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1500

2023-06-17 16:48   geyange.com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1

在《苏霍姆林斯选集第一卷》里有三本书的内容:《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而在读第一本的时候,我们是需要辨证去吸收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生活的年代跟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同,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他说“实现自由劳动,形成人必须劳动的坚定信念,培养劳动的习惯,鄙视懒惰和玩忽职守――这些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条件。”

可是,即使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我们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劳动中去体验,去进行德育教育。所以,如何在新时代吸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启发和帮助,这是我读书的指导思想。

启示一

在第一卷的94页,有一段话给我标上重点符号: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要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这个领域就是道德发展。在这里,通往顶点的道路对任何人都没有封锁,这里有真正的和毫无限制的平等,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还举了一个例子:

“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中有几个女孩子,曾经在掌握知识方面感到极其困难。从少年早期,我们就让这几个四、五年级的女生当学前儿童、一年级学生的教养员。她们从这项充满着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活动中得到了体验自己的人的尊严感的幸福。否则,早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她们就会感到自己是个不幸的人。后来,这项劳动成了她们寄托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目的的事业。”

这段话和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就是要充分相信每个孩子,特别是那些智力发展上最困难的学生,都相信他们有胜任的事情,都给他们机会去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是他们获得尊严的关键,相信自己是个有用的人的关键,而这一点,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那个智力发展最困难的孩子。这两天开始了复习吟诵的活动,每个孩子都有一张表格,到老师这里背诵后老师就盖上印章,孩子们非常踊跃,下课时间也寻找我的踪影来背诗给我听,而在这长长的队伍中,就有这个智力发展最困难的孩子,让我很惊喜。

上学期她背过的古诗,她还记得,她加入这个队伍,她也需要肯定,让我惭愧的是,当时由于时间太匆忙,她一时没有流利背诵出来,我就把表格还给她,没有耐心等待,真的很后悔,如果当时我能不赶着去课室上课,能多呆一分钟等待她背完,或许在她心中的那份自豪感和自信会更足,可是,我缺少这颗细腻的感受的心,这是我需要修炼的地方。

同时,我也更加相信:对那些基础差的孩子一定要“逼”,不能随他们算了吧,当他们不懂得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严抓,让他们把基础一点点补回来,因为只有这样,等他们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加强,当他们能学会的时候,他们的信心就会回来,他们的学习也会从被动转为主动,因为他们尝到了学习成果的甜头。

教育,真的是一门细致的学问,是一门修炼的学问。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2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p公民教育p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p情感教育p语言教育p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p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p家庭p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都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选集中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是啊,我们的学生是一本丰富的书,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教师必须爱他的学生,相信他的学生,尊重他的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无限的创新能力。

读了这部专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他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爱,而他的这爱,来自于他的人格的魅力;来自于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毅的奋斗精神;来自于虚怀若谷,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不断求实、不断创新的精神;来自于勇攀科学高峰,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学中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顽强毅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名教师所学习所要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读他的著作对我启发很大。

一、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们的第一个建议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了这个建议,我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每个孩子的心理和智力是有差别的,不能对他们作出同样的要求,这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大师的建议中的体现。

我们上课时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方式,激发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课堂导入方式得当,会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反应,反之学生会很消极的面对这节课。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所以我们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设定目标时一定要把问题具体化、简单化,让孩子明白这节课他们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理解什么,甚至要把怎样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过程和方式方法告知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和较为轻松的状态下达到要求。

三、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