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章名句 《论语・楚狂接舆三章》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①:“凤兮②!凤兮!何德之衰③?往者不 可谏,来者犹可追④。已而⑤,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⑥!”
孔子下⑦,欲与之言。趋而辟之⑧,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⑨。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⑩。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11)?”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 与(12)?”曰:“是也。”曰:“是知津矣(13)。”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 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14)?且而与其从 辟人之士也(15),岂若从辟世之士哉(16)?”i而不辍(17)。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18):“鸟兽不可与同群(19),吾非斯人之徒 与而谁与(20)?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1)。”
子路从而后(22),遇丈人(23),以杖荷(24)。子路问曰:“子见夫子 乎(25)?”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6),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27)。
子路拱而立(28)。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29)。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30)。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 之矣。”
【注释】①接舆:楚人,佯狂避世。过孔子:过孔子门前。②凤:凤凰,比喻孔 子。③何德之衰:你的道德为什么如此衰微了? 意思是讥讽孔子在无道之世出来 奔走游说。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事已不能挽回,将来的事还来得及 防止。意劝孔子避乱隐居。谏:止,挽回。追:及,赶得上。⑤已而:犹言“罢了,算 了吧”。而,语尾助词。⑥殆:危险。⑦下:下堂阶,一说下车。⑧辟:同“避”。 ⑨长沮、桀溺:不是人的真实姓名,而以人的外形指代二隐士。长、桀,高大魁梧的 意思。沮、溺,指人浸在泥沼水洼之中。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⑩津:渡口。 (11)执舆:即执辔,赶车人手拉缰绳驾驭车马。(12)与:同“欤”。(13)是知津矣:指孔子 周游列国,熟知道路,不用问别人。(14)滔滔者:洪水奔流,比喻世上纷乱。而:同 “尔”,你。谁,指当时诸侯。以:与。“谁以”二字倒用,即“与谁”。易:变易。 (15)人:指与孔子思想不合的人。(16)辟世之士:指隐者。(17)i(yōu):用土覆盖种 子。(18)怃然:怅然若失之貌。(19)鸟兽不可与同群: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 的。这句话说明孔子自己不想隐居。(20)斯人:世人。此句话意思是,我不与世人 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2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有道,我就不会参与 变革的事业了。(22)从而后: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23)丈人:老人。 (24) (diào):古代耘田锄草的器具。(25)夫子:指孔子。(2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丈 人责备子路不从事农业劳动。(27)植:通“置”。芸:“耘”之假借字,除草。(28)拱:拱 手,表示敬意。(29)见:同“现”。(30)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这句指责丈人洁身自好不 出仕是违反伦常。
【鉴赏】此三章均选自《论语·微子》。记述孔子周游列国,在楚国时 路遇隐者的故事,反映了孔子不同于隐者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
第一章记录孔子与楚国狂士相遇的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两个鲜明的 人物形象:一个是接舆,一位隐居避世、苟全性命于乱世的隐士;一个是孔 子,一位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接舆虽隐居避世,却未能 忘情,他唱的歌有非常严肃、深刻的内容。将孔子比作凤凰,充分肯定了 孔子的品德,并有善意规劝的意味。“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两句,更 是成了后世的名言。孔子并非不理解接舆的规劝,但他采取积极有为的 入世态度,本“欲与之言”,准备倾心交谈,但接舆避开了。接舆那种自由 自在,来去无踪的闲澹随意反衬了孔子疲于奔命,急欲救世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展现了“入世”和“出世”两种思想的交锋。写孔子与子路出 行,路遇长沮、桀溺两位隐士,便去“问津”,却遭到了两位隐士的奚落。 “问津”在文中有双关的含义,一是指自然意义上的渡口,二是指现实生活 中人生道路的选择。孔子听了子路转述的两位隐士的话,不胜感慨。他 最后所说的话,表现了他心忧天下、不辞劳苦的情怀,同时为长沮、桀溺的 弃世不顾感到惋惜和悲哀。孔子四处碰壁而志向不改,走投无路却毫不 懈怠的入世精神,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记述子路遇到一个有君子风范的隐居老人,后来孔子让子路 返回再找他,虽然没有见到,但通过子路的话,阐述了行道救世的道理:具 有仕的修养却不从政救世,也就谈不上道义。子路说的话实际上代表了 孔子的思想。对孔子着墨不多,却在老人的对照和反衬下,孔子那不惜牺 牲自我去救时济世的高大形象得以树立起来。
清代汪@《四书诠义》评论道:“以下数章,皆见圣人之不忍于避世 也,接舆诸人高蹈之风致自不可及。其讥孔子处,亦非谓孔子果趋慕荣 禄,同于俗情。但世不可为,而劳劳车马,深为孔子惜耳。”这些话道出 了三章内容的实情。
作者:周晓加,汤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