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造诣深厚才华横溢【精选】

2023-05-14 09:25   geyange.com

王勃的名言是什么

公元前650年,在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王家大院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此娃儿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王勃。王家是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王勃的爷爷名叫王通,是隋末儒学大家,学富五车;其父亲王福峙,是太常博士,亦是学识渊博。王勃上有兄,下有弟,也皆是俊采星驰之辈。因此,王勃的家庭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话说王勃从小就表现出自己就是写文章和写诗的材料,不管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古籍古文,王勃都是一看就懂,稍背即会。虽然文采过人,但吟诗作对的佳话也仅仅是在王家大院里、亲戚朋友间传扬,因为大院一大屋子小孩子,各个诗词歌赋不在话下,舞文弄墨都是相当厉害。他们之间交流都不用白话,都是用诗句文章相互交流。王勃心想,我不能这样啊,兄弟们水平都这么高,我得做点什么不一样的事,才能凸显我的特别啊。这时的王勃开始琢磨着做点与众不同的事。其实王勃有点小孩子思想,毕竟年龄也不大,也没出去历练过,因此社会经验与他的文采严重的不对称。当时他父亲的王福峙也是疏于对孩子的社会经验的历练,只是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却忽略了对社会复杂、官场险恶的教育。这也为后来王勃的三次致命打击埋下伏笔。

公元664年,王勃机会来了,他写了篇文章送给了时任右相的刘祥道同志,非常文采飞扬的进行了针砭时弊,用他自己最擅长的骈体文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其实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勃想把自己推荐出去。比如:

借如勃者,眇小之一书生耳,曾无击钟鼎食之荣,非有南邻北阁之援。山野悖其心迹,烟雾养其神爽。未尝降身摧气,逡巡於列相之门;窃誉干时,匍匐於群公之室。

王勃这一自荐,效果貌似还不错。刘祥道收到王勃的建议书(自荐书)后,非常喜欢,对王勃的文采赞不绝口,称其为神童加奇才。先不说建议可不可行,人家这文采是掩不住、盖不住的。但由于刘祥道年事已高,虽然向朝廷举荐,但后来这次自荐加推荐也没了下文。

王勃等了足足两年,一看这干等着不行啊。这么文采飞扬的自荐信都石沉大海,右相都举荐了,也没个说法,也不赐个一官半职的,这明显是不给机会啊。王勃寻思,我自己考还不行吗。于是在公元666年,参加了唐朝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那会的公务员考试,比现在可难多了,结果人家王勃直接晋级,于是朝廷给安排了个朝散郎的官职。王勃心想,就我这水平,你们朝廷还不用,非要让我参加这凡夫俗子的考试,真是可笑啊。

此时的王勃,心比天高。

进入公务员队伍时间虽然不长,但王勃一直急于表现自己,排队等着提拔什么时候才轮到王勃啊,所以一有机会他就写文章向皇帝投稿,先后写了《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等歌功颂德的文章。由于表现突出,得到沛王李贤的赏识。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勃被借调到沛王李贤的府上担任侍读。李贤何许人也?武则天的二公子。那时的李贤才12岁,王勃17岁,那在李贤的成长路上,王勃可是带头大哥啊,俩人感情发展下去,王勃那绝对是前途无量。上元二年,李贤被立为太子。可是就是在王勃仕途一片光明时候,一场巨大的危机出现了。

唐朝,斗鸡盛行。王公贵族皆以斗鸡为乐。沛王李贤也不例外,也喜欢斗鸡。有一天,李贤专门到英王李哲府上斗鸡,俩人玩的那叫一个嗨。王勃在旁看着二王正在斗鸡,心想,我肯定不能像那些凡夫俗子一样,光知道鼓掌叫好吧,那显示不了我的特别啊。我谁啊,我可是王勃啊。不如献文一篇,一来助兴,二来显示一下自己的文学功底。

于是,《檄英王鸡》成功诞生。里面有两句有意思的:

虽季郈犹吾大夫,而埘桀隐若敌国。

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

这说的是什么事呢?说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姓季的与一个姓郈的因为斗鸡引发政变的故事。为了更加突出这一点,王勃还添油加醋的说一山不容二虎,两雄不堪并立。你看,王勃什么不敢说?

王勃所做的每一件特别的事,都体现着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浅薄的官场经验。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何一件简简单单的事,会搞得这么复杂。

这事的确挺复杂,因为有人把《檄英王鸡》送到唐高宗那里了。唐高宗生性多疑,对诸王争斗更是讳莫如深,加上好事之徒有意曲解,问题自然是越看越多。于是,高宗震怒,王勃被逐。

王勃在长安呆了一段时间,开始心里还怀揣希望,逐渐地,希望破灭了,心也凉了。期间王勃送走了自己的好兄弟杜少府,赠诗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公元669年春天,王勃起身离开长安。

王勃离开长安后,游历祖国大好山川,但王勃始终没有放下。父亲兄弟都在为官,为何唯独王勃不能光耀门楣。但是仕途艰险,他也在纠结。

譬如名作《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再譬如他的《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身在旅途,心却不能放空。

但纠结归纠结,饭还是要吃的。于是,王勃在多次推掉朝廷的召唤后,还是赴了京。不管多少年,京城还是依然是尔虞我诈你争我斗的京城。王勃一看,自己还是不适合在京城混啊。于是在虢州朋友凌季友的帮助下,调动关系,去了虢州干了参军的小官。

到了虢州,问题又出现了。你王勃是大才,你觉得远赴虢国,干个小差,无关他人,你只想研究学问,研究草药,搞点科研。岂不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是什么?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王勃自恃旷世奇才,在地方根本不注意维护同僚关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丝毫不与他人来往,更不会察言观色。这导致了别人的怨恨。这些行为让其他同僚都觉得,你真是牛啊,你是大家,你是京城来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地方小吏没资格跟你交流哈。

当年就出了个大事。有一天,王勃的同僚假意与其哭诉,王兄啊,你是不知道,我有个弟弟,整日里放荡不羁,不知学习,也不知道天高地厚。能不能请您帮我照看一两个月,教育教育,以您之才学,就是耳濡目染,我弟弟也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啊。声泪俱下,表演逼真,不得不让人信以为真。王勃虽不以为然,但也没有拒绝,于是,一个致王勃于死地的阴谋开始了。

这个所谓的弟弟,是一个官奴。官奴是什么?是贵族家中的奴才,是贵族的财产。虽是贱籍,但是不可以随便处置、更不可以处死的。为了构陷王勃,一个叫曹达的官奴被送去了王勃处藏匿。此时的曹达还身犯重罪。在曹达送去的不久,就被人毒害了。这个事件就演变成,王勃窝藏犯罪官奴,为防泄密,蓄意杀人。

一时间,百口莫辩。死罪,王勃在劫难逃。

幸而偶遇大赦,王勃逃过一劫。

此劫逃过,王勃本应痛定思痛,但是王勃是个才华横溢,脑子里除了诗文容不得其他事的主。

因为王勃私藏并杀害官奴曹正,其父也被贬谪至偏远的交趾县担任县令。

王勃心生愧意,不能榻前孝顺,还拖了父亲后腿。于是,奔赴交趾。写了一篇《上百里昌言疏》,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

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嗟乎!此皆勃之罪也。

路过南昌,滕王阁刚刚修葺完成。

万曾未想王勃辉煌于此,亦命丧于此。

路过南昌,都督阎伯舆刚刚修葺完成新的滕王阁。老阎这位同志修滕王阁目的有三,一是这个地方休憩饮酒十分不错,装修一下便多了个好去处,二是修复文物是大功一件,说不定青史留一下老阎的大名,三是想把自己的女婿推介一下,让女婿也出出名。本想来个一石三鸟。却不成想,三鸟变成两鸟,王勃横插一杠。

王勃听说滕王阁刚刚翻新,于是前往阎都督处拜山门。有人管吃管住,还有晚会可以看,王勃自然没有理由拒绝。老阎也是早已耳闻王勃大名,欣然邀请其赴会。

滕王阁重修竣工文艺晚会开幕当天,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整个南昌城甚至是许多其他地方的文人雅士欢聚一堂,举杯畅饮。老阎想,我这地方也弄好了,青史留名也差不多了,我女婿这事今天得办办。于是,在滕王阁上,虚情假意、挤眉弄眼的请现场的文人雅士为滕王阁作序。在场的谁不知道的这个事啊,早就有人放出口风了,老阎的女婿,孟学士要赋诗一首。其他人怎会驳其面子。在场的有点墨水、有点脑子的都拒绝了。

也许是技痒难耐,也许是毫无顾忌,也许是情商有点欠,还也许是王勃兄弟从来不考虑文章以外的事。在老阎问到王勃老弟的时候,王勃应声,假寐片刻,提笔思忖,赋文一首。千古绝唱《滕王阁序》就此问世。王勃文学造诣的顶峰也就此来到。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全文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堪称千古奇文。

王勃是舒坦了。老阎的脸红一块,青一块,十分尴尬。虽然心里不爽,但还是佩服王勃的才学。但是其女婿孟学士就不这么想了。

孟学士心想,你妹的。我老丈人费事八力的为我搭建的平台,被你这野货抢去了。我岂能善罢甘休。于是,大声吆喝,王勃,你这滕王阁序早有人写过了,你在这逞什么能,你不信,我给你背一遍。心想,我看你怎么弄,在我的地盘上,还能让你抢了风头。

说起来这孟学士也有两把刷子。只看一遍,便能背诵下来,还一个字不差。

王勃心想,哎呦,背诵小达人啊。有点意思,跟我较劲?在诗文上我有一万种治你的办法。(这的确是在诗文上而言,要是王勃的情商也如智商这么高就好了。)于是王勃大声回到,此序还配有诗文一首,你能背诵吗?

孟学士岂能背诵本来就没有的诗文,一时语塞。

王勃眼珠子一转,又赋《滕王阁诗》一首: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空字处留了空白。便策马而去。

老阎也是爱好文学之人,一看缺一字,众人七嘴八舌,也没个像样的答案,心中好奇,于是带人追赶,带着一千纹银,请王勃补字。

人马追到,王勃还挺客气的,起身给老阎行了个礼。说道,哎呀哎呀,怎敢劳驾阎大哥亲自到场,有事安排伙计们来一趟不就行了。小弟留空,意思是这个字就是“空”字啊。心里却在想,我写文章的时候你不是不愿意吗?不是退而进帐吗?还不是得来请教我,暗自得意。

你看,这就是王勃。

这次埋下的祸根,超过了以往。

老阎毕竟一方大吏,不会与王勃计较。但是,老阎的女婿孟学士却咽不下这口气。

在王勃去见父亲的归途,也就是现在的北部湾防城海域,溺水而亡。孟学士安排船夫,故意倾倒竹筏,船夫熟悉水性,自然无事,而王勃不通水性,不久便没了性命。

万万没想到,才华绝代的王勃,竟然命陨于此。

但是,那些巧合,却又仿佛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后来,唐高宗也读到了《滕王阁序》一文,极为震撼,急命左右召见王勃。而此时的王勃,早已去了。

或许,那里才是属于王勃安心创作的地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