友诚信、对君主忠诚。

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重视社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引领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充分发挥宗教、伦理道德、乐舞文化等的教化功能,不断加强社会人文教化。

首先,唐玄宗在思想意识领域重新恢复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倡重学尊儒、兴贤造士、净化风气、促成教化,并尊孔子为文宣王。其次,在尊儒的同时,唐玄宗又亲自对《道德经》作注,颁行天下,修造道观,优待道士,在科举考试中增加道教的内容,以提高道教的社会地位,实行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崇儒重道,三教兼容的文教政策。第三,唐玄宗既尊重知识又尊重经学博士,身体力行,不断推动重学重教等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在社会人文教化中,唐玄宗善于对社会舆论、社会乐舞文化的管理和控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乐舞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对民众的教化作用,培养民众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

在治国方略和社会人文教化中,唐统治者一方面强调重视儒家学说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佛教所宣传人的精神不灭、因果报应以及劝善惩恶等教化思想,与儒家提倡的孝亲、忠君等教化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道教宣扬无为、顺其自然的教化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因此,佛道二教的教化思想都为统治者所采用。

唐统治者采取“三教并重,以儒为先,兼而用之”的文教政策,不但打破了民众意识形态上的单一思维,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儒、佛、道三教的相互吸收和融合,营造了一种大度、开放的文化氛围,使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得到自由的融合和发展。

中唐以后,皇权旁落,国势衰弱,君威不振。唐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在社会人文教化中,特别是在实施政治教化中,强调“忠君爱国”的教化思想,用“忠”来取代盛唐时期倡导的“孝”的教化思想,使“忠君爱国”教化思想成为中唐以后社会教化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主张舍孝而尽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