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简短30字
讲到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关于诚信的故事300字,另外,还有朋友想问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5个,这到底是咋回事?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30字
季布一诺
秦末汉初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从不失信于人,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烽火戏诸侯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后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译文:褒姒不爱笑,幽王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她笑,她就是不笑。幽王设有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入侵就点燃烽火。幽王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看到烽火,以为京城有敌情,都赶来了,到达后发现没有敌人,褒姒因此而大笑。幽王很高兴,为她数次点燃烽火。后来幽王失去信用,诸侯们来的越来越少了。
后来申侯联和缯、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征调诸侯的军队,诸侯的军队没有一支到来。于是把幽王杀死在骊山下,掳走褒姒,把周的财产抢掠一空而去。)
曾子烹彘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烧肉。”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就要杀掉猪。妻子制止他说:“(之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教导,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商鞅立木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商鞅)害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商鞅)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最终颁布了新法。
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的人触犯了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
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还)以黥刑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并将其占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因为私刑斗争,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一:情同朱张
东汉时期,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高尚,最讲信用,对他十分仰慕。 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我死后希望你能对我的妻儿多多给予照顾。”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
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了。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过得很贫困,便亲自去探望,送给他们许多财物。以后的日子里也对他们很关心,就像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朱晖的儿子朱颉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并没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后怎么对他的家人关怀备至呢?”朱晖回答说:“张堪生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会这么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
二:范式严守信约
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同相隔几千里的汝南人张劭读书时有深交。学成后话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将来府上看望你,并拜见伯父伯母。”到了约定之日,张劭催母亲做饭准备迎接范式。母亲笑着说:“范式远在几千里之外,怎能说来就来,两年前说的话,哪能当真。”张劭说:“范式最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母亲说:“他若真来了,就是真君子,我一定为他酿酒。”话音刚落,范式已到门前。
三:齐桓公信守盟约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是一个非常守信用的人。他曾经多次与诸侯订立盟约,即使是订立了不利于自己的盟约,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拥护为霸主。
有一次,齐桓公出兵讨伐鲁国,把鲁军打得大败,鲁庄公不得不提出献邑求和,齐桓公同意了,齐鲁两国就在柯地会盟。这时,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鲁地。齐桓公迫不得已,只好同意。曹沫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齐桓公真有点后悔,而管仲则从大处考虑,劝他说,如果背信,则失信于诸侯。最后,齐桓公终于将侵占的鲁地归还鲁国。诸侯们听到这事,都认为齐桓公言而有信,能遵守盟约,都愿意归附齐国。 齐桓公成为霸主后,有一次,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告急。齐桓公立刻起兵把山戎驱逐到孤竹这个地方。燕庄公十分感激齐国的救援,热情地把齐桓公直送到齐国的境界。齐桓公说:“我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国界,这是规矩,我不能对燕国无礼。你把我送到这里,这里就是你的境地。”于是,就把这块本来属于齐国的土地割让给了燕国。诸侯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赞扬齐桓公救人又遵礼,对齐桓公更加钦佩了。
四:生死之约
公元前4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被判绞刑,在某个法定的日子要被处死。
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国王答应了,但条件是必须找一个人来替他坐牢。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真的愿意替他坐牢。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头。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没有回来的迹象。那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挂在了达蒙的脖子上。人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国王听到消息后,亲自赶到刑场,他要亲眼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亲口赦免了他的罪。
五:诚实节的由来
5月2日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诚实节,又称“不说谎纪念日”。它是为了纪念一个年仅8岁因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男孩而设立的。
这个男孩名叫埃默纽?旦南。埃默纽5岁时,不幸父母双亡,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后被诺顿夫妇收养作义子。埃默纽8岁时,一天晚上他刚睡着,就被楼下一阵敲打声惊醒。他急忙下楼,只见继父和继母正在谋杀一个寄宿在小酒店的小贩。第二天一早,他继父就来到他的房间,教他在警察面前说谎。埃默纽回答说,他不想说谎话。
诺顿夫妇就把他的双手吊在梁上,用柳条抽打他,逼他说谎。抽打了两个小时,埃默纽的回答还是:“爸爸饶了我吧,我不想说谎……”最后被活活打死。 事发后,诺顿夫妇受到法律的严惩。市政府为埃默纽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座塑像。纪念碑上写着:“怀念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所在的威斯康星州政府定每年的5月2日为诚实节,以永久纪念。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5个有哪些,求帮忙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的时候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
求三十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及故事
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2.一诺千金
释义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示例 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3.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4.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释义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出 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典 故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6.驷马难追
例句: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翻悔之理!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
故事: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耶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驷马难追的解释: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二十个
言而有信,一言为定,一诺千金,金口玉言,言信行果,金诚所至,诚至金开,一言九鼎,抱诚守真,诚心诚意,襟怀坦白,掷地有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坦诚相见,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取信于民,信誓旦旦,言行一致,童叟无欺,季路一言。
诚信的成语典故20字?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关于诚信的简短典故
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 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2、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简洁两个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2.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
1.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
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
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4.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