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审美有关的名人名言(审美与美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中〕《庄子·知北游》
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
〔中〕《庄子·则阳》
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中〕《吕氏春秋·有始览》
靥辅在颊则好,在颡则丑。
〔中〕《淮南子·说林训》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
〔中〕《淮南子·说林训》
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求丑则不得丑,求不丑则有丑矣。
〔中〕《淮南子·说山训》
好者不必同色而皆美,丑者不必同状而皆恶。
〔中〕陆贾《新语·思务》
在此为美兮,在彼为蚩。
〔中〕刘禹锡《何卜赋》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
〔中〕苏轼《超然台记》
丑怪惊人能妩媚
〔中〕萧德藻《古梅》
世人所难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中〕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
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
〔中〕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蔡元培美学文选》第4页
美学观念者,基本于快与不快之感。与科学之属于知见,道德之发于意志者,相为对待。科学在乎探究,故论理学之判断,所以别真伪。道德在乎执行,故伦理学之判断,所以别善恶。美感在乎赏鉴,故美学之判断,所以别美丑。是吾人意识发展之各方面也。
〔中〕蔡元培《美学观念》,《蔡元培美学文选》第66页
审美观念是随着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
〔中〕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第291页
美不在乎外表,而在乎内在的精神。
〔中〕郭沫若《蜩螗集·神明时代的展开》,《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二卷第65页
真正的批评的动机,除了对于美的欣赏以外,同时也还应该有一种对于丑的憎恨。
〔中〕郭沫若《集外·批评——欣赏——检察》,《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十六卷第163页
人体的肥瘦长短,照中国历来的审美标准来看,似乎总是瘦长的比肥短的美些。从古形容美人,总以长身玉立的四字为老调。
〔中〕郁达夫《说肥瘦长短之类》,《郁达夫文集》8卷第154页
美感经验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
〔中〕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第16页
美感经验的特征就在物我两忘。
〔中〕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第17页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
〔中〕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第18页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中〕朱光潜《谈美》,《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第446页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中〕朱光潜《谈美》,《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第456页
凡是心中所喜欢的,看来总是最美。
〔波斯〕萨迪《蔷薇园》第128页
即使美人口中的蒜味,
也强过丑人手中的蔷薇。
〔波斯〕萨迪《蔷薇园》第142页
美在想望它的人的心里比在看到它的人的眼里,放出更明亮的光彩。
〔黎〕纪伯伦《沙与沫》,《先知·沙与沫》第124页
在美文学方面,只有当理智和感情完全融洽一致的时候,判断才可能是正确的。
〔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第224页
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
〔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第241页
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当一个人因为厌倦的原故而失去观赏美的东西的愿望的时候,欣赏那种美的要求也不能不消失。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第42页
像任何健全的感觉和任何真实的要求一样,美感渴望满足甚于苛求。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第44页
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再下一代就将会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谁也不会有所抱怨的。……今天能有多少美的享受,今天就给多少;明天是新的一天,有新的要求,只有新的美才能满足它们。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第125页
我们在人的身上发现美的,就是把愉快的、丰富的、充沛的生活表现出来的一切。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当代美学概念批判》,《美学论文选》第54页
要是你对美没有共鸣,随时随地遇见美却并不爱它,那么,就是在你的艺术里,美自然也不会来的了。
〔俄〕屠格涅夫《前夜》第6页
从历史上说,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事物,往往是先于以审美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
〔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美学文集》Ⅰ第410页
在某一时期、某一社会或某一社会阶级中占统治地位的美的理想,部分地是起源于人种发展的生物学条件(这些条件同时也造成了种族的特点),部分地是起源于这社会或这一阶级的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正因为如此,这种美的理想总是富有十分明确的,而完全不是绝对的,即不是无条件的内容。
〔俄〕普列汉诺夫《艺术与社会生活》,《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Ⅱ第840页
对美的渴望是一种健康的“倾向”,构成这种渴望的基础的是属于生物学的一种对完美的形式的追求。
〔苏〕高尔基《谈手艺》,《文学论文选》第219页
美的情感,或者像人们所说的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差别之一。
〔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113页
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中,存在于人们的英雄业绩和日常的高尚行为中。
〔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114页
审美发展和道德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对于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
〔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121页
因为罪恶是丑的,德行是美的。因此具有真正审美感的人是有德行的人。
〔波〕显克微支《你往何处去》第58页
在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对于某些事物形象显现的感觉所常显出的一致性里,我们可以找到审美趣味的经验性的标准。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第17节,引自《西方美学史》第405页
为了判别某一对象是美或不美,我们不是把[它的]表象凭借悟性连系于客体以求得知识,而是凭借想象力(或者想象力和悟性相结合)连系于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鉴赏判断因此不是知识判断,从而不是逻辑的,而是审美的。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第39页
每个人必须承认,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爱,而是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评判者。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第41页
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第47页
当刺激和情感没有影响着一个鉴赏判断(尽管它们仍然和这对于美的愉快结合着),后者仅以形式的合目的性作为规定根据时,这才是一个纯粹的鉴赏判断。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第61页
从经验角度来说,美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引起兴趣。如果我们承认向社会的冲动是人类的自然倾向,承认适合社会和向往社会的要求,即适应社会性,对于人(作为指定在社会中生存的动物)是一种必需,也就是人性的特质,我们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把审美趣味看作用来审辨凡是便于我们借以互相传达情感的东西的判断力,因而也就是把它看作实现每个人自然倾向所要求的东西所必用的一种媒介。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第41节,引自《西方美学史》第373页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德〕康德,引自黑格尔《美学》第1卷第73页
外貌只能徒耀一时,
真美方能百世不殒。
〔德〕歌德《浮士德》第5页
丽质只可以自己欣赏;
优美才使人无法抵抗。
〔德〕歌德《浮士德》第464页
审美的修养是以牺牲性格的潜力为代价而换来的,而这种性格的潜力是促成人类一切伟大和卓越的最有力的原动力,倘若缺了它,一切别的,即使是同样伟大的优点也不能顶替。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53页
在一个民族里,审美修养的高度发展和极大普及是与政治的自由和公民的美德,美的习俗是与善的习俗,举止的文雅是与举止的真实携手并进的。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53页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以外,别无其他途径。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16页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中发展而来,而不能从物质状态中发展而来。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18页
人要想在任何一种个别的情况下都能具有使自己的判断和意志成为全人类的判断的能力,人要想在任何一种有限的存在中都能找到通向无限存在的道路,从任何一种依附状态中都能向自主性和自由展翅飞翔,他就必须做到,他在任何一个时刻都不仅仅是个人,都不仅仅是服务于自然的法则。人要想有能力而且有本领从自然目的,狭窄圈子里把自己提高到理性目的的高度,他必须在受自然目的支配的时候就已经为了适应理性目的而训练自己,必须以一定的精神自由——即按照美的法则——来实现他的物质规定。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18页
美的幼芽在下述情况下也同样难以发展:贫瘠的自然剥夺了人的一切快乐,或奢侈的自然使人无须自己作任何努力;迟钝的感官感觉不到任何需求,或强烈的欲求得不到满足。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37页
修养会使人获得自由,它将帮助人实现他的全部概念。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56页
在人的天性中——也存在着——一种通往道德天禀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是由某些感性的对象引起的,通过情感的净化可以修炼成为理想主义的心绪飞腾。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57页
没有崇高,美将会使我们忘记我们的尊严。……只有当崇高与美相结合,我们对这两者的感受能力得到同等的培养,我们才是自然的完美无缺的公民,而且并没有因此而成为它的奴隶,也没有玩忽我们在精神世界中的公民权。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71页
如果迫使人进入社会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会原则的是理性,赋予人以社会性格的却只有美。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于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的东西。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179页
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181页
事物的深刻方面却仍不是单凭这种鉴赏力(指审美的感官——编者注)所能察觉的,因为要察觉这种深刻方面所需要的不仅是感觉和抽象思考,而是完整的理性和坚实活泼的心灵。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43页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47页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
蔷薇花总是有刺;
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
他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
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
要是伤了风,也会堕入凡尘。
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木桶的味道,
太阳里也有黑点可以看到。
〔德〕海涅《拉撒路》,《罗曼采罗》第221页
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的诞生》第105页
在美之中,人把自己树为完美的尺度;在精选的场合,他在美之中崇拜自己。一个物种舍此便不能自我肯定。……人相信世界本身充斥着美,——他忘了自己是美的原因。……归根到底,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里,他又把一切反映他的形象的事物认作美的:“美”的判断是他的族类虚荣心……人把世界人化了,仅此而已。
〔德〕尼采《偶像的黄昏》,《悲剧的诞生》第322页
“美”的判断是否成立和缘何成立,这是(一个人的或一个民族的)力量的问题。
〔德〕尼采《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悲剧的诞生》第383页
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
〔英〕培根《论美》,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77页
美与价值都只是相对的,都是一个特别的对象按照一个特别的人的心理构造和性情,在那个人心上所造成的一种愉快的情感。
〔英〕休谟,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109页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
〔英〕休谟《论审美趣味的标准》,引自《西方美学史》第226页
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见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见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
〔法〕伏尔泰,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128页
只要有热心和才能,就能养成一种审美的能力;有了审美的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
〔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下卷第557页
主观臆断的美又可细分为天才美、情趣美、纯偏好美:天才美基于对本质美的认识,给了我们不能违犯的规则;情趣美基于对自然物和艺术大师们作品的认识,在应用和使用本质美时起指导作用;偏好美没有任何依据,哪里也不应该允许其存在。
〔法〕狄德罗《怀疑论者的漫步——狄德罗文选》第199页
天才是纯粹的天赋,它产生的作品是片刻之间完成的;而鉴赏力则是学习和时间的产物,它立足于对大量确定或假定的法则的认识,它导致产生一种常规的美。
〔法〕狄德罗,同上第272页
天才并不永远是天才;有时它是可爱多于崇高;它在事物中感受和描绘的,雅多于美;它感受到和使人感受到的,柔情多于激奋。
〔法〕狄德罗,同上第272页
按照鉴赏力的标准,一件美的东西必须是娴雅的、完整的、经过精雕细琢而天衣无缝的;而一件天才的作品有时却必须粗糙、随便,貌似不规则,艰涩,原始。
〔法〕狄德罗,同上第273页
美,这是大师在倾注了自己心血的作品上最后签的名,这是天意的表露。在不美的地方看到了美,难道这不是着迷的眼光的巨大威力创造了美。
〔法〕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巴尔扎克全集》第1卷第358页
美只有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因为,从情理上说,美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表现在它最简单的关系中,在它最严整的对称中、在与我们的结构最为亲近的和谐中的一种形式。因此,它总是呈现给我们一个完全的,但却和我们一样有限的整体。而我们称之为丑的那种东西则相反,它是我们所没有认识的那个庞然整体的一部分,它与整个万物协调和谐,而不是与人协调和谐。这就是为什么它经常不断向我们呈现出崭新的,然而不完整的面貌的道理。
〔法〕雨果《克伦威尔》序,《论文学》第37页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法〕罗丹《罗丹艺术论》第62页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分裂的原因,宗教的,政治的,或审美观上的。无论评论家多么不带偏见,无论他多么诚实地努力在一件艺术品面前忘却自己的偏见,他的评判不可能不带有或者严厉或者偏爱的色彩。
〔法〕莫洛亚《艺术和生活——莫洛亚箴言和对话集》第94页
我凭上帝给我的头脑,知道美的东西都可爱。
〔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上)第101页
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
〔希腊〕赫拉克利特,引自《古希腊罗马哲学》第27页
对于神,一切都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人们则认为一些东西公正,另一些东西不公正。
〔希腊〕赫拉克利特,引自《古希腊罗马哲学》第28页
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
〔希腊〕德谟克利特,引自《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09页
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
〔希腊》德谟克利特,同上第109页
我们所追求的境界美,尽管遭遇到困难,这追求本身也还是美的。
〔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第167页
这时他凭临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观照,心中起无限欣喜,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如此精力弥满之后,他终于一旦豁然贯通唯一的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
〔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第272页
先从人世间个别的美的事物开始,逐渐提升到最高境界的美,好像升梯,逐步上进,从一个美形体到两个美形成,从两个美形体到全体的美形体;再从美的形体到美的行为制度,从美的行为制度到美的学问知识,最后再从各种美的学问知识一直到只以美本身为对象的那种学问,彻悟美的本体。
〔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第273页
对美崇拜和对丑的描绘,是并不矛盾的。
〔美〕庞德《严肃的艺术家》,《现代西方文论选》第2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