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变化的【精选】
好问题,竟然没有人来认真作答。真的很可惜,本人不才,勉强回答一下。
首先声明一下,我下面的回答,基本是按照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的说法进行的。也就是说,我不过是复述了一些黑格尔的观点,但可能抓了芝麻漏了西瓜,这个是我自己事情,与黑格尔本人无关。
1、如果说到差异,我们要确定三者哲学思想的相同之处。所谓只有同,才有异。
黑格尔指出,西方思想的转折点是出现在苏格拉底那里,苏格拉底是世界史的一部分,是世界精神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就表现他的“主观性原则”。
就是说主观性原则构成贯穿其哲学全体的原则。
就苏格拉底来说,他把主观性建立为真理的依据。而正是这个建立,让主观性这个原则出现在世界中。这个主观性原则的发现和建立并成为真理的原则就构成苏格拉底对世界史的贡献。
苏格拉底的主观性原则是是指什么呢?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就是因为这个真理在我们自己的意识中,我们自己对这个真理的确信就是真理的真理性所在。
主观性原则,就是主体性原则,就是苏格拉底首次确认了“人”作为主体的原则,真正把希腊哲人——人是万物的尺度给实现的那个人。
这个主观性原则体现在意识中,就变成了哲学理念——“善”。
而这个善,就是他的道德哲学。在这种“善”的理念中,苏格拉底认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人,在于人的社会活动。所以,有人认为是苏格拉底把神从天上拖拽回人间,拖回到在这个世俗的社会中,这个哲学不再把重心关注那个“自然哲学”,而是那“精神哲学”——人自身。
关于人自身的真理——“善”,他认为这个“善”是存在的,这个确信就是个体性——就是人自己。
这样一个“善”作为道德世界的至高点,至高存在,作为一个观念,作为一种理念,是苏格拉底所确认的。这个原则的坚持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它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根据之所在。
2、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发展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柏拉图则是把苏格拉底所确认的那个善的原则,推演到整个世界。也就是说,对柏拉图来说,那个“善”不止是道德世界的“善”。也是这个世界本身的“善”。
柏拉图来之所以能将这个“善”进行推广,只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这个“善”作为善只是一种“普遍性”,一种“必然性”。
而这种普遍性和必然性就是“共相”,而这种共相在自我规定中就是“理念”,而这个理念在规定中就构成了整个世界。
所以,柏拉图是借助这个“理念”这个共相将“善”走向这个世界的。
而这一个“善”的王国的构造,被中世纪被构造为一个“上帝的世界”。
3、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发展
对柏拉图来说,他的理念——共相是抽象的,他的共相作为一种抽象的共相是一种“静态的”概念王国,在这个王国中,概念居于现实之上,是统治这个现实的力量。
而这样,柏拉图把苏格拉底拉回人间的东西,又重新建立起来,建立为一个“理念的国度”——人间的天国。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这样的一种概念的王国是不存在的,他认个体为“实体”。
他认这个实体的现实性是第一性的,而这样的一种坚持,就是他像苏格拉底主观性原则的一种回归。
他坚持思维的主体性,在这种坚持中,深化了那个“主观性”原则。
在亚里士多德的现实世界中,世界被分为一个个的概念,这些概念获得了它的现实性,这个现实性就是那些理念的实现。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将柏拉图的理念的国度,在现实中给实现出来。
而这个实现就是他坚持柏拉图的东西,对理念原则的坚持,因为在他看来,理念不只是“理想的”,更重要的是这个理念是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