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知行合一名言(王守仁与知行合一的故事)

2023-06-24 02:25   geyange.com

王守仁知行合一名言

每一个伟大的男人身边,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陪伴。——题记

历史,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王守仁,是明代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等大“家”。因其在贵阳修文县的阳明洞彻悟后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后世称他为王阳明。

如果把他的人生分为两截看,在悟出知行合一之前,他是第一任妻子诸氏眼中的守仁;在悟出知行合一的余生后,他才开始真正的王阳明的一生。

诸氏,就是陪伴在王守仁身边的那位伟大的女性。两人成婚于王守仁的十七岁。彼时的王守仁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妻子诸氏面对病倒的王守仁,只是又好气又好笑,他这个“呆瓜”的行为,守在病榻旁一心一意的照顾着他。

两人共同经历了龙场悟道、南赣定乱、宁王之乱等王守仁人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嘉靖四年(1525年),王守仁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开始讲学。同年,诸氏去世。没人知道,爱妻诸氏的离世,对王守仁产生了多深远的影响。两年后,王守仁在赴广西平叛前夜,回想着和诸氏的生离死别,终于再次悟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一诠释知行合一及阳明心学的四句总纲。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心最初的模样和我们要回归的境界。

“有善有恶意之动”,是告诉世人善恶产生的原因。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回归无善无恶境界的方法。

心的境界,因个人的天赋和现实的制约,会有高有低。但是修心的方法论,我希望读到此文的你,别拘泥于王守仁提出的善恶之说。那是他自己的心法,不是我们悟出的。不断地借鉴、求证、内省,才会拥有自己创造的修心法门。

修心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在创造!也许,在王阳明先生临终时,最期待的,是爱妻诸氏再轻柔的唤他一声:“守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