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别歧视的名言(浅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一中,330200)
一、英汉谚语中对女性性别歧视的表现
1.社会地位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在中国的封建时代,生个男孩,叫“弄璋”之喜,生个女孩,叫“弄瓦”之喜。“璋”“瓦”之别,表示男贵女贱。旧中国“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侄桔就充分说明了旧时代妇女对男子的人身依附关系。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谚语:
(1)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2)好男不和女斗,好鸡不跟狗斗。
在基督教盛行的英美社会中,女性从属地位在《圣经》的创世篇中已经被确定下来了,上帝首先创造了男性—亚当,亚当从此便被看成是“人类的始祖”。女人则是男人的肋骨,是上帝的次要作品,女性所处的被动地位不言而喻。英语中这样的谚语有:
A man who kicks his dogs ill beat his wife.
(打狗男人必打妻。)
可以发现,上述的英语 谚语和汉语谚语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严重男尊女卑的思想, 女性可以随意被殴打,更不谈所谓的人权。
2.婚姻嫁娶
婚姻嫁娶是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观念产物的谚语,必然带有这种文化的烙印。在中英文谚语中,都有表现出歧视女性的现象,此类谚语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女大不中留”
中国自古就主张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应尽早嫁出去,否则必招惹麻烦,此类的言语如“女大不中留,留了结怨仇”,英语国家里也有同样的文化内涵,如:Marry your son when you will, your daughter when you can.(娶媳不忙,嫁女宜速。)
(二)婚姻商品化,附属化
(1)嫁出去的女,卖出去的地。
(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英语谚语:
(1)A fair face is half a portion.(姿色艳,嫁妆半。)
(2)A woman of no birth may marry into the purple. (女子出身虽微,得因结婚而贵。)
这些谚语反映了在婚嫁方面把女性商品化的倾向。女子的容貌是得以富贵的基础,也是可以买卖的商品。谚语中也同时反映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从属地位,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必须跟从自己的丈夫,服从自己的丈夫。
(三)再嫁不好
中国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宣言妇女应“从一而终“。如果再嫁,必然会落得不贤惠,不忠贞的坏名声。
(1)再刷无好布,再嫁无好妇。
(2)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
英语中也有类似主张女性“从一而终“,不能再嫁的谚语:
(1)Take heed of a person marked and a widow thrice married.(警惕身长胎记者,当心克死三夫女)
(2)The woman who marries many is disliked. (嫁得多惹人嫌。)
不论是在旧中国或者是西方社会的谚语中,都反映了社会文化要求女子对男子忠贞不二。在中国,不轨的女子会被浸猪笼,而在西方,女子不仅戴红字A,还会被乱扔石头。
3.性情智慧
以前女子总被当做没有智慧和思想的人。
由于深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一方面鼓吹“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当女子循规蹈矩之后,又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英汉语言中都出现了轻视女性,认为她们愚昧无知的谚语。
(1)头发长,见识短。
(2)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
在英国历史上,女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比男子少得多。人们为了贬低、轻视女性,还经常把女性比喻成那些低能、愚蠢的雌性动物。
(1)When an ass climbs a ladder; we may find wisdom in women.(若要女子有才智,除非毛驴登上梯。)
(2)Woman in state affairs are like monkeys in glass shops. (女人处理国家大事如同猴子闯入玻璃店摸不着头脑。)
在英语和汉语的谚语里,妇女总被当作没有智慧和思想的人。人们对妇女的期待也与男子有明显不同。
4.言语行为
按理说男人和女人在言行方面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谚语中的很多表达都把话多-嘴碎的特点给了女人,相反"务实能干成了男人的特点。汉语当中有:
(1)三个女人一台戏。
(2)小姑多,台头多,大姑多,婆婆多。
而英语中对女人的行为语言也有苛刻的描绘。英语谚语里女人跟鹅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女性的歧视也非常之明显。
(1) Words are women,deeds are men scold not.(老婆不唠叨,丈夫就像在天堂里。)
(2) Many women, many words; Many geese, many turds. (鹅的屎多,女人的话多)
根据生理科研表明"女子大脑中语言中心的容积比男子大得多"女性喜欢与人交流"这算不上是女人的缺点"而且多话的男人也是有的。然而,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就有了以上的歧视现象,而且女人常常被拿来与动物相提并论。
5.红颜祸水
美丽的女性,总能让人赏心悦目,所谓“秀色可餐”。古人也认为“食色乃人之人性”。封建思想中还有认为漂亮的女性为祸害者,是红颜祸水。这些现象在汉语谚语中可以体现:
(1)美色从来是祸胎。
(2)美貌佳人惹祸端。
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创造出美丽的潘多拉,给了她一个装满邪恶的盒子,并嘱咐她一定不要打开盒子"但是最终潘多拉没有遵守誓言,打开了盒子,顿时各种邪恶散布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视女人为邪恶的论调与汉语中的“红颜祸水”如出一辙。
(1)Women are the snares of Satan.(女人是撒旦设下的陷阱。)
(2)Women are the devil’s nets.(妇人乃是万恶之源。)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中的谚语都把女性描写成一个邪恶的罪魁祸首或幕后祸首,她们成了无辜的替罪羊,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受到世人的唾骂"这些对女性都足严重的性别歧视,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二、从谚语看性别歧视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语言的发展虽然遵循着语言的内部规律,但通常是向日益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革命,人类思维的变化,都促进了语言的产生和变化。
虽然男女平等,无论是西方民主国家,还是东方文明古国,无论社会制度如何差异,都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但多年来,现在女性经济独立已为常事,她们与丈夫共同分担家庭开支,女性的地位渐渐提高。
三、总结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潜系"两种语台在构词,词法和句法上很少有相同之处。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汉英两种语言的人数最多,所跨越的地域最广,因而汉英谚语在性别歧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语言现象就更具代表性,更能说明经济生活的历史渊源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而英汉谚语中的女性歧视现象反过来又使得整个社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更趋严重。
参考文献
[1]陈金诗.形合与意合的比较及英汉谚语翻译〔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6).
[2]陈金诗.浅析英汉谚语中的歧视女性现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