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人麻木(鲁迅先生口中麻木的中国人是怎样的)
麻木致可以被理解为迟钝,无知觉,这既可以指身体上的(physical),也可以指思想上的(mental)。但是更具体地在指对于什么东西的迟钝和无知觉的呢?
包括我在内,似乎大家一般对于鲁迅先生所言之“麻木“的第一反应是思维僵死,与外界冷漠不关心,仅仅承受着发生在自身的事情,没有主动改变的意识。但是这样的回答没有具体解释究竟“外界”是什么样子,究竟“发生在自身的事情”有哪些,和究竟朝怎样的方向改变。而这些问题是反映鲁迅口中,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麻木的关键。否则,这种“麻木”就失去了特殊的时代性(anachronistic),成为了个人皆可赋予意义的空泛的指示词(empty signifier)。
(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样的麻木现在依然存在,那么这个麻木就是跨时代性的概念了。这里我认为,不是麻木跨越了时代,而是麻木的人跨越了时代,或者说,我们如今仍然受到了旧时代的一些影响,以至于旧时期的麻木特质在当今社会依然可见,而这样的麻木因出自于旧时代的变革,所以仍然是独特时代性的概念。)
比如在问题
下@曼曼的回答“说是麻木,不如说是安于现状懒得改变”;再如在问题
下@莫敌的回答“逃避放弃”,@长安的回答“自我保护......生活无激情本身不期待改变”。这样的回答不是错误的,但是对于麻木的定义不清晰,而不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无法较好地反映出鲁迅先生所批判地核心。
我们注意到在第二个问题下 @yechushang 的回答提到了“不善良”并且继续解释到,“麻木其实就是冷漠。冷漠无情的人,在他们的心里,别的人是不是和他们一样的人呢”。对我来说这个回答涉及了鲁迅批判的实质,即麻木是一种对人与人关系的状态,一种不将他人看作为人的待人接物的心态。但是具体如何“不讲他人看作为人”呢? @yechushang 没有更具体地写了。
我认为的最好回答已经出现在另一个问题下了。
@匿名用户写道“通常我们说的麻木,指一个人对于生命、尊严、自由、安全、健康等人类最基本,最必需的价值,对这些价值的损害无动于衷,就是麻木。”这实在是写出了将人视为人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并且,这也符合当时的时代性。这里请参见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第三讲“‘游戏国’中的看客“。钱理群对看客形象的分析很好地诠释了麻木。我只举其中的两例,大家可以感受到其中第二段话,也基本上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从结论上,它与前面提到的回答大体相同,但是因为更多的具体解释而更有说服力。
孔乙己已经失去了一个“人”的独立价值,在人们心目中他是可有可无的,他的生命的唯一价值,就是成为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甚至他的不幸也只是成为人们的谈资。她们根本不关心祥林嫂的不幸,不去体察一个失去了孩子的母亲内心的痛苦......但她们已经麻木了,现在需要的是把他人的不幸当作消遣的“故事”来听......她们本也是不幸的人,也有自己真实的痛苦,但在鉴赏他人的痛苦的过程中得到宣泄,转移,以致遗忘,那无聊的生活也就借此维持下去,在‘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的不死不活的状态下苟活偷生。
(说实话,我没有太看明白上文中匿名用户原回答的意图,甚至他/她整个回答对于原问题的联系我也不太明白,但是该回答确实很清晰地定义了我们这个问题中的“麻木”,并且符合当时的时代性,所以我就贸然断章取义了)。